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平凡的学习日常,看到要点,都是先珍藏再说吧!要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1.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 篇一
钠及碱金属
1、过氧化钠的颜色:淡黄色,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
2、Na2O、Na2O2: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它们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率都是2:1
3、钠与有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钠浮在水面上,融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呲呲的声音,最后溶液变红。
4、工业上制钠: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什么区别:
俗名:碳酸钠:苏打纯碱碳酸氢钠:小苏打。
溶解度: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
相同条件下,溶液的碱性:碳酸钠碱性强。
与酸反应:碳酸氢钠愈加剧烈。碳酸钠慢,
稳定性:碳酸钠很稳定,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作用与功效:碳酸钠:制玻璃、肥皂、纺织、洗涤剂。碳酸氢钠: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灭火器。
6、将钠投入到盐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在与盐的溶质反应。
7、做焰色反应时,铂丝需要先用稀盐酸洗净,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8、Na、K保存于煤油中。用多的钠、钾需要放回原试剂瓶中,金属钠失火可用沙子盖灭
9、不可以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有强碱、水解生成强碱的盐;不可以用橡皮塞的试剂有:强氧化性试剂、溴水、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10、焰色反应称为“反应”,但却是元素的一种物理性质。钠的焰色黄色,钾的焰色为紫色,察看钾的焰色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2.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 篇二
金属性强弱非金属性强弱
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强弱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
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易难与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阴离子还原性强的为非金属性弱,还原性弱的为非金属性强
原电池中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不活泼金属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底价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为不活泼金属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3.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 篇三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依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并能依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办法
①是不是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可以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学会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学会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用途力、氢键的定义。
②学会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学会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⑤容易见到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部分非金属单质。
4.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 篇四
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Cl2、Br2、I2、NO2、O3,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况: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未必。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用途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_。
⑦相同种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况,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5.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 篇五
基本有机反应种类
1.取代反应
概念:有机化合物物遭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说明:一个取代反应的势必满足A=C+D的形式,即反应物可能没有多种,但生成物至少有两种;高中阶段所学的卤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种水解、氨基酸成肽键、醇的分子内脱水等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概念:有机化合物中的重键被打开,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的反应。
说明:加成反应中有机物不饱和度一般会降低,容易见到的加成反应有:加氢、加卤素、加HX、加水等。
3.消去反应
概念: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或原子,从而提升其不饱和度的反应。
说明:消去反应的生成物势必多于两种,其中的一种总是是小分子等。高中阶段里所学的两种消除反应都是β-消除反应,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势必存在β-H原子,即官能团邻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对称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时总是会有多种反应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4.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有机反应中,得氢或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失氢或得氧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
说明: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一般只针对参与反应的有机物,而不讨论所用的无机试剂,因而在有机反应种类中二者是分开的。容易见到的氧化反应有:加氧气催化氧化、烯烃、苯的同系物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和环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2的反应等。高中阶段所学的还原反应有醛、_的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
5.聚合反应
概念:将一种或几种具备简单小分子的物质,合并成具备大分子量的物质的反应。
说明:高中阶段所学的聚合反应包含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前者指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后者指多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二者有什么区别在于是不是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6.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 篇六
二氧化硅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含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容易见到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备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肯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可以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7.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 篇七
物质的状况和颜色
1.固体物质
淡黄色:S、Na2O2、AgBr、三硝基甲苯黄色:Au、AgI、Ag3PO4、FeS2紫红色:Cu
红色:Cu2O红棕色:红磷、Fe2O3棕黄色:CuCl2、FeCl3
白色:P4、Fe2、无水CuSO4、AgCl、BaSO4、Al3、Mg2、BaCO3、CaCO3、Na2O、MgO、Al2O3黑色:石墨、CuS、Cu2S、FeS、MnO2、FeO、Fe3O4、CuO、PbS、粉末状银和铁
棕褐色:Ag2O紫黑色:I2
红褐色:Fe3蓝色:CuSO4·5H2O、Cu2绿色:FeSO4·7H2O、Cu22CO3
银白色:块状铁、银、钠、钾
2.液体物质
蓝色:Cu2+、[Cu4]2+、,遇I2的淀粉溶液
黄色:Fe3+、碘的水溶液、遇浓HNO3的蛋白质溶液、久置的浓__、工业盐酸
紫红色:MnO4-、碘的CCl4溶液红色:[Fen]3-n
深红棕色:液溴浅黄绿色:氯水橙色:溴水橙红色:溴的CCl4溶液
红褐色:Fe3胶体褐色:碘的乙醇溶液
3.气体物质
淡黄绿色:F2红棕色:NO2、溴蒸气紫红色:碘蒸气黄绿色:Cl2
无色:NH3、NO、N2O4、SO2、H2S、CH4、CH2===CH2等
8.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 篇八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备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3o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离得远远的火源。
9、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适合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可以长期放置。
9.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 篇九
常见的去除杂质的办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借助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办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些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些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使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些少量溴,可使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欲除去_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借助二者的溶解度不同,减少溶液温度,使_结晶析出,得到_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_中少量的酒精,可使用多次蒸馏的办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离别,可使用此法,如将苯和水离别。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使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使用以上各种办法或多种办法综合运用。
10.高中三年级上册化学科目要点 篇十
1、结晶和重结晶:借助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多数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离别。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通过热的CuO;C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需要被药品吸收:N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很难直接离别,加药品变得容易离别,然后再还原回去:Al3,Fe3:先加NaOH溶液把Al3溶解,过滤,除去Fe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