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物理下册要点复习

点击数:537 | 发布时间:2025-02-14 | 来源:www.scdstj.com

    与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区别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常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试考试大纲相结合,特别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高能力,填补常识、技能的空白。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你精心筹备了《高中三年级物理下册要点复习》帮你金榜题名!

    1.高中三年级物理下册要点复习


    1、氧化还原有关定义和应用

    借用熟知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定义

    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3、熟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

    5、离子的辨别、离子共存

    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可以很多共存

    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可以很多共存

    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可以很多共存

    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可以与强酸、强碱很多共存

    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置

    7、pH值的计算

    遵循概念规范我们的计算过程

    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我们的“化学平衡”有关计算过程

    借助等效平衡”看法来解题

    2.高中三年级物理下册要点复习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况: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6.电流表不可以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状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是什么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原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借助欧姆定律公式应该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3.高中三年级物理下册要点复习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率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一直反向}

    2.单摆周期T=2π1/2{l:摆长,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征: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预防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0℃:332m/s;20℃:344m/s;30℃:349m/s;

    8.波发生明显衍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预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

    10.多普勒效应:因为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致使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4.高中三年级物理下册要点复习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水平是1t,1cm3水的水平是1g。

    3.借助天平测量水平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况有关。

    5.增大压强的办法:

    ①增大重压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借助连通器原理:。

    9.大方压现象:。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方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方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是什么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重压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况: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况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况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

    5.高中三年级物理下册要点复习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

    大部分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

    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肯定频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A=水平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

    γ射线是随着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m:水平,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

    当Δm用原子水平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容易见到的核反应方程需要学会;

    熟记容易见到粒子的水平数和电荷数;

    水平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重点;

    其它有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分裂转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