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序幕在高中三年级紧张的备考步伐中悄然拉开,这对于正全力冲刺高考考试的同学们而言,是一段弥足珍贵的 “黄金充电站” 时光。语文,作为高考考试的重点阵地,常识的深度与广度不容小觑。智学网为大伙精心整理了20篇语文要点,在这个寒假,同学们抓住机会,牢记这类要点,好似给梦想添翼,为6月的高考考试决战夯实根基,向着理想大学全速启航。
1.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一
1、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点:时间、地址、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二
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描写人物的办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3、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4、描写景物的办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5、描写(或抒情)方法: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3.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三
1、叙述方法:概括叙述、细节描写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办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概念、分类别、作解释、摹状貌、引用
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进步、高/潮、结局
5、小说三要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4.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四
剖析八种重点句用途: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增强语言,突出特点(修辞句)
5.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五
分辨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
B象征写法
C烘托写法
D以小见大写法
E先扬后抑写法
F虚实结合写法
G夹叙夹议写法
6.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六
1.小说三要点: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点:
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点:
A本体B喻体C喻词
4.五种表达方法:
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5.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7.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七
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2.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5.六合: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8.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八
文学知识,并不难记,中有妙诀,助你记清。先说国内,作家作品。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魏晋建安,三曹。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
中学课本,除去《祝福》,皆入《呐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闲》,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三《且》二《集》,文学花边。
9.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九
1.国内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国内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国内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简短小说集:聊斋志异
4.国内新文学第一篇简短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发展“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10.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十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方法,包含:①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单刀直入。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11.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十一
1.《诗经》:又名“诗三百”,国内第一部诗歌总集,网站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7月》等。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国内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国内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12.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十二
1.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国内古时候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开创者,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源于《孟子》。
13.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十三
省略号有哪些用途: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汇的省略;
③表列举相同种类事物和序数词汇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考虑;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4.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十四
冒号有哪些用途:A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比如”、“如下”等词汇的后边,表示提拿下文。
B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C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D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15.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十五
破折号有哪些用途有:①表讲解说明;
②表意思递进;
③表话题转换;
④表声音延长;
⑤表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
⑦表总结上文;
⑧用在副标题前;
⑨表事情的列举分承。
16.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十六
1、五种人物的描写办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用途:更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进步。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了解性格分析、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打造一种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氛围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年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址,渲染氛围,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进步。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成效。
17.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十七
叙述叙述是写作中基本、容易见到的一种表达方法,它是作者对人物的历程和事件的进步变化过程与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用途:条理了解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进步过程中的某一要紧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用途:这种笔法能导致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是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讲,插叙只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用途:使情节愈加完整,结构愈加严密,内容愈加充实前凸后翘。补叙用途: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讲解,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18.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十八
1、安步当车:古时候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当地,不愿随便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可以使群众信服。
19.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十九
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2、特殊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获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愈加)
(3)直不百步耳(只不过,不过)
(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20.高中三年级寒假必背语文要点 篇二十
文言虚词1、而
(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1)指示代词,等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
(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
3、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