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经济年代正大步向大家走来。作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经济革命,常识革命将给人类带来全方位和深远的影响,大到国家、政府,小到企业、个人都将受其影响,经济活动、传统观念、管理办法等各方面都面临着改进与革新的现实问题,会计也不例外。常识经济年代的会计模式将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1、会计枝式的分类与常识经济会计伎式的提出
会计模式是会计实践本质特点的基本映现。因为大家所依据的会计实践的特点不同,因而有着多种不一样的会计模式分类的办法。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G·G·米勒将各国会计按会计进步划分为四大集群,再按企业环境划分十大会计模式;美国会计掌握按"权势范围"将各国会计分为五大模式;英国会计学家C·W·诺贝斯根据各国现有会计惯例,使用分级分类办法,提出了一种分类系统;国内中央财经大掌握计系课题组将会计模式按经济体制分为六大种类等。
其实,会计是一个在肯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依据肯定的技术方法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信息管理软件,具备社会性和技术性两重特点,是社会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就当前情况看,对会计模式的分类通常都是从会计的社会性特点方面进行的,研究的目的是关于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问题,极少有人从会计的技术性特点出发,亦即从会计的技术环境和会计技术办法重大变革的角度对会计模式进行分类。
大家觉得:会计模式的分类应从会计的社会性和技术性双重特点进行,使之适应于不同经济社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经济进步。作为会计模式的分类标准,需要是便会计得以产生并推进会计向前进步的动力基础,即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内部的矛盾运动和重大技术突破。根据上述标准,抛开国别会计差异,大家可以将会计模式划分为农业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 、工业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和常识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
农业经济会计模式是在首次经济革命及简单的算术技术出现后形成的,以单式记帐为主要特点的会计模式;工业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二次经济革命 尤其是股份制经济形式的出现,在数学和科技得到进一步进步的条件下,以原始本钱计价和复式记帐技术为主要特点的会计模式;而常识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三次经济革命,尤其是常识资源成为企业核心资源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主要特点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后的会计模式。在常识经济会计模式下,将以多种属性计量计价和多元记帐为主要特点。
2、常识经济会计枝式的特点
常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在常识经济年代,常识成为第一生产力,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商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点。学会常识、拥有人才是企业存活和进步的重点。会计为了适应常识经济的需要,应怎么样真实反映企业拥有些资源作为常识经济年代非常重要特点的信息技术,它充分应用于会计后,会计应作出什么反应?对提升会计的功能有哪些意义?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大家觉得,常识经济会计模式应拥有以下特点:
1·常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目的
决策有用性与经管责任性相结合。
在常识经济年代,因为信息产业成为"主流",日益发达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电子通信技术将广泛应用,信息高速公路使时间和空间对大家的限制大大缩小,经济将趋向全球化;资本将趋向国际化,世界将渐渐演变成"地球村"。
关于会计目的,在会计界主要有两个代表性的流派,即经管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两个学派都是打造在两权离别基础之上的:经管责任观主要打造在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明确,没模糊、缺位的基础上的,委托者可以就受托资源的管理向受托者提出具体需要,假如受托者不可以完成既定的目的,所有者可以更换并探寻新的营运管理者。决策有用观则认定两权离别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委托、受托双方不直接进行交流、交流。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假如不可以让人认可,资源的所有者一般不是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并购入投资者觉得有效的"产权",从而需要资本市场的资源管理者提供所有与决策有关的信息。
大家觉得:决策有用学派对两权离别的认定更合适于常识经济年代。在常识经济年代,因为通讯技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本市场愈加发达,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趋势,因而,决策有用性对会计目的的表述更为确当。两个学派各自所认定的两权离别是同时存在的,在资本市场上既有可以行使控制权的大股东,也有中小股东。从理论上,常识经济年代理想的会计目的观念应当是两个学派的有机结合,既重视决策有用性,又不轻视受托经管责任。经管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靠谱性而需要使用历史本钱基础,使用权责发生制计量收益;而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有关性,迫切需要使用公允价值会计,需要对商誉、人力资源等软资产进行计尺,用将来现金流尺反映企业价值。
2·会计假设将被系统化、集成化模式所替代。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因为用手工方法进行怅务处置,遭到本钱效益原则的限制,没办法既用清算价格又用非清算价格进行计价而有持续经营假设;没办法实时报告而有会计分期假设;没办法既用货币计尺又用非货币计尺而假设货币是最好计尺单位、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在常识经济年代,常识将取代资本成为经济进步的纽带,加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减弱,使常识经济年代一改工业经济年代下相对稳定的态势,经济环境变得动荡不定、很难捉摸,持续经营、分期报告、币值稳定等假设都看上去不合时宜。而一旦信息技术用于会计后,因为计算机技术迅速、高效、计算本钱低廉等特征,上述各项假设均可以不复存在,会计可以是一种既有原始本钱又有现行本钱等多种计且肛性同时并存的信息管理软件,可以是一种既有分期报告又有实时报告的信息管理软件,可以是一种既有货币性计且又有非货币性计三的信息管理软件。总之,会计可以是一个系统化的、集成化的信息管理软件。
3·会计基本原则方面的变化。
在常识经济年代,尽管常识成为最为要紧的资源,但大家在进行常识财富生产的同时仍然要进行物质财富的生产。因此,作为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不只要拥有适应于常识经济的会计原则,也不可以抛弃适应于工业经济的原则,"应该是多种原则的并存。以原始本钱计价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例:
原始本钱计价原则。原始本钱计价原则以本钱作为评价及入帐的基础,除非有新的买卖发生或消耗,入帐的本钱就不再变动。在常识经济年代,在以常识为主要资源,依赖发达的科技作为企业存活进步决定条件的竹况下,显订了使用单一原始本钱计价有不少缺点,最主要的缺点是企业的"软资产"没得到确认和计且。"软资产"是指可以被企业所控制并能为企业带来将来超额经济效益,但没物质形态,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没确认的资源,主如果一些无形资产。比如,可口可乐商标的价值已十分巨大并不断增值,但在这家企业的按期财务报表上却没反映为资产。与此类似,绝大部分的高科技常识财产,都没被拥有这类财产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在常识经济年代,商品制造模式向常识密集商品转变,软资产的种类日益增多,价值愈加大,在每个企业的资产中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但在原始本钱计价下的资产负债表上不予反映,就不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另外,因为资产负债表与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紧密有关,资产负债表中的缺点终将连带影响到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使整个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失去有关性。
原始本钱计价虽存在着较大的缺点,但并非说在将来的常识经济会计模式下可舍弃原始本钱计价,原始本钱在完成经管贡任会计目的方面还是相当出色的。因而,大家的结论是:原始本钱计价将和其他计价原则同时存在于常识经济年代的会计中,失去的只不过其"一统天下"的局面。
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贡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用来确认企业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其他收入与成本、本钱和其他支出的办法。权贡发生制在影响收入和成本确认的同时,也影响到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权求发生制遭到挑战是什么原因主要在:第一,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大家都知道,现金流量信息是尤为重要的信息,而在权责发生制下,因为收入确认达成原则和成本配比原则的推行,使企业的现金流且和经营营业额脱节,而且,忽略了在现代经济管理中需要着重考虑的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第二,权责发生制依靠于大家的一些未经证明的假定。尽管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提出的定义框架结构体系中,都假定"使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所得出的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比只依赖现金收付说明的财务情况更为有用"。然而,上述假定并没得到实践的验证,相反,会计实践、财务实践却好像否定上述假定,全球都很看重编制现金流且表这一事实就是反证。但与原始本钱计价原则一样,在常识经济年代,权责发生制也不会消失,它将与现金收付制同时存在于常识经济会计模式中。
4·会计工作中心的转移——从有形资产会计句常识资源会计转移。
会计是肯定经济环境下的,以反映为主的信息管理软件。在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发生重大改变后,会计工作的中心也发生重大变化。在工业经济年代,财务资本密集和稀缺资源的开发借助是其主要特点。在常识经济年代,常识资本将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取代财务资本的地位,常识资源也将替代稀缺资源而成为企业生产和进步的策略性资源。从而,常识经济会计模式需要从以物质资源为核心反映财务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向以常识资源为核心反映常识资本信息的会计管理转化,即从有形资产会计向常识资源会计转移。常识资源根据其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已编码的常识资源和未编码的常识资源,已编码常识资源的存在形式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未编码常识资源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所以,常识经济会计是以无形资产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为核心的会计模式。
3、常识经济会计模式的达成技术
常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和经管贡任相结合为会计目的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规范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依赖传统的手工处置是没办法达成的,主如果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并对现有些会计模型进行改造。本文简单说明以下几项方案。
1、事件驱动模式代替顺序化会计处置程序。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根据"凭证+帐薄+报表"这种顺序进行会计处置的,大家把这种会计处置程序称之为顺序化会计处置程序。顺序化程序使用单一计价模式和单一信息报告模式,提供用户一同需要的信息,即主要信息、通用信息。
在常识经济年代,大家需要会计不只可以"落实经管责任",而且可以"决策有用"。在决策有用的需要下,在不一样的用户之间,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总是是很难区别的,而且伴随经济环境的变化,主次之间或许会相互转化。特别在决策时,专用信息可能比通用信息更要紧,因而,单一的顺序化模式难以满足决策有用性的斋要。在常识经济会计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置方法应使用事件驱动方法。"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需要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实行。用在会计上,即意味着,平常不进行顺序性信息处置,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是一些原始性信息,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须驱动有关专用信息代码,因为计算机的高速度,便能随时满足需要。在事件驱动模式下,可把信息用户所宙要的信息,按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千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一个 "过程处置程"序"模型,当决策者枯要某种信息时,依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置程序",从而提供相应信息。譬如,可以把事件划分为历史性信息、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分部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无形资源信息、非货币性信息等。通过联机实时系统,用户可通过互联网,依据自己特要随时得到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模式下,达成了决策者从被动同意财务报告到主动筛选信息的转化。
2·事情会计取代价值会计。
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经济业务发生后,用货币进行计量,以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 济业务的最小单元,会计科目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经过帐薄分类大全,然后通过会计报表形式提供信息。此即价值会计。在常识经济会计模式申,经济业务发生后,除去要用货币进行计量外,还要用其他计量单位进行多重计量。假如继续用工业经济下的会计模式,就需要为各种决策模型设计出各种"分类帐簿",即要为各种决策铸要设计不一样的信息大全组合,导致资源的很大浪费。假如使用事情会计取代价值会计,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间题。
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约翰逊指出:"事情是指一项活动特点的可行察看结果,这项活动的特点,可以被直接察看到,并对信息用户具备经济含义。事情理论的核心就是将事情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在平时核算中,仅仅把各项买卖活动的事情进行存储,进行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置。会计信息的用法者依据各自的需要,对事情信息进行必要的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后将事情信息转化为合适于用户决策模型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
3,复式记帐法进步为多式簿记法。
自从十五世纪中叶以来,广泛应用的复式簿记制的核心是"经管责任"。在常识经济年代,当大家的会计目的转向"落实经管责任"和达成"决策有用性"时,多式簿记法的优点显而易见。科勒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棋盘式剖析表,马蒂酉克1959年提出矩阵会计,井屏雄士在6、七十年代提出的多式簿记与后来提出的三式薄记等,为多式簿记的打造提供了基础。而在六十年代,索特、约翰逊等提出的事情理论,与多式簿记理论结合得近乎完美。但无论是多式簿记还是事情会计都面临簿记本钱的难关而到今天没办法推行。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数据库互联网组织结构技术的进步,为多式簿记和事情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常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报告。
在常识经济会计模式下,怎么样提供与提供何种样式的会计报告,是斋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为会计目的的双重性和多种确认规范及多种计量性的存在,其会计报告可以借用于发达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和远程通讯技术、超级文本、多媒体技术与光盘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全国可打造一个或多个全国性的计算机化的会计数据信息中心,各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或有关事情性质通过E-Mail传向该中心,该中心与Internet相连接,每一个可以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通过事情驱动的方法采集、剖析、提取其中的信息,供决策之用。
会计报告的传送方法。常识经济会计模式将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传送会计报告,即"企业+会计信息用户"的形式和"企业+信息中心+会计信息用户"的形式,在这两种传送方法申,应以第二种方法为主,它可以满足潜在信息用户的佑要,同时应以第一种方法作为必要的补充,向已知的、合同规定的和法律需要的信息用户提供需要报送的信息。
联机报告和脱机报告相结合。常识经济会计模式将充分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和远程通信技术发送会计信息给特定的用法者。
实时报告与按期报告相结合。在使用联机报告的状况下,常识经济会计模式可用实时报告方法,即联机实时系统;在使用脱机报告的状况下,只能使用按期报告方法,按期报告的期限则可以大大地缩短。
信息风格多元化。如上所述,假如企业实时提供有关事情信息并达成了由信息用户自己加工信息,信息可以进行多元结合,可以打破会计报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可以得到一天、三天、一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单个分部、几个分部、全部的个别信息和大全信息。会计报表的格式可以是表式、图像或声音等。
4、常识经济会计模式冉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系统模式的打造都要历程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健全到健全的进步过程,而且总是在系统成熟健全时就是另一个系统孕育萌芽之初。工业经济会计模式在二十世纪才达到成熟,也正恰恰在此时,大家对工业会计模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常识经济会计模式现在仅仅处于研究阶段,显然在理论和推行上都存在着不足和局限性,需要不断地加以健全和改进。
1·事情理论的不足。
事情理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会计学家索特提出到今天已有三十几年历史。但事情理论的进步是相当缓慢的,到现在为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在多重计量方面。多重计量到底该用于什么属性?用了多重计量后,各种属性之间的勾稽关系应怎么样在会计上达成?怎么样推行审计?等等,现在均未有现实的规范。第二,事情理论将如何用会计事情信息?如何将决策留给信息用户自己处置了而信息用户的处置能力能否达到需要也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假如能达到,则预期的目的可以达成;假如达不到,则系统将会全方位失败。
2·本钱-效益原则的限制;
常识经济会计模式的打造需要花费较高的本钱,而且需要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较好、管理水平较高、企业规模较大、信息用户海量且分布较广。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该模式的效率,满足本钱-效益原则的需要。依据上述需要,这一模式主要适应于一些大中型企业,尤其是股票上市公司。
3·人力资源会计和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的落后性。
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将成为常识经济会计模式的中心问题,然而,现在有关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计量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和守旧性,尤其是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磊等:,中国大地出版社。
2汤云为、钱选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肖泽忠:,1996年第1期。
4 [美]井尻雄士若,娄尔行译H三式钉记的结构和原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5 George SOrter: An "EVent,"Approach to Acconting Theory, the Accounting Review,January,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