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点击数:489 | 发布时间:2024-11-21 | 来源:www.gufener.com

    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上学的时候,大伙都背过各种要点吧?要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常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1.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篇一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依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近日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天

    依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应该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2.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篇二


    1.判断南北极

    一般用于俯瞰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维度

    晨昏圈过极点,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区域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3.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篇三


    大方的热力用途

    1)热力环流: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方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方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原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用途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用途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用途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一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4.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篇四


    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地方时计算办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

    ①式中加减号的使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

    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5.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篇五


    光照图的判读办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6.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篇六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比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国内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比如:中纬度区域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区域,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情况差异非常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像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7.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篇七


    地理环境包含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点包含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点。

    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有哪些用途,归根结底是因为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用途。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有哪些用途: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进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方圈,使原始大方渐渐演化为目前大方;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目前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地理环境各要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国内西北内陆——因为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很难到达,形成干旱的国内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用途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用途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8.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篇八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架构、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用途:

    ①内力用途(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用途)

    ②外力用途(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架构的种类: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什么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用途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遭到挤压,岩性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架构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地址选择,应避开断层

    9.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篇九


    1.大方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方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方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方逆辐射

    2.热力环流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由于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方水平运动:

    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干扰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等压线密,风力大

    10.高一地理要点必学三 篇十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9.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