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大家上学期间,大伙最很熟悉的就是要点吧!要点就是学会某个问题/常识的学习要素。
1.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一
分子的性质
(1)分子水平和体积都非常小。
(2)分子一直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大家都有如此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备相同的性质,由于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2.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二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3.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三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水平(M)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备的水平叫摩尔水平。
(2)单位:g/mol或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水平或相对分子水平。
6、物质的量=物质的水平/摩尔水平(n=m/M)
4.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四
有机物的定义
1、概念: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
2、特质:
①类型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
5.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五
物质的分类
1、容易见到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况,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重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察看法先辨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辨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离别提纯出胶体,这种办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用途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6.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六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点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点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减少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一定相等,化合价升高、减少的总数也一定相等。
7.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七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可以误觉得NA就是6.02×1023。
比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之间存在哪种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率关系。假如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不可以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假如加水定容时超越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可以再加蒸馏水。
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可以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8.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八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况”,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况。
化学平衡的移动遭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原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一般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可以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况的特点: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况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况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况时,各组分的浓度维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维持肯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打造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况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维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用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水平不变(首要条件: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B可逆号zC,x+≠z)
9.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九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原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点: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一直随着着能量变化,一般表现为热量变化
10.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必学二笔记 篇十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2O2→CO2+2H2O
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备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一样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一样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