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下册化学训练册试题及参考答案

点击数:319 | 发布时间:2024-11-10 | 来源:www.fseking.com

    不必求全求满,包含做人和做事。所以大家不必去和其他人比较,不必与其他人去求统一。每个人都有着我们的生活轨迹,也都有着不完美之处,但每一种生活都有其乐趣。对我们的失去和欠缺,大家要宽心的同意,了解不完美是生活的一部份。能认识我们的失去和欠缺,勇敢的面对和承担,并能继续向前走,赏析我们的生活,也享受生活的过程,这就是大家应有些人生态度。应该感到,能拥有了生命就很幸运,有一个缺口流向其他人,也是挺美好的一件事。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大伙精心筹备了以下文章,想要知道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珍藏本站。

    1.对于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决定其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B.浓度

    C.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化学反应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水平的多少来表示

    C.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D.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为molL-1s-1和molL-1min-1

    3.在肯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反应按xA2+yB2=2C进行,2s后反应速率如下:v=0.5molL-1s-1,v=1.5molL-1s-1,v=1molL-1s-1,则x、y的值分别为。

    A.3和2B.1和3C.3和1D.4和5

    4.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少量稀盐酸中进行实验,实验测得氢气的产生速率变化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速率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镁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

    B.t1→t2速率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镁与水反应,使酸的浓度升高

    C.t2→t3速率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伴随反应的进行镁的体积减小

    D.t2→t3速率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伴随反应的进行温度愈加低

    5.已知某化学实验的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反应物(大小相同的金属片)酸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速率v/molL-1min-1

    1镁条1.0molL-1硫酸v1

    2锌片1.0molL-1硫酸v2

    3锌片0.1molL-1硫酸v3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v2>v3>v1B.v3>v2>v1

    C.v1>v3>v2D.v1>v2>v3

    6.对于反应:2H2O2=2H2O+O2↑,下列手段不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减小H2O2溶液的浓度

    B.升高H2O2溶液的温度

    C.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D.向H2O2溶液中加入肯定浓度的FeCl3溶液

    7.下列手段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C.在K2SO4与BaCl2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Al片改成Al粉

    8.今有下列各组反应,放出H2的平均速率最快的是。

    编号金属酸的浓度及体积反应温度/℃

    12.4g镁条3molL-1硫酸100mL40

    22.4g镁粉3molL-1盐酸200mL30

    32.4g镁粉3molL-1硫酸100mL40

    45.6g铁粉3molL-1硫酸100mL40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肯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肯定增大

    C.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肯定增大

    D.向任何反应的反应物中加入MnO2,反应速率均会增大

    10.10mL1molL-1盐酸与一小块大理石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下列手段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无影响的是。

    A.将盐酸的温度升高10℃

    B.加入适量的CaCO3

    C.加入5mL5molL-1*

    D.加入5mLH2O

    11.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快慢的主要原因

    C.在不同温度时,鲜牛奶变酸的速率:28℃时>5℃时

    D.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与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铁片反应的速率:1molL-1时<0.1molL-1时

    12.在某一化学反应A+3B===2C+D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20s内由1.0mol/L变成0.2mol/L,则在这20s内用C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0.01mol/B.0.8mol/

    C.0.04mol/D.0.08mol/

    13.对于反应A2+3B2===2C来讲,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0.8mol/

    B.v=0.4mol/

    C.v=0.6mol/

    D.v=4.2mol/

    14.用适量的SO2和O2在容积固定的2L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SO2+O22SO3,假如v=0.05mol/,则2min后SO3的物质的量为

    A.0.1mol/LB.0.2mol/L

    C.0.1molD.0.2mol

    15.在C+CO2===2CO的反应中,现采拿下列手段: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手段是

    A.①④B.②③⑤

    C.①③D.①②④

    16.在一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O2,发生反应:2SO2+O22SO3。测得4min内,O2的物质的量由开始的18mol降到14mol,再过tmin,O2的物质的量变为10mol。求:

    4min末SO3的浓度。

    4min内用SO2表示的反应速率。

    t4min,理由是。

    17.把0.4molX气体和0.6mol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X+5YnZ+6W。2min末生成0.3molW,若测得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0.05molL-1min-1,计算:

    前2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2min末时Y的浓度;

    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多少?

    18.某学习小组研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外面条件,设计实验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锌的水平/g锌的状况c/molL-1V/mL反应前溶液的温度/℃其他试剂

    10.65粒状0.55020无

    20.65粉末0.55020无

    30.65粒状0.550202滴CuSO4溶液

    40.65粉末0.85020无

    50.65粉末0.850352滴CuSO4溶液

    在此5组实验中,判断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大小,最简单的办法可通过测定进行判断,其速率最快的是。

    实验1和2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实验1和3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进行实验2时,小组同学依据实验过程绘制的氢气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在OA、AB、BC三段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其缘由是。

    ②2~4min内以硫酸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molL-1min-1。

    1.D

    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均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而反应物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内因决定外因,故内因是主要原因。

    2.B

    化学反应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来表示

    3.B

    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三者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3:2,而,物质C的化学计量数为2,则AB的化学计量数为1和3.

    4.A

    镁与盐酸反应实质是Mg+2H+=Mg2++H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渐渐增大,是由于温度升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超越浓度减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后来反应速率渐渐减小是H+浓度的减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5.D

    镁比锌活泼,与相同浓度的硫酸反应,镁反应速率快,即v1>v2;锌片与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即v2>v3,故D项正确。

    6.A

    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均能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少温度等均能减慢反应速率。

    7.D

    A项,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水的用量并没增大水的浓度,故不会增大反应速率;B项,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不会是化学反应速率增加;C项,改变压强对于没气体参加的反应的速率没影响;D项,将铝片改为铝粉,增大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增大。

    8.C

    活动性不一样的金属与相同浓度的酸反应,金属越活泼,放出氢气的速率越快;不同形状的同种金属与酸反应,粉末状比块状反应速率快;金属与酸反应,H+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9.B

    A项,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肯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单纯增大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未必增大化学反应速率;C项,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只能增大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速率;二氧化锰只能作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可以作为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10.B

    A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B项加入适量的CaCO3是固体,对反应速率无影响;C项加入5mL5molL-1*,增大了H+浓度,反应速率加快;D项加入5mLH2O,稀释了盐酸,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11.D

    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快慢的主要原因,外面原因有温度、浓度等,且温度越高或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故选D。

    12.D

    v===0.04mol/,依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计量之比,得=,得v=0.08mol/,D项正确。

    13.D

    用反应速率判断反应快慢的办法,第一把各物质的反应速率除以其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A项=mol/,B项=0.4mol/,C项=0.3mol/,D项=1.4mol/,然后比较大小知D项。

    14.D.

    v=v=0.05mol/L,2min后SO3的物质的量为:n=0.05mol/2min2L=0.2mol,D项正确。

    15.C

    该反应有气体参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碳是固体,增加碳的量不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通入CO2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恒容下通入N2,反应物的浓度没改变,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恒压下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16.0.8molL-1

    0.2molL-1min-1

    >;伴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少

    反应生成SO3的物质的量是消耗O2物质的量的2倍,4min内O2的物质的量由开始的18mol降到14mol,则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为8mol,4min末c==0.8molL-1,4min内用S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与用SO3表示的反应速率相等,故v=v==0.2molL-1min-1,伴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少,故再消耗等量的O2所需的反应时间t>4min。

    17.0.05molL-1min-1

    0.175molL-1

    n=4

    v==0.075molL-1min-1,依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v∶v=n∶6=0.05∶0.075=2∶3,故n=4;v∶v=4∶4,故前2min内v=v=0.05molL-1min-1;v=v=0.0625molL-1min-1,Δc=0.0625molL-1min-12min=0.125molL-1,2min末时c=-0.125molL-1=0.175molL-1。

    18.锌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5

    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原电池

    ①AB;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②0.06

    判断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大小可通过测定锌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进行判断;5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实验5用粉末状锌、更浓的硫酸、反应温度且滴加2滴CuSO4溶液,其反应速率最快。对比实验1和2的实验条件可知,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对比实验1和3的实验条件可知,原电池反应付反应速率有影响。①OA、AB、BC三段反应时间相同,产生H2最多的一段反应速率最快;②2~4min内产生H2的体积为179.2mL-44.8mL=134.4mL,反应消耗的n=n=0.006mol,v=0.06molL-1min-1。

    1.目前电视上有一“自热米饭”的广告播得很热门,它介绍在用时,将一无色液体加入某物质中,放上装有冷米饭的盒子,过几分钟米饭就“热气腾腾”了,非常便利。请你推断该物质和无色液体可能是。

    A.*铵和水B.浓硫酸和水

    C.氧化钙和水D.固体酒精和水

    2.下列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需加热的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Ba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红热的焦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吸热反应肯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C.所有些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需要持续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5.下列关于中和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反应的中和热都相等

    B.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都相等

    C.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反应放出的热量都相等

    D.将浓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刚好生成1mol水时,产生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6.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使用的固体碎块是。

    A.*铵B.生石灰

    C.氯化镁D.食盐

    7.“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的偏二甲肼,氧化剂是液态的N2O4,已知1.5g偏二甲肼完全燃烧生成N2、CO2和液态H2O放出热量50kJ。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在火箭发动机中燃烧主如果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B.偏二甲肼在N2O4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反应中偏二甲肼和N2O4总能量低于CO2、N2和H2O的总能量

    D.偏二甲肼在N2O4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N2+4H2O

    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假如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②只须是在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就肯定是吸热反应③只须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反应就肯定是放热反应④燃烧反应肯定是放热反应⑤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A.①④B.①②③C.③⑤D.④⑤

    9.化学反应中一般随着着能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光合用途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爆炸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10.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B.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

    D.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

    1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般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作吸热反应。其缘由是。

    A.反应物NH4Cl所具备的能量比较低

    B.反应物Ba28H2O所具备的能量比较低

    C.反应物所具备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备的总能量

    D.反应物所具备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备的总能量低

    12.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13.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肯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肯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肯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14.下列反应中肯定是放热反应的是。

    ①H2SO4与Ba2溶液反应②Mg与CH3COOH溶液反应③燃烧反应④复分解反应⑤C与CO2反应⑥Na2O2与水反应⑦胆矾受热分解

    15.等水平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反应时,产生CO2较多的是。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感觉到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下图中代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是。

    1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得能量的要紧渠道。

    液化气是一种要紧的家用燃料,下列示意图与液化气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最相符的是。

    “冰袋”可用于短期保鲜食物。将适量的碳酸钠晶体与*铵晶体密封于一塑料袋中,用线绳绑住塑料袋中间部分,使两种晶体隔开,做成“冰袋”。用时将线绳解下,用手将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由此判断:碳酸钠晶体与*铵晶体的总能量反应后生成产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只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时还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譬如,蜡烛燃烧可用来照明,这个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和;大家常见用的干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17.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Ba28H2O晶体和10gNH4Cl晶体,然后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并立即用玻璃棒飞速搅拌。实验步骤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玻璃棒有哪些用途是。

    浸有稀硫酸的棉花有哪些用途是。

    通过现象,说明该反应为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1.C

    *铵溶于水吸热,A项错误;浓硫酸具备腐蚀性,且操作不便捷,B项错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很多的热量,C项正确;酒精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D项错误。

    2.D

    有的放热反应如煤的燃烧也需加热才能进行,A项错误;CO2+C2CO,是化合反应,但也是吸热反应,B项错误;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与放热还是吸热反应无关,而无论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都可能需要用到催化剂,C项错误;反应:CO2+CaOCaCO3是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CaCO3CaO+CO2↑肯定是吸热反应,D项正确。

    3.A

    A项,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反应为吸热反应,也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D两项涉及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吸热反应。

    4.D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或者与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有关,与是不是加热无关。只有需要持续加热的反应才是吸热反应,故,A、B项错误,D项正确;并非所有些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碳酸钙的分解就是放热反应。

    5.B

    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的反应的中和热未必相等,由于酸和碱都有强弱,弱电解质电离需要吸热量,只有强酸和强碱的反应的中和热才相等,A项错误,B项正确;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反应未必生成1mol水,所以放出的热量未必相等,C项错误;浓硫酸稀释放出热量,所以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产生的热量不是中和热,D项错误。

    6.B

    水与固体碎块混合后杯内食物温度渐渐上升,说明固体碎块与水混合后立即放出很多的热。*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镁、食盐溶于水能量变化不明显,而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很多的热。

    7.C

    由题意知,1.5g偏二*肼燃烧时放出50kJ热量,故A、B两项正确;偏二甲肼在氧化剂中燃烧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项错误;D项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

    8.A

    ②燃烧反应和铝热反应虽需点燃,但是放热反应。③NH4Cl和Ba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⑤C和CO2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而一般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9.B

    煤是要紧的能源,燃烧时放出很多的热能、光能等,A项正确;光合用途时,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不是转化为电能,B项错误;*爆炸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C项正确;镁条燃烧时放出很多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镁条的部分化学能转化成了光能,D项正确。

    10.D

    A项,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为吸热反应;C项,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D项,可燃物的燃烧与酸碱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1.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在反应时反应物就要吸收能量生成生成物,这就等于热能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而“贮存”起来。

    12.C

    A项,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放热反应;B项,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C项,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是吸热反应;D项,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是放热反应。

    13.B

    判断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重点看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假如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就放热,B项正确;A、C两项错误,都没考虑总能量差;放热反应只表明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而加热是反应的条件,两者无势必联系,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开始进行,D项错误。

    14.①②③⑥

    15.NaHCO3;a

    16.A

    低于

    光能;热能;电能.

    液化气燃烧放出很多的热,故其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碳酸钠晶体与*铵晶体混合产生低温,说明两种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蜡烛燃烧可用来照明,这个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干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7.搅拌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反应

    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氨气

    结冰;吸热;<

    反应物为两种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可以使固体混合物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该反应中放出NH3,需进行吸收处置。实验中可察看到烧杯底部的玻璃片因水结冰而与烧杯底粘连在一块,由此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 学习交流 -

  • 欢迎加入中国人力资源网,与万千考友一起备考
  • 成考路上不再孤单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