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变地域特点为科研优势 扎根西部着力解决重大难点
教育部简报〔2019〕第36期
兰州大学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紧盯国际学术前沿、瞄准国家地方需要,着眼西部区域特有地貌特点、脆弱生态环境和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化地域比较劣势为自然禀赋比较优势,构建科研革新体系,提高科研革新能力,解决重大科研难点,在坚守西部、服务国家、革新进步中建设中国特点世界一流大学。
完善体制机制,激起科研活力。加大整体设计,拟定推行学科交叉融合、实体性及非实体性科研机构管理、革新团队和平台整体评价、教师分类考核评价等规章规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学校统筹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向学院下放权力,激起基层科研组织内生动力和进步活力。强化平台建设,紧跟科学前沿、瞄准国家需要、面向地区进步,谋划培育前沿科学中心、协同革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重大科研平台。成立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革新中心、“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绿色进步研究院、生态学革新研究院、县域经济进步研究院(乡村振兴策略研究院)、祁连山研究院、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究机构,探索学科交叉融合运行管理机制,推进跨学科跨范围合作和产学研用联合攻关。优化科研团队建设,建设一批特点突出、基础扎实的高水平科研革新团队;落实团队负责人负责制,健全优化团队职员聘任、经费管理和绩效考核等规范,形成协同攻关的好学术环境;鼓励科研团队与新型教学组织融合,推进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水平。
深化学科革新,推进交叉融合。坚持“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学科进步思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加大学科交叉融合,借助西部特殊生态环境、丝路文明、多民族人文风情等特点资源,以化学、大方科学、生态学、草学等一流学科为基础,组建涵盖地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力学、民族学、敦煌学等7个特点优势学科群,形成学科进步“集团军”。根据“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思路,对不同进步基础和前景学科推行差别化资源配置;加大学科动态调整与整理,对学科评估后30%的学科提出黄色预警,对连续两个评估期均为后30%的学科进行动态调整。加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改造传统工科专业,新增数据科学与云数据技术、金融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能源化学工程、AI5个新工科专业;以临床医学为主体,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两翼,推进新医科进步;在草地退化治理、草地农业进步方向集中攻坚,进步和提高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充实新农科建设;围绕民族和宗教关系、精 准扶贫、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凝练建设新学科。推进学部制改革,整理学科资源,优化一学科多学院建设和一学院多学科建设;设立医学部,发挥学部统筹协同用途,搭建医学学科交叉平台,促进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着眼国家需要,攻坚重点技术。依据西部生态环境、地区进步、功能定位等原因,重点建设甘南草原、庆阳草地农业等综合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推进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建设“丝绸的道路经济带”甘肃段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观测研究互联网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数据服务共享平台,支撑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拓展西部高山高原区域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地貌、青藏高原隆升、干旱区人地关系研究,创造性提出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理论;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承担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人类活动与存活安全、高原成长与演化等3大任务;参与国家子午工程建设,打造干旱气候和环境演变机理科学理论与自然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填补国内气候监测网在黄土高原打造综合观测站空白。提出“藏粮于草”“粮改饲”系统模式,推进国内从传统“耕地农业”向“粮草兼顾”新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兰箭”、“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紫花苜蓿新草种,治理退化草地360万公顷、退化湿地46万公顷、次生裸地2.8万公顷,建设人工草地1500公顷。研发出风沙灾害治理新技术,提出较传统格状沙障节省本钱70%的“斑马线”形式铺设办法,推进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
加大协同合作,服务地区进步。主动服务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深度参与榆中“生态革新城”建设,帮助甘肃“十大生态产业”和绿色崛起,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就转化。拓展“甘肃怎么样融入‘一带一路’”研究,为甘肃14个市(州)、55个县(区)拓展县域经济进步专项调查和规划编制。深化国家自主革新示范区建设合作,成立稀土功能材料研究院,举办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和产业进步研讨会、兰州自主革新高峰平台;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注册企业8家、入驻项目团队12个,完成研发和技术转移项目16项;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规划建设签订招商合同49项,获得投资106亿元。帮助精 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初次提出“生计改变—生态恢复—灾害风险管理”耦合模式理论,新型耐低温水压式沼气池创造专利技术在贫困区域广泛应用,并被推广到30余个进步中国家;承担国家精 准扶贫工作效果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甘肃贫困县摘帽退出第三方评估任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