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说课稿模板

点击数:514 | 发布时间:2024-12-25 | 来源:www.vaisoft.com

    只有高效的学习技巧,才能非常快的学会常识的重难题。有效的念书方法依据规律学会办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非常快的学会常识。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历史说课稿模板》期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历史说课稿模板(一)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伙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亚洲经济的进步》,以下我就以后从说教程、教学目的等环节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1、教程剖析

    教程地位与用途

    本节主要剖析了亚洲各区域经济进步是什么原因、特征及其不足之处,其经验教训对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有非常强的借鉴用途。

    教学目的

    1、常识与能力

    剖析、学会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西亚等国家和区域经济进步是什么原因、特征及其不足之处;培养学生总结、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看法剖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办法

    学生预习、按小组采集、整理有关历史材料;

    使用“角色饰演”的方法把全班同学按“东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四个方位就座,并各派一代表发言,剖析当地区经济进步是什么原因、特征及其不足之处和解决的方法;

    剖析、讨论亚洲经济进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评选本课佳小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经济进步,使学生认识:要擅长学习别人的长处;培养其强烈的角逐意识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题

    重点:亚洲各区域经济进步缘由、特征;

    亚洲经济进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难题:亚洲经济进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依据:中国是进步中的大国,地域广阔,亚洲各区域经济进步存在的问题都大概在中国出现,故学习他们经济进步的经验教训对促进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备要紧的现实意义,而这类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故定为重难题。

    2、教法学法

    1、学情剖析:

    本校是三级达标的农村完中,学生基础较差,但经过一年半的高中学习,已初步学会历史学习技巧,剖析、总结能力有所提升,自学能力增强。

    2、教法学法:

    依据本校学生实质,结合三维教学目的,本课使用“情境教学模式”,模拟召开“21世纪亚洲经济进步策略”研讨会,教师充当主持人,学生使用“角色饰演”法分小组饰演亚洲各区域代表,讨论、总结该区域经济进步是什么原因、概况、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后集体讨论亚洲经济进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自由发言,就“亚洲经济的进步策略”提出设想。全班学生按个人专长,自愿优化组合,分成四小组,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各具专长,资源配合均匀,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高二历史说课稿模板(二)

    1、说教程

    儒家思想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孟子、荀子进步,西汉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明清出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家在思想文化范围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历年高考考试也多有涉及,因此本科十分要紧。

    2、说目的

    1.教学目的:

    A.通过复习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加深对入门知识的学会;

    B.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及总结、概括和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C.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教学重难题:

    ①儒家思想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②通过问题探究,政史结合得出结论。

    3、说学生:

    高中二年级学生已经对必学1、2、三及选修都已学过,还有一些电视剧的演播,学生还是比较知道的。

    4、说教法: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步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5、说教学过程:

    I.导入:先通过二个题来回顾常识;

    II.全程剖析儒家思想,得出结论;

    III.儒家思想的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IV.怎么样正确对待儒家思想,得出结论。

    V.预示高考考试,布置作业

    本次说课肯定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建议。谢谢大伙!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