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可以领悟生活非凡的真谛,才可以达成自我无限的超越,才可以创造魔力永恒的价值。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赏析,不要托延要用心,不要心动要行动。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筹备了《高中二年级政治上册月考测试题》期望可以给你肯定的帮忙!
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大家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如果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体现于①语言文字②宗教信仰③思想理论④文学艺术⑤民居建筑
⑥大家的每一次实践活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造型融人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与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这说明
A.文学、艺术来自于想法B.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C.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要紧组成部分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有人觉得:“经济进步是文化进步的基础,文化进步一直与经济的进步亦步亦趋。”上述看法
A、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用途
B、没看到文化有其自己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C、一定了文化有其自己的独立性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些现象
4、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与很多行业遭受紧急冲击不一样的是,文化产业却逆势增长,成为经济下滑中的“一抹亮色”。这说明
A.经济进步是文化进步的基础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核心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大家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优雅D.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
6、文化影响大家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法。不一样的文化环境、不一样的常识近况、不一样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大家认识事物的角度与认识的深度和广度②影响大家在实践中目的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③影响不同思维方法的形成④不影响大家的交往方法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2009年4月26日至29日,第xx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展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提出了“中国健康互联网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主张净化互联网空间,借助网络积极传播先进科技、先进文化,促进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进步,指导用户对互联网文化商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改革等。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文化为经济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智商支持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进步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目前国内社会进步的主要任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广东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于2008年7月29日下午在广州举行,省委书记汪洋在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宣传英模事迹,让英模精神在全省不断发扬光大。这是由于①出色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出色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出色文化能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④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商支持
A.①③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9、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非典”、“5.12汶川特大地震”、“zd、qd搞*”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后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D、文化愈加成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要紧源泉,愈加成为综合国力的要紧原因
10、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策略,大家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况。为此,大家应该
A.大力进步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
C.把加大思想道德建设作为要紧的策略任务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2008年9月11日,首次作为国内法定节假日的中秋节,引起大家的关注。中秋,以其特有些方法,丰富的内涵,彰显了儒家“和”文化的魔力……这段文字生动地说明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备深远持久的特征②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日常的风土人情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传统节日包括着传统思想,表明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活方法有着深刻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2008年9月3日,来自中曰两国民间文化界50名专家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聚宁波,一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借助”等问题。“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
①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收获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是各国的文化财富,满足各国人民的精神需要④是具备开发借助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④
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说到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据此完成13~15题。
1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意是
A.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一同进步
B.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首要条件
C.既要认可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只有进步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
1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意是
A.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进步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一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最后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C.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进程
D.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人类存活和进步的基础
15、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有哪些用途有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兴盛②能更好地培育好、进步好本民族文化③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进步④消除文化的差异,达成文化的完全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16、2008年11月22日至2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按规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每年在不同国家举办,如此不只体现了不一样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特征,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也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同进步。这表明
①不同文化具备相对的独立性②文化对社会进步具备能动用途
③消除文化差异有益于人类进步④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关系进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下列是文化传播的渠道的是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②奥运圣火传递③当今世界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④大众传媒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8、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康龙武林大会”栏目,以其强大的媒体优势,通过革新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世界亿万观众,取得了广大观众的喜欢,它的收视率是NBA常规比赛的3倍以上,并且韩国、欧洲不少电视台都纷纷与中央电视台洽谈购买播出版权事宜。这说明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要紧用途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革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进步④中华传统武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的三千*”手持竹简高声引唱的精彩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豪迈歌声,撞击着全世界观众的耳膜,*着好客的中国人无比的热情和真诚。材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备潜移默化有哪些用途②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我们的精粹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传统文化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世界上跨度的钢结构建筑──“鸟巢”(国家体育场)和世界上首个基于“气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架结构建筑──“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正在成为北京城新的标志性建筑。这被叫做
A.传统风俗B.凝固的艺术C.民族精神的火炬D.传统思想
21、“仁者爱仁”源于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类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十分要紧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A.体现思想意识是永恒的B.传统文化具备相对相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备鲜明民族性D.传统文化在今天具备巨大的促进用途
22、无论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区域,还是国外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传统文化
A.是维系民族存活和进步的精神纽带B.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守旧的原因
C.是钳制大家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精神包袱D.是维系民族存活和进步的精神根基
23、当地时间2008年7月6日,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xx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是东方血缘*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与众不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收获,具备“常见而杰出的价值”。大家对待“福建土楼”的正确态度是:
A.简单模仿、古为今用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兼收并蓄、一概拿来
24、中国古时候传统建筑,就好似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会赏析、珍惜祖宗留给大家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媚外,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高雅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A.是正确的,由于如此做提升了大家的生活质量
B.是正确的,由于如此有益于进步新文化
C.是不对的,由于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
D.是不对的,由于没处置好文化继承与进步的关系
25、一位初中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目前角逐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文化传统知多少”平台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由于①继承是为了进步,没继承就没进步②传统文化具备鲜明的民族性③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有益的东西④传统文化钳制着大家的交往方法和思维方法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6、首届“创造新的文化遗产”平台指出,“大家应站在文化继承和革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将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遗产。如《亮剑》、《闯关东》、《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就突出了费心思的“新”。这里突出强调“新”,是由于①文化革新可以不断推进社会实践的进步②文化革新是社会实践进步的内在动力③文化革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兴盛④离开了文化革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7、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国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要紧凝聚力;其次,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进步,但这种转换和进步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转换和进步,就需要
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充分借助科技进步推进文化进步③全方位继承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④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方法传承中华出色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广东文化凭着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只已成为当代中国影响的地域文化,更是在多个范围引导着年代新时尚。广东文化要维持这一优势,就需要①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坚持文化革新②继承传统,维持地方特点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把进步文化产业作为目前工作的最重要任务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9、2008年第2xx届奥运会期间,一大量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如《我和你》
《北京欢迎你》等广为流传,广大文静工作者用音乐烘托出奥运的力量和中国的壮美,这样来看,文静创作要①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②关注现实题材③反映年代精神、紧贴人民生活、反映群众心声④弘扬出色文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0、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角逐,党的xx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方位进步”作为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的要紧目的。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要紧特点。打造学习型社会
①是科技进步的势必需要和结果②意味着文化传承方法的新变革
③是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④可以促进人的自由全方位进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1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运用文化生活的常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10分
32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产值现在已经占到CDP的31%;英国文化产业平均进步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日本文化产业的盈利已超越汽车工业盈利。而国内的文化产业进步相对滞后,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存在巨大逆差。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4分
33材料: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xx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想法源自奥林匹克五环,源自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大家喜欢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在福娃的创作和修改中,吉祥物创作组为了探寻到好的策略,他们到各地采风,从国内的民族文化中探寻元素,查阅了一本本资料,设计了一个个草图,形成了最后的定稿。在表现手法上,灿烂的中华文化给予了他们充足的创作营养,中国的传统年画和版画的很多色彩、技法,包含龙门石窟等佛教雕刻造型的线条等得到了借用。在内容选择上,也是这样,把具备丰富内涵的熊猫、藏羚羊、京燕、鱼等,和奥运会圣火,交相辉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形成有机统一体
问题:请运用文化革新的有关常识,简要谈谈“福娃”的诞生所蕴涵的道理。16分
1、选择题。(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掌握方法—用心解析)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个单元要认真把握的几个哲学定义的外延和内涵:物质、意识、运动、规律、实践、认识。回答1—6题
1.下列是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方法④教育进步纲要⑤阶级⑥嘉兴新“八大”现象.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2.下列不是规律范畴的是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接到决定先换位考虑”职场规则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④天下合就必分,分久必合⑤生命体的新陈代谢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3.下列是实践范畴的是
①到现在,大家还暂时没办法准确预测地震②沪杭高铁正在调试运行③阅读生活,心理无边④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的日全食⑤国内将于2024年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目的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
A.①②B.②③⑤C.①②③D.②⑤
4.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别的人不同,在其他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看法的是
A.意识活动具备计划性和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备选择性、预见性
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备调节和控制用途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备指导用途
5.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所有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D.人一次也不可以踏进同一条河流
6.抗生素是人类抵御细菌感染类疾病的
主要武器。但,近期,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病菌”,它可以让致病细菌变得无比强大,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专家觉得,到现在为止,没一种抗生素能敌得过这种“细菌”说明
A.大家的认识能力在肯定时期是有限的B.要小心用抗生素,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
C.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进步着的D.世界上只有认识的事物,没尚未认识的事物
在学哲学的过程中,要从不一样的角度,把握具备有关联系的范畴,如: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物质与运动等。回答7—11
7.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国内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美策略与经济对话,不失机会地推行“走出去”策略。这主要体现
A.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靠,不可分割的关系B.坚持以科学进步观作为根本出发的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促进大家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8.关于“学习”有两种看法: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1日,习行中错1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看法没处置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9.面对自然灾害,需要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剖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大家要实事求是地剖析形势,就需要做到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②所有以时间、地址、条件为转移
③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则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家荀况觉得:“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这一看法
A.不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一定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一定了静止的相对性D.不承认了事物的进步
11.唐代和尚慧能评论“时有风吹幡动”时觉得,“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楚国有一个人剑溺水中,留下了“刻舟求剑”的故事。慧能和尚和“求剑”的楚国人都错在
A.离开物质谈运动B.不会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况
C.离开运动谈物质D.不会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文言文、名言、俗语、诗词、成语、漫画处处彰显哲理,更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览群书,培养人文素养,回答12-25
12.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含义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
13.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看法给大家的哲学考虑是()
①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②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只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④借助自然规律第一要学会规律
⑤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借助规律,改造规律
A.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
15.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类论断的一同点在于()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大家的考虑活动,需要有肯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D.心和脑事实上是思维的器官
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D.书本常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名言给大家的哲学启示是
A.认识具备反复性B.认识具备条件性
C.认识具备无限性D.认识对实践具备反用途
18.成语“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一同说明
①承认意识具备肯定能动用途②夸大的意识有哪些用途③不承认物质决定意识④意识不可以代替物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块
A.这是诗人超凡脱俗的主观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和复制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20.“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进步是不可改变的B.事物进步有其自己的客观规律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法D.事物是变化进步的
21.“脑子决定步子”、“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所有”是很多成功者的切身体会。
这主要强调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具备巨大的能动用途
B.意识是人脑特有些机能D.意识物质世界进步的产物
22.有一则寓言说,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哪个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第一发威,狂风大作,行人为了抵御风寒,都把大衣紧紧裹住;南风则不同,轻柔吹拂,和风扑面,令行人备感温暖,于是解开纽扣,脱去大衣。上述寓言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B.运动具备绝对性
C.需要按规律办事D.静止具备相对性
23.传闻物理学家牛顿受砸到自己头上的苹果启发,顿悟出了万有引力规律。下列诗句中,与漫画《顿悟》哲学含义相近的是
A.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B.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一直春
24.漫画主要讽刺现实日常某些人思
想办法上的
①片面性②相对主义
③诡辩论④唯心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下列名言古训体现的哲理与漫画《求
职遭遇》启示的哲理一致的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上善若水,大爱无声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年代在变化,平常不断念书看报,联系书本哲理,是理论联系实质的具体表现,达成理论逻辑和生活世界的统一。回答26-27
26.大力发扬“越过千山万水”“想过想方设法”“说过千言万语”“经过千难万险”“吃过千辛万苦”的“五千精神”,是浙江经济飞速进步的主要原因。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
C.统一人民群众的意识可以搞好工作D.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备指导用途
27.“是通过其他人的霉运而不是通过你一个人的霉运来学得聪明”。这句话所强调的是:
A.常识是从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中获得的B.其他人的经验是获得常识的要紧渠道
C.其他人的经验都是正确的,要掌握借助D.通常情况下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要紧
2、问题(讲清原理—明确需要—点明题意—展开剖析)
28.国内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紧急的国家之一。国内70%左右的沙质海岸线与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海岸线存在海岸侵蚀现象。人类活动是致使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原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致使的海岸侵蚀的容易见到缘由。
运用有关规律的常识,剖析材料中现象与大家的启示。
29.从xx大到xx大,大家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xx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xx大报告初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省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法、消费模式",这是大家党科学进步、和谐进步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止是对国内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以后对国内经济“又好又快”进步的规划和指导,势必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变。
(1)上述材料是怎么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的有关常识剖析说明进步健全“四维一体”文明理念的哲学依据。(变角度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