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以后决战高考考试取胜的重点阶段,今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以下是智学网为你收拾的《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学习路上,智学网为你加油!
1.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随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早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实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时候政治规范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规范。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势力扩大。
2.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粗略
3.打造
公元前22024年秦王嬴政打造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XX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手段(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打造了统一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进步。
②有益于各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益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3.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①三省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有哪些用途:三省之间既互合适合,又互为补充,提升了工作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益于加大皇权。
2、进步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2、明朝皇权的加大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②因为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3、清朝XX皇权的加大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要紧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置。
2、军机处的设立
时间:清雍正年间
职责:可参与处置内政外交、拟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因为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影响:
①简化了处置政务的手续,提升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XX皇权高度进步的要紧标志。
4.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宋太祖改革
1、加大中央集权的手段
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
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离别,兵权最后由皇帝学会。
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址,由中央学会。从而消除去地方割据权势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XX局面。
消极:导致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5.高中一年级历史必学一要点总结
商代
1、公元前1600年打造
2、主要政治规范:内外服规范
3、商朝政治规范的特征: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网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各附属国基本维持原有些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非常大的自主权,有些附属国常常与商处于战争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