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物理思维是将物理现象与物理实验所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从已有些理性认识上获得新的理性认识。
1.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 篇一
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有哪些用途力和反用途力一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一条直线上.
理解:
①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用途力后有反用途力.
②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性质相同,即用途力和反用途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相互依靠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他们作为自己存在的首要条件.
④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的不可叠加性,用途力和反用途力分别用途在两个不一样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成效,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有哪些用途成效不可以相互抵消.
2.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 篇二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容易见到单位还有min,h。
3.一般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可以完全确定物体地方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3.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 篇三
重力势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可以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备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4.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 篇四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缩短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有哪些用途线一直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5.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 篇五
1.大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
3.参考系可能不是不动的,只不过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一样的参考系物体运动状况可能不同,但也会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略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略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未必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备相对性,需要选一个参考系,选不一样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适合的小圆点,如遇见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挨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12.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一样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定义中的一个,要掌握依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意思。平时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见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些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定义的影响,非常难同意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目前所学的平均速率。
6.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 篇六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用途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方阻力,在该地区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Vt=gt
h=1/2gt^2
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7.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 篇七
弹力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
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些形变比较明显,有些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领会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用途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需要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弹力的方向:与用途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方向沿绳缩短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况、所处地方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依据运动状况,借助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8.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 篇八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由于其违背了热力学第肯定律;
第二类永动机:违背宏观热现象方向性的机器被叫做第二类永动机。这种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可制成是由于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有自然过程一直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是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绝热过程或孤立系统中,熵是增加的。
9.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 篇九
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V平t=Vt/2t
3.有用推论Vt-Vo=2as
4.平均速度V平=s/t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2
6.中间地方速度Vs/2=[/2]
7.加速度a=/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m/s;加速度:m/s2;末速度:m/s;时间秒;位移:米;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0.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物理要点 篇十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妨碍物体相对滑动有哪些用途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重压N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直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