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学院农村进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828)考试概要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考试概要如下:
第一部分:考试有关说明
1、卷面结构
1、内容组成:基本定义、基本理论、入门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70%;应用理论和办法解决实质问题和综合常识应用题等方面的内容占30%。
2、试题:解释说明;简答卷;论述题;案例剖析。
2、考试时间和方法
1、考试方法:笔试
2、考试时间:3小时
第二部分:考试概要性质、报考条件及大纲内容
1、考试概要的性质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是攻读农村进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考哪几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科目,考试内容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中基础理论、基本内容的学会与理解,包含国内外乡村治理的经历与经验,国内乡村治理的近况与难题,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的有关政策文件,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基层党建,乡村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等,以考查学生对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会程度,并能运用有关理论和办法剖析、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面临的实质问题。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需要,特拟定本考试概要,适用于考试报名北京农学院农村进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指定教程:
1、赵先超、周跃云主编《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程,研究生高水平教程立项项目),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年版。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建议》(2019年)
3.中央全方位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大法治乡村建设的建议》(2020年)
2、报考条件
1、知道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办法,把握乡村治理体系与乡村建设的基本内容。
2、可以运用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的基本定义、基本理论及实质运用,以此为依据考察考生是不是拥有理论联系实质能力和是不是拥有进一步培养的常识储备和科研能力。
3、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教程)
1、学习要素:乡村的定义与乡村划分;乡村治理的由来。
2、重点:乡村治理的定义、内容、内涵、重点。
第二章 国内外乡村治理实践与经验(教程)
1、学习要素:海外乡村治理经历;国内乡村治理经历。
2、重点:国内外乡村治理实践经验总结。
第三章 国内乡村治理近况与难题(教程)
1、学习要素:目前国内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重点:新时期国内乡村治理的难点与前景。
第四章 乡村治理体系
1、学习要素: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的。
2、重点:加大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
1、学习要素: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用途。
2、重点:村级组织体系。
第六章 乡村自治
1、学习要素: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责;村民自治组织的能力和机制;村民议事协商;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2、重点: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和机制。
第七章 乡村法治
1、学习要素:涉农范围立法;涉农行政执法;乡村司法;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乡村法律服务;乡村矛盾纠纷调处解决机制;平安乡村建设;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
2、重点:乡村法律服务;乡村矛盾纠纷调处解决机制。
第八章 乡村德治
1、学习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乡风文明培育;道德模范引领;农村文化引领。
2、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
第九章 乡村治理的外部支持和保障
1、学习要素:加大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加大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构建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2、重点:加大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
第十章 乡村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借鉴(教程)
1、学习要素:海外乡村建设实践;国内典型区域乡村建设实践。
2、重点:国内外乡村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
第十一章 国内乡村建设经历与建设目的(教程)
1、学习要素:乡村建设经历。
2、重点:乡村建设目的。
第十二章 乡村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教程)
1、学习要素:可持续进步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人居环境理论;田园城市理论;生态城市理论。
2、重点:五种理论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乡村振兴策略背景下乡村建设的深度考虑(教程)
1、学习要素:乡村建设的重点考虑;乡村建设的方案考虑。
2、重点:乡村建设的协同推进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