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答卷需认真读题,审慎考虑)
1、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需要的。)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考虑并且重视思辨的思想家,大概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大家可以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进步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大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顾炎武觉得,“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倡导废除儒家思想
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时候中国科技收获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含义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时候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若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5.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创造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范围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马克思的论述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6.《金史》有如此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备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失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以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常见地运用在军事上
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了解火器
D.火药和火器的创造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7.后人之所以称杜甫的诗为“诗史”,主要因为
A.杜甫的诗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现实
B.杜甫游历和描写了中国的大好河山
C.杜甫写了“三吏”,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
D.杜甫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年代歌手
8.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以下关于元杂剧产生缘由的推断,正确的是
A.戏曲界“徽汉合流”的局面带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B.流传甚广的昆曲促成了元杂剧的出现
C.“同光十三绝”等着名艺人的出现
D.“瓦肆”之类娱乐场合和常识分子科考无望而致
9.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早出现的是10.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没有的事物没有的尺度。”这一名言
A.关注人类道德 B.批评苏格拉底 C.探究社会正义 D.否定神的意志
11.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12.上列图片A中的人物过去说过“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是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已经足够。这是我祈求的所有,我一个人是凡人,我只须求凡人的幸福。”所以说他
A.反对宗教信仰 B.崇尚人性 C.主张个人私欲 D.追求理性
13.下列关于文静复兴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②开辟了资本主义规范的胜利道路③演绎了人类艺术的辉煌④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文静复兴和启蒙运动要紧的相同之处是
A.倡导*封建专制规范 B.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主张打造民主共和制 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15.西欧在16世纪出现宗教改革,可以说明
①资本主义的进步进程②天主教会已成众矢之的③人文主义的传播④德国的政治分裂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大家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很革命的。”材料中的“伟大人物”应该是指
A.智者学派 B.启蒙思想家 C.宗教改革家 D.人文主义者
17.“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应该送给
A.牛顿力学体系的打造 B.量子论的提出
C.水平守恒定律的提出 D.相对论的提出
18.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和他的成就可以改变历史,是由于历史提供了条件。这类条件包含
①英国资本主义的进步②美国资本主义的进步③工场手工业的进步④殖民扩张带来的市场需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现在大家日常常见用的IC 卡实质是运用的磁感应理论。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为电气年代的到来奠定基础的理论,在历诞生于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期20.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直接的社会意义在于
A.鼓励了社会的角逐意识 B.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D.进一步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21.“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很难描述的。很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可以合眼,一直站着。每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的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①蒸汽机②内燃机
③电动机④煤炭
⑤电力⑥石油
A.①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22.1830年9月,美国人科林斯筹备离开纽约去外地旅游,他不可以选择的出行工具是
23.20世纪科技进步中,与当今大家的经济社会生活息息有关的引人注目的成就是
A.电子计算机 B.无线电报 C.电话 D.有线电报
24.下列源自中国网络络信息中心《中国网络络进步情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含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飞速进步
C.网络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25.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过去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一个人仅需敲几下键盘就能获悉世界上的所有常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可以使信息的准时反馈得到达成
B.用户可以在在线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备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6分,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管城邦大小,大家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一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何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何大家要立法庭?缘由就是法律,每人都要服从法律,假如抛弃了法律,每一个人都任性妄为,不只政制遭到破坏,大家的生活也会减少到野蛮的水平。
──(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携带踢马刺吗?所有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去法律以外,不依靠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防止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由于所有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预防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学会和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缘由论》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由于大家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拟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实行这类法律。假如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没有了假如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联系必学1所学常识,指出这一思想出现的政治背景。(3分)
(2)完整地概述材料二表达的思想。依据材料二的思想判断作者所处年代的政治背景。(4分)
第6 / 10页
(3)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倡导,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倡导的继续和延伸,为何?(4分)
(4)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表达的政治倡导的积极影响,并且举必学1所学的史实来佐证。(3分)
(5)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在提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水平问题上,从古希腊年代到18世纪的思想家探寻了一个一同的武器,它是什么?(3分)
(6)从材料一到材料四的思想是不是违背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为何?(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把实验室里的发现转变为盈利工业的商品过程中,可以辨识出四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各关涉到新电学原理的一种不一样的实质借助。这类阶段是电报和电话、电镀、弧光灯照明,后是白炽丝灯。其中第一项需要非常小的电流,主如果致使了电池组和同意器的改进,并且因此大大地进步了电学理论。电镀需要强大的电流,就优先用了某些由电机产生的电,但电镀工业的需要绝不会非常广泛,只有到照明和动力的进步才提出对强大电源的需要。这样看来,从法拉第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爱迪生的电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不是因为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如果因为经济和社会是什么原因。19世纪中叶还没办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借助科学的意图达到可以生利的阶段。可是一旦达到这个阶段,也就没办法遏制它,电光和电力已经来到了。
──贝尔纳《历的科学》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创造,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将来,科学开始起了愈加要紧有哪些用途。日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练习有素的科学家。电力年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好像同生产没关系的科学研究成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未来的世界》
材料三 19世纪后30年的经济数据表
表2、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第7 / 10页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常识,电的技术应用大体历程了哪几个阶段?电气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条件有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未来的工业革命的特点,并且摘引有价值的材料、同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3)材料三显示的世界经济的进步情况怎么样?它们与1870年未来的工业革命有什么样的关系? (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觉得生活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别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进步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倡导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觉得社会上所有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大家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至宋代,思想出现了理学思潮,在人性问题上,理学家觉得,人性与天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
请回答:
材料中什么是史料?什么是对历史史料的讲解?(5分)
材料中什么是材料作者的历史评价?
理学家觉得人性中的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请判断理学家“去蔽”的结论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一“去蔽”的结论?(3分)
29.某班老师在上课时,列出了朱熹说过的一句话:“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需要班上同学提炼朱熹的看法并且谈谈朱熹这句话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同学们形成了两种基本相反的判断。请设想,他们是如何概括朱熹的看法的?两种判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C 2.A 3.D 4.D 5.A 6.B 7.A 8.D 9.C 10.D 11.A 12.B 13.C
14.D 15.A 16.B 17.D 18.C 19.A 20.D 21.A 22.B 23.A 24.C 25.D
2、非选择题
第8 / 10页
26.(1)人的自然状况(本性)是没秩序的,人需要遵守法律,不然城邦民主制要遭破坏,人的生活也会由于本性的没秩序而减少到野蛮的水平。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进步到顶峰。
(2) 自由平等,天分人权,人的自由是法律框架内的自由。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社会。
(3) 材料三表达的核心思想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材料四论述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是分权思想的具体化,因而是继续和延伸。
(4)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体制的构想。美国的1787年宪法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运用。
(5)材料二侧重于需要获得自由平等,天分人权;材料三侧重于怎么样守卫自由与人权。一同的武器是法律(或者答民主政治)。
(6)没。由于人文主义不止是人的感性(本性)的解放,还在于人的“理性”的获得,从材料一到材料四,思想家们探讨法律的规范正是为了使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获得保障。
27.(1)电讯(电报、电话)、电镀、照明和动力(电力工业)四个阶段。经济进步的需要和社会生活进步的需要与科技的进步。(任答两点即可)
(2)是科学理论而不是生产经验的主导(科与技真的结合起来)。 “电力年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是来自好像同生产没关系的科学研究成就。”(或者“1870年将来,科学开始起了愈加要紧有哪些用途。日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创造和运用(内燃机的创造和应用)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飞速进步,但各国进步不平衡(美、德进步较快,英法相对较慢),世界贸易急速进步。(假如答出“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加大”可以在总分不足的状况下加1分)1870年未来的工业革命促进和推进了如此的经济变化。(具备因果关系)
28.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史料讲解:民贵君轻。社会上所有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人的仁、义、礼、智等美德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
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大家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3)存天理,灭人欲。这是违背人性的极端的做法,人不可以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谈仁义道德。但人确实需要克制我们的欲望,弘扬仁、义、礼、智等美德。
29.看法: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伦理道德。(2分)
(以下两种看法,无论列哪一种都给4分,不能重复给分。)
其一有道理。动物只有存活的本能,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可以通过肯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我们的言行,打造适当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可以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进步。朱熹的“五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要紧内容,是中国古时候思想宝库中的出色遗产。但也包括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
第9 / 10页
其二没道理。朱熹提出“五伦”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是旧有些封建的伦理道德,是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其中的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五伦”也并非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是不是能制造工具。但也包括了古时候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智慧。
(本题旨在防止绝对一定或全盘否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尽量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剖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