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点击数:366 | 发布时间:2024-12-20 | 来源:www.hnhmn.com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瞰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线,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沃土之间找到你真的的地方。不需要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期望你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24年8月6日7点整举行,7点整是时刻

    B.时光不可以倒流,因此时间是矢量

    C.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物体肯定静止

    D.研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齿轮的转动问题时可以将汽车看成质点

    2.下面哪一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A.米、牛顿、千克B.千克、焦耳、秒

    C.米、千克、秒D.米/秒2、千克、牛顿

    3.从离地面为3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在此过程

    中()

    A.小球通过的路程是8mB.小球的位移大小是3m

    C.小球的位移大小是13mD.小球的位移方向是竖直向上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在重力用途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肯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5.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用途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

    所受三力合力的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17N3NB.5N3N

    C.9N0D.17N0

    6.如图所示,水平为m的木块在水平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木板一直静止,则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B.

    C.D.

    7.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车,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C.乒乓球可以迅速抽杀,是由于乒乓球的惯性小的原故

    D.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1/6

    8.如图4所示,小球A、B、C水平分别为m、2m、3m,A与天花板间,B与C间用弹簧相连,当系统平衡后,忽然将A、B间绳烧断,在绳断瞬间,A、B、C的加速度(以向下为正方向)分别为()

    A.g、g、gB.-5g、2.5g、0

    C.-5g、2g、0D.-g、2g、3g

    2、多项选择题

    9.如图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址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A.A做匀速运动,B做匀加速运动

    B.20s末A、B相遇

    C.20s末A、B相距最远

    D.40s末A、B相遇

    10.游乐园中,游客乘坐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领会超重或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

    确的是()

    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况

    B.当升降机减速降低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况

    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况

    D.当升降机加速降低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况

    11.如图所示,悬挂于小车里的小球向左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小车可能的运动状况

    是()

    A.向右加速运动B.向右减速运动

    C.向左加速运动D.向左减速运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肯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状况下一直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

    B.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物体保持运动是什么原因

    C.牛顿第肯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用途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只在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

    D.牛顿第肯定律既揭示了物体维持原有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况改变是什么原因

    13.如图所示,物块P、Q叠放在一块,静止在水平面上。则在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是()

    A.P所遭到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Q遭到的重力和Q对地球的吸引力

    C.P对Q的重压和Q对P的支持力

    D.Q对地面的重压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

    14.如图所示,圆柱形的仓库内有三块长度不一样的滑板aO、bO、cO,其下端都固定于底部圆心O,而上端则搁在仓库侧壁上,三块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是30°、45°、60°.若有三个孩子同时从a、b、c处开始下滑,则()

    A.a处孩子最后到O点

    B.b处孩子最早到O点

    C.c处孩子最早到O点

    D.a、c处孩子同时到O点

    3、填空题

    15.某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则质点3s内的位移为_____m,5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16.一物体以a=7m/s2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遭到的空气阻力的方向为_____,空气阻力的大小是重力大小的_____倍。(g取10m/s2)

    17.如图a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及水平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托盘,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后面所拖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水平为,托盘及砝码的水平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长木板C需要维持水平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实验中应远小于

    D.作a-图像便于剖析加速度与水平的关系

    ②实验时,某同学因为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像,可能是图b中的_________图线。

    ③图c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计算题0-6s内及6-10s内物体的加速度;

    (3)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19.如图所示,一个水平为m=2kg的物块,在F=10N的拉力用途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方向与水平成θ=370,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0.6,cosplay37°=0.8。

    (1)画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2)此物块所遭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

    (3)求此物块在2s末的速度.

    20.(10分)如图所示,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若人和滑板的总水平m=60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0,斜坡的倾角θ=37°(sin37°=0.6,cosplay37°=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视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人从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

    (2)若AB的长度为25m,求人到B点时的速度为多少?

    一.单项选泽题(每一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答案填涂在答卷卡中,每题4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a、b两小球相互间肯定有弹力用途的图是()

    A.B.C.D.

    2.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为3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况时,弹性杆对小球有哪些用途力为()

    A.大小为3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5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3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3N,方向竖直向上

    3.两个水平相同的物体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于在水平桌面上遭到的水平拉力大小不同,所以A做匀速运动,B维持静止,设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它们遭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A的摩擦力大于B的摩擦力B.A的摩擦力小于B的摩擦力

    C.A的摩擦力等于B的摩擦力D.不可以确定

    4.两个共点的、大小相等的力,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其合力为F,则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其合力的大小为()

    A.FB.C.2FD.

    5.甲、乙两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位移相同

    B.两物体的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大

    C.乙察看到甲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物体速度的增加量大于乙物体速度的增加量

    6.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很多物理学研究办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打造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办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依据速度概念式v=,当△t极小时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概念应用了极限思想办法

    B.在无需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办法叫假设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维持水平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维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水平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不少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使用了微元法

    7.如图所示,水平为1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同时,物体还遭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2N有哪些用途,g取10m/s2,则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可能是()

    A.0B.4m/s2,水平向右

    C.2m/s2,水平向左D.2m/s2,水平向右

    8.水平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由静止从同一高度下落,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分别是F1和F2.假如发现水平为m1的物体先落地,那样()

    A.m1>m2B.F1<F2

    C.<D.>

    2、多项选择题(每一个小题有两个及其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出4分,部分选出2分,有错或不选0分.共16分.)

    9.将一个不为零的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分力,下列分解不可能的是()

    A.分力之一垂直于F

    B.两个分力在F有哪些用途线以外的同一直线上

    C.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等

    D.一个分力与F相等

    10.对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讲,它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当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B.当速度变小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C.当V>0,a>0时,速度增大

    D.当V<0,a<0时,速度减小

    11.如图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线被拉断

    B.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线被拉断

    C.在线的A端忽然猛力一拉,结果AB线被拉断

    D.在线的A端忽然猛力一拉,结果CD线被拉断

    12.一只青蛙蹲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一端,并沿板的方向朝另一端跳,在下列状况下,青蛙绝对不能跳过长木板的是()

    A.木板的上表面光滑而底面粗糙

    B.木板的上表面粗糙而底面光滑

    C.木板上下两表面都粗糙

    D.木板上下两表面都光滑

    2、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3、14小题每空2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卷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需要作答.)

    13.在“探究加速度与水平的关系”的实验中:

    (1)备有器材:A.长木板;B.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C.细绳、小车、砝码;D.装有细沙的小桶;E.薄木板;F.毫米刻度尺;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

    (2)实验得到如图甲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C两点的间距x2和D、E两点的间距x4已量出,借助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3)某同学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图线如图乙所示,从图线可得沙和沙桶的总水平为kg.(g取10m/s2)

    (4)另一位同学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导致这一结果是什么原因.

    14.要测量两个水平不等的沙袋的水平,因为没直接的测量工具,某实验小组使用下列器材:轻质定滑轮(水平和摩擦可忽视)、砝码一套(总水平m=0.5kg)、细线、刻度尺、秒表.他们依据已学过的物理学常识,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多次测量,选择适合的变量得到线性关系,作出图线并依据图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沙袋的水平.请完成下列步骤.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左右两边沙袋A、B的水平分别为m1、m2;

    (2)取出水平为m′的砝码放在右侧沙袋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侧沙袋中,发现A降低,B上升;

    (3)用刻度尺测出A从静止降低的距离h,用秒表测出A降低所用的时间t,则可知A的加速度大小a=;

    (4)改变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m′及a的数据,作出(选填“a﹣m′”或“a﹣”)图线;

    (5)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4m/(kgs2),截距b=2m/s2,则沙袋的水平m1=kg,m2=kg.

    4、计算题:(共36)

    15.水平均为m的A、B两个物体用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μ<1),物体A在水平面上,物体B与竖直面接触,如图所示.滑轮摩擦不计,设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欲使系统维持静止,有一水平力F用途于物体A,求水平用途于物体A的力F的范围?(重力加速度为g)

    16.一列火车进站前先关闭气阀(动力系统),让车滑行,滑行了300m时,速度恰为关闭气阀时速度的一半,此后,又继续滑行了20s,停止在车站,设火车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一直维持不变,试求:

    (1)火车从关闭气阀到停止滑行时,滑行的总距离.

    (2)火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3)火车关闭气阀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17.水平为0.8kg的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如图所示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遭到水平拉力用途和不受拉力用途的V﹣t图线,该物体所遭到的水平拉力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泽题(每一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答案填涂在答卷卡中,每题4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a、b两小球相互间肯定有弹力用途的图是()

    A.B.C.D.

    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依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即可做出选择.

    解:弹力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A、C:由图可知:A、C中两个小球都相互接触,但它们之间并没相互挤压有哪些用途,也就不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不可以产生弹力.故A错误,C错误;

    B:B中,两个小球所受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个小球都遭到了他们的合力用途,从而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故B正确;

    D:没办法确定两个小球之间有没挤压用途,所以也就没办法确定有没弹力.故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为3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况时,弹性杆对小球有哪些用途力为()

    A.大小为3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5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3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3N,方向竖直向上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对小球受力剖析,依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解:小球遭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3N,杆对小球有哪些用途力F,小球静止,处于平衡状况,由平衡条件得:F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则F=G=3N,方向竖直向上;

    故选:D.

    3.两个水平相同的物体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于在水平桌面上遭到的水平拉力大小不同,所以A做匀速运动,B维持静止,设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它们遭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A的摩擦力大于B的摩擦力B.A的摩擦力小于B的摩擦力

    C.A的摩擦力等于B的摩擦力D.不可以确定

    静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由题意可知,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通过比较静摩擦力与静摩擦力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一个的拉力比较小.

    解:AB两个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所以AB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若AB静止,水平方向摩擦力等于水平拉力;在水平桌面上遭到的水平拉力大小不同,A做匀速运动,遭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B维持静止,遭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因为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所以肯定是B遭到的拉力比较小,所以B的摩擦力也比较小.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4.两个共点的、大小相等的力,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其合力为F,则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其合力的大小为()

    A.FB.C.2FD.

    力的合成.

    当两分力间的夹角为90°时,借助力的合成法则可以列出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式,当两分力的夹角为120°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相等,由此两个关系式即可得知两分力间的夹角为120°时的其合力的大小.

    解:设如此个共点力的大小为f,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其合力为F时,有关系式:F=…①

    则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其合力与其中一个分力大小相等,即:F′=f…②

    由①②两式的:F′=,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甲、乙两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位移相同

    B.两物体的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大

    C.乙察看到甲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物体速度的增加量大于乙物体速度的增加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v﹣t图象中的点表示任一时刻的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解:A、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图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两图象之间的面积差值为两图之间的平行四边形,故随时间面积均匀增大,位移均匀增大,故B正确;

    C、因为两人加速度相同,故两人相对为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因两人的加速度相同,故两人速度的增加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6.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很多物理学研究办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打造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办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依据速度概念式v=,当△t极小时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概念应用了极限思想办法

    B.在无需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办法叫假设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维持水平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维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水平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不少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使用了微元法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水平、物体受力的关系.

    在研究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要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即控制变量法;在电路中用一个适合的电阻来代替若干电阻,是等效替代法.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质并没有,故把物体当做质点是理想模型法.在△t很小时,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是极限思维法.

    解:A、依据速度概念式v=,当△t极小时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概念应用了极限思想办法,故A正确;

    B、质点使用的科学办法为打造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办法,故B错误;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维持水平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维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水平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不少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使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

    7.如图所示,水平为1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同时,物体还遭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2N有哪些用途,g取10m/s2,则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可能是()

    A.0B.4m/s2,水平向右

    C.2m/s2,水平向左D.2m/s2,水平向右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剖析,求出其合力.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解: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竖直方向受重力、支持力,水平方向受水平向右的推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水平向右的推力F=2N,摩擦力f=μN=μmg=0.2×1×10=2N,

    所以合力大小为F合=(2+2)N=4N,方向水平向右,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4m/s2,水平向右;

    故选:B

    8.水平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由静止从同一高度下落,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分别是F1和F2.假如发现水平为m1的物体先落地,那样()

    A.m1>m2B.F1<F2

    C.<D.>

    自由落体运动.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两个物体的加速度,依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运动的时间,依据时间关系即可求解

    解: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1==

    a2==

    依据位移时间公式得:

    h=at2

    解得:t1=

    t2=

    由于t1<t2

    所以>

    所以

    故选:C

    2、多项选择题(每一个小题有两个及其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出4分,部分选出2分,有错或不选0分.共16分.)

    9.将一个不为零的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分力,下列分解不可能的是()

    A.分力之一垂直于F

    B.两个分力在F有哪些用途线以外的同一直线上

    C.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等

    D.一个分力与F相等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的大小可能比分力大,可能比分力小,也大概与分力大小相等.

    解:A、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其中一个分力可以垂直于F.是可能的,故A正确.

    B、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分力在F有哪些用途线以外的同一直线上是不可能.故B错误.

    C、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等,故C可能,D不可能,故C正确,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故选:BD.

    10.对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讲,它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当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B.当速度变小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C.当V>0,a>0时,速度增大

    D.当V<0,a<0时,速度减小

    加速度.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和物体的水平一同决定,与速度没直接的关系.当两者同向时,速度增加;而反向时,速度减小.

    解:A、当加速度增大时,若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则速度也增大;而两者反向时,则速度减小,故A错误.

    B、当速度变小时,加速度方向仍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但与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

    C、当V>0,a>0时,说明两者方向相同,则速度肯定增大.故C正确.

    D、当V<0,a<0时,说明两者方向相同,则速度肯定增大.故D错误.

    故选:BC

    11.如图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线被拉断

    B.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线被拉断

    C.在线的A端忽然猛力一拉,结果AB线被拉断

    D.在线的A端忽然猛力一拉,结果CD线被拉断

    惯性.

    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缓慢拉时是处于力的平衡状况,上部线受力大,忽然猛力一拉,因为小球的惯性,下部线受力大,上部线受力还没来得及增加,所以下部AB线先断.

    解:A、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使得重球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向下的微小位移,以至CD拉力渐渐增大,这个过程进行得这样缓慢可以觉得重球一直处于受力平衡状况,伴随AB拉力增大,CD拉力也增大,且一直上端绳先达到极限程度,故CD绳被拉断,故A正确,B错误

    C、在A端忽然猛力一拉,由于重球水平非常大,力有哪些用途时间又极短,故重球向下的位移极小,以至于上端绳将来得及发生相应的伸长,AB先达到极限强度,故AB绳先断,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2.一只青蛙蹲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一端,并沿板的方向朝另一端跳,在下列状况下,青蛙绝对不能跳过长木板的是()

    A.木板的上表面光滑而底面粗糙

    B.木板的上表面粗糙而底面光滑

    C.木板上下两表面都粗糙

    D.木板上下两表面都光滑

    动量定理.

    若木板的上表面光滑,则水平方向青蛙不受力,则青蛙的动量不变,没速度,就不可以与木板发生相对运动,据此剖析即可.

    解:木板的上表面光滑,说明青蛙遭到的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为0,依据动量定理可知:

    青蛙水平方向速度变化为零,即青蛙没速度,所以青蛙绝对不能跳过长木板,

    若木板上表面粗糙,木板和青蛙在水平方向上有力有哪些用途,

    依据动量定理可知,青蛙和木板在水平方向产生相反的速度,所以青蛙可以跳过木板,故AD正确.

    故选AD

    2、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3、14小题每空2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卷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需要作答.)

    13.在“探究加速度与水平的关系”的实验中:

    (1)备有器材:A.长木板;B.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C.细绳、小车、砝码;D.装有细沙的小桶;E.薄木板;F.毫米刻度尺;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天平.

    (2)实验得到如图甲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C两点的间距x2和D、E两点的间距x4已量出,借助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3)某同学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图线如图乙所示,从图线可得沙和沙桶的总水平为0.02kg.(g取10m/s2)

    (4)另一位同学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导致这一结果是什么原因没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水平、物体受力的关系.

    (1)本题需测量小车的水平,所以还需要天平;

    (2)借助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依据作差法求出加速度;

    (3)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图象的斜率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

    (4)从上图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则该同学实验操作中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个步骤.

    解:(1)本题要测量小车的水平,则需要天平,所以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天平;

    (2)依据逐差法得:

    解得:

    (3)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则F即为a﹣图象的斜率,

    所以砂和砂桶的总重力m′g=F=

    解得:m′==0.02kg

    (4)从上图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则该同学实验操作中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个步骤.所以缘由是没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

    故答案为:(1)天平;(2);(3)0.02;(4)没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

    14.要测量两个水平不等的沙袋的水平,因为没直接的测量工具,某实验小组使用下列器材:轻质定滑轮(水平和摩擦可忽视)、砝码一套(总水平m=0.5kg)、细线、刻度尺、秒表.他们依据已学过的物理学常识,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多次测量,选择适合的变量得到线性关系,作出图线并依据图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沙袋的水平.请完成下列步骤.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左右两边沙袋A、B的水平分别为m1、m2;

    (2)取出水平为m′的砝码放在右侧沙袋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侧沙袋中,发现A降低,B上升;

    (3)用刻度尺测出A从静止降低的距离h,用秒表测出A降低所用的时间t,则可知A的加速度大小a=;

    (4)改变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m′及a的数据,作出a﹣m′(选填“a﹣m′”或“a﹣”)图线;

    (5)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4m/(kgs2),截距b=2m/s2,则沙袋的水平m1=3kg,m2=1.5kg.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水平、物体受力的关系.

    水平为m1的沙袋从静止开始降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据降低的距离h和时间,由位移公式求出其加速度;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对m2、m1分别研究,得出m′与a的关系式,依据数学常识剖析图线的斜率与截距的意义,求解两个沙袋的水平.

    解:(3)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h=,解得a=.

    (4、5)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m1及砝码:(m1+m′)g﹣T=(m1+m′)a

    对m2及砝码:T﹣(m2+m﹣m′)g=(m2+m﹣m′)a

    联立解得:a=g+.

    依据数学常识得知:作“a﹣m′”图线,图线的斜率k=,图线的截距b=

    将k、b、m代入计算,解得m1=3kg,m2=1.5kg.

    故答案为:(3);(4)a﹣m′;(5)3;1.5.

    4、计算题:(共36)

    15.水平均为m的A、B两个物体用跨过滑轮的细绳连接,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μ<1),物体A在水平面上,物体B与竖直面接触,如图所示.滑轮摩擦不计,设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欲使系统维持静止,有一水平力F用途于物体A,求水平用途于物体A的力F的范围?(重力加速度为g)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静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由题意可知,物体A可以向左或向右运动,沿绳受力剖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两种状况下的水平拉力的临界极值.

    解:A遭到的静摩擦力为μmg

    A受向左的静摩擦力时,F最小,为F1:

    F1=mg﹣μmg=mg(1﹣μ)

    A受向右的静摩擦力时,F,为F2:

    F2=mg+μmg=mg(1+μ)

    F的范围:mg(1﹣μ)≤F≤mg(1+μ)

    答:F的范围:mg(1﹣μ)≤F≤mg(1+μ).

    16.一列火车进站前先关闭气阀(动力系统),让车滑行,滑行了300m时,速度恰为关闭气阀时速度的一半,此后,又继续滑行了20s,停止在车站,设火车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一直维持不变,试求:

    (1)火车从关闭气阀到停止滑行时,滑行的总距离.

    (2)火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3)火车关闭气阀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当火车的速度减为一半时,位移300m,可以列位移﹣速度关系式,继续减速运动20s停止,可以列速度﹣时间关系式,因此熟练应用运动学公式即可正确求解.

    解:依据位移公式,由﹣=2as1,(s1=300m)

    0=+at2,(t2=20s)

    解得:v0=20m/s,a=﹣0.5m/s2

    由2as2=

    得:s2=100m

    则s总=s1+s2=400m

    答:从火车关闭气阀到停止滑行时,滑行的总位移400m

    火车滑行的加速度为﹣0.5m/s2

    火车关闭气阀时的速度为20m/s

    17.水平为0.8kg的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如图所示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遭到水平拉力用途和不受拉力用途的V﹣t图线,该物体所遭到的水平拉力是多少?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依据速度时间图线求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水平拉力的大小.

    解:不受拉力用途时:

    由速度时间图线知,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f=ma1=0.8×1.5N=1.2N.

    有水平拉力用途时:

    由速度时间图线知,.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2.

    解得F=ma2+f=0.8×0.75+1.2N=1.8N.

    答:物体所遭到的水平拉力是1.8N.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