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只有高效的学习技巧,才能非常快的学会常识的重难题。
1.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 篇一
1.大方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方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方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方逆辐射
2.热力环流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由于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方水平运动:
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缘由;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干扰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等压线密,风力大
2.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 篇二
土壤
土壤的定义:是指陆地表面具备肯定肥力,可以成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本质属性:具备肥力,可以成长植物
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用途: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用途
3.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 篇三
陆地水和水循环
陆地水体种类:现在人类很多借助的淡水资源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现在,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区域,直接借助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困难程度较大;动态水是大家开发借助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要紧。
4.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 篇四
大方热力用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
吸收用途:具备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用途: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用途越强,在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非常高
散射用途:具备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方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因为大方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用途强,所以地面辐射大多数都是被大方吸收
②大方逆辐射是大方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哪个方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用途2、大方的热力情况
5.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 篇五
地理环境包含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点包含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点。
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有哪些用途,归根结底是因为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用途。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有哪些用途: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进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方圈,使原始大方渐渐演化为目前大方;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目前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地理环境各要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国内西北内陆——因为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很难到达,形成干旱的国内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用途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用途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6.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 篇六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依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近日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天
依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应该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7.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 篇七
能源的分类
1、根据能源的性质分类
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根据能量的来源分类
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用途——生物能;古时候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分裂转变能。
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8.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 篇八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区域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N1一N2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防止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9.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 篇九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状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状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状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状况:北回归线以北区域,6月22日出现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区域,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值;回归线之间区域,值出目前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最小值出目前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10.高中二年级地理选择性必学一笔记复习 篇十
光照图的判读
判断南北极,一般用于俯瞰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区域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