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点击数:503 | 发布时间:2024-12-28 | 来源:www.bolonow.com

    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大家的学习年代,看到要点,都是先珍藏再说吧!要点是指某个模块常识的重点、重点部分。

    1.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篇一


    物质的分类

    1、容易见到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况,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重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察看法先辨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辨别。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离别提纯出胶体,这种办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用途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2.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篇二


    1、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原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2、影响物质溶解的原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使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3.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篇三


    有机物的定义

    1、概念: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质

    ①类型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4.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篇四


    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部分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很多白雾。

    燃烧可能没有氧气参加,物质并非只有在氧气中才能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5.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篇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种类:

    置换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化合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分解反应

    4HNO3=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MnCl2+Cl2↑+2H2O

    Cu+4HNO3=Cu2+2NO2↑+2H2O

    3Cu+8HNO3=3Cu2+2NO↑+4H2O

    Cu+2H2SO4=CuSO4+SO2↑+2H2O

    自己氧化还原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2+2Cl2=CaCl2+Ca2+2H2O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6.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篇六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况”,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况。

    化学平衡的移动遭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原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一般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可以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况的特点: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况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况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况时,各组分的浓度维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维持肯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打造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况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维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用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水平不变(首要条件: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B可逆号zC,x+≠z)

    7.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篇七


    二氧化硅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含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容易见到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备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肯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可以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8.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篇八


    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用途的物质称作分散剂.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点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些透明、较稳定能有Fe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可以没泥水

    9.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篇九


    1.结晶和重结晶:借助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多数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离别。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通过热的CuO;C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需要被药品吸收:N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很难直接离别,加药品变得容易离别,然后再还原回去:Al3,Fe3:先加NaOH溶液把Al3溶解,过滤,除去Fe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3。

    10.高中二年级人教版化学要点必学一 篇十


    电解的原理

    电解的定义:

    在直流电用途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2Na+Cl2↑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