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后面的答卷卡内。(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24年1月23日太阳耀斑达到8.7级,2024太阳峰年即将来临,大耀斑将爆发,中国科协将举行“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主题就是“2024来了!——迎接新一轮太阳活动高峰年”。据此完成1~3题。
1.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独特而优越的条件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表面存在大方层 C.具备适合的温度 D.具备水体存在
2.材料中提到的耀斑,应发生在太阳大方层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层
3.太阳活动增强可能致使
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B.地球两极区域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地球所有地方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D.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遭到干扰
读图1,图中数字为二分二至点,回答4~5题。
图1
4.北京区域白天最短时,此日的地球地方,可能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当地球运行到④地方时,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90° B.31° C.59° D.0°
东仔暑假期间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附近的景观照片,拍照时间为北京时间2024年6月22日18时15分。据此完成6~8题。
图2
6.东仔拍摄照片时,开罗正值
A.傍晚 B.正午 C.下午 D.凌晨
7.这一天,正午阳光可从北面窗门进屋的地方可能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南昌 D.江门
8.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用途是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 D.风化用途
9、图3中甲、乙、丙、丁四地坐落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图3
A.甲 B.乙 C.丙 D.丁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
图4
10.A、B两地的充气压力性质
A.A是高压,B是低压 B.A是低压,B是高压
C.A、B都是高压 D.A、B都是低压
11.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024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布拉万”气流运动情况的是
13.减轻台风灾害对国内的影响,非常重要的手段是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加大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4~15题。14.依据图示信息,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1月降水量
C.7月气温最低 B.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D.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5.关于两地气候种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为地中海气候 B.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两地都坐落于热带区域 D.两地都坐落于北半球
16.下列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反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分布情况的是
读“国内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 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紧急,重要原因是东岸
A. 海平面上升 B. 风浪大 C. 降水量大 D. 河流输沙量大
18. 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受风靡风影响,其盛的时段是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2月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定义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拟定年限和手段,以达成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的。回答19~20题。
19.倘若世界大部分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成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20.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21.下列风景名胜主要由内力用途形成的是 A.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2题。
22.在a、b、c、d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
A.a B.b C.c D.d 23、下列区域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最小的是
A.亚洲东部季风气候 B.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 C.非洲热带荒漠气候 D.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 24、下列有关南亚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A.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是什么原因之一 B.南亚夏天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
C.受南亚夏天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 D.受青藏高原阻挡,国内不受南亚季风影响
大家把长期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结合所学常识,完成第25题。 25.不同纬度高山雪线的高度差异明显,其重要原因是
A.地势的高低不同 B.土壤的肥力不同 C.热量的纬度差异 D.植被的覆盖差异
1、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2、综合题(5大题,每空1分,共50分)
26.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甲处放大图为___________(南极或北极)俯瞰图,弧线AC为____________(晨线、昏线),此
时甲坐落于_____________(日前点、远日点)附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A点的昼夜状况为____________ 。
(3)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开普敦比北京的白昼________(长、短);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北
京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_____。
27.下为国内某日海平面充气压力(hPa)分布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以下问题(8分)
(1;在甲系统的控制下空气(2)图中乙—丙为 (冷、暖)锋,该锋面过境时,其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 图是这种锋面的剖面示意图(填字母)。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的是_______。 28.读下图,回答问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架构分别是 和 ;通常情况下,可以在甲、乙、丙、丁哪一处可能找到石油?_______________。
(2)丙处地貌的名字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用途是 。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是 循环,其中 ②环节是指_________。 假如④表示长江,则其_________岸受侵蚀较紧急。 29.读下图,考虑回答:(12分)
倘若该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
假如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高纬环流,AD表示近地面,那样图中A处为___________充气压力带,D处为_________充气压力带,丁表示___________风带。 倘若该图为国内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回答:
假如A为陆地,D为海洋,那样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季,此时国内国内风靡______风,亚洲国内的充气压力中心是_________。
倘若该图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该图表示海域在__________半球。若该图表示的是大西洋,则乙处洋流是______(暖流、寒流),丁是______________。 倘若该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示意图,那样,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____季,南亚区域风靡_________风。
假如该图表示城市中心与郊区气流图,AD表示近地面,则D为____________。
30.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断气候的形成与特点;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非常重要原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充气压力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种类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在“充气压力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坐落于___________________,若是在南半球,它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____。
从“充气压力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5)在青海西宁区域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1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其中“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1日须携四季装”说明这里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鹤山市的气候种类属图示中的哪一种?_______________,它的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 / 8页
1、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2、综合题(5大题,每空1分,共50分) 26.北极 昏线 远日点 (2)12 昼长夜短 (3)短 昼变短,夜变长 (4)8时
27. (1)低 气旋 下沉 晴朗 (2)冷 多云、雨雪、大风、降温 B (3)
28.(1) 断层 背斜 丁 (2)冲(洪)积扇 流水堆积 (3)海陆间 水汽输送 南 29.(1) 副极地低 极地高 极地东 (2)夏 东南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3)北 暖 北赤道暖流 (4)夏 西南 (5)郊区 30.(1)整体
(2)西风带 西北
(3)西风 副热带高压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4)垂直 昼夜温差大 (5) F 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