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调查试题及参考答案

点击数:356 | 发布时间:2025-01-14 | 来源:www.zhongyugd.com

    生活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可以领悟生活非凡的真谛,才可以达成自我无限的超越,才可以创造魔力永恒的价值。以下是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你收拾的《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调查试题及参考答案》,期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入门知识部分(31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寂(cénɡ)觇视(chān)自刭(jīnɡ)垂涎三尺(xián)

    B.奢靡(mǐ)趿拉(3分)

    3、古诗词鉴赏(8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琴台

    杜甫

    茂陵①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②意,寥寥不复闻。

    ①司马相如晚年退居茂陵,这里以地名指代人名。②风求凰:是一首古琴曲,传司马相如在琴台以通意卓文君所作。

    (1)这首诗赞美了一直不渝的真挚爱情,说说全诗怎么样紧扣二人的真挚爱情展开?(4分)

    (2)赏析颈联的表现手法。(2分)

    (3)尾联中“寥寥不复闻”一句寓含作者什么意境?(2分)

    4、名句名篇默写(13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

    (2)惧满溢,▲。(魏徵《谏太宗十思书》)

    (3)夫以秦王之威,▲,辱其群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孔子《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王道之始也。(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6)淇则有岸,▲。(《诗经卫风氓》)

    (7)▲,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

    (8)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9)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琵琶行》)

    (11)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13)淡泊以明志,▲。(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

    5、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箓竹山房

    吴组缃

    农历5月初十和阿圆到家。妈妈说,前些日子二姑姑托人传了口信来,要我和阿圆到她老人家那里去住些时候。

    二姑姑的故事宛若一个旧传奇的仿本。多年以前,叔祖的学塾中有个聪明年少的门生,由于看见叔祖房里的帐幔,笔套,与一幅大云锦上的刺绣,绣得都是各种姿态的漂亮蝴蝶,对绣蝴蝶的人起了羡慕之情:而这绣蝴蝶的女孩由于听叔祖常常夸说这人,心里自然也早就有了这人。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每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放佚风流①的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

    若干年后,少年赴南京应考,船翻死亡。绣蝴蝶的小姐那时才十九岁,闻耗后,在桂花树下自缢,为园丁所见,救活了。少年家感觉这小姐尚有稍些可教化之处,商得了女家赞同,大吹大擂接小姐过去迎了灵柩;*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响潭的两岸,槐树柳树榆树更多更老更葱茏,两面缝合,荫罩着乱喷白色水沫的河面,一缕太阳光也洒不下来。沿着响潭两岸的树林中,疏疏落落点缀着二十多座白垩瓦屋②;西岸上,紧临着响潭,那座白屋分外大;梅花窗的围墙上面探露着一丛竹子,一半是绿色的,一半已开花,变成槁色。——这座村子便是二姑姑的村庄金燕村,这座大屋便是二姑姑的家宅箓竹山房。

    二姑姑多年不见,显见得老迈了。

    那张苍白皱褶的脸没多少表情。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步法,和她老人家的脸颊同一调子:阴暗,凄苦,迟钝。她引大家进到内屋里,自己跚跚颤颤地到房里去张罗果盘,吩咐丫头为大家打脸水——这丫头叫兰花,三十多岁了。她陪姑姑住守这所大屋子已二十多年,跟姑姑念诗念经,学姑姑绣蝴蝶,她自己说不要成家的。

    二姑姑说没指望大家来得这样快,房屋都没打扫。领大家参观全宅,顺便叫大家自己拣一间合意的住。

    邻着花园有座高雅的房,门额上写着“邀月”两个八分字。和姑姑说,大家就住这间房。姑姑叫兰花开了锁,两扇门一推开,就噗噗落下三只东西来:两只不过壁虎,一只不过蝙蝠。大家都怔了一怔。壁虎是悠悠地爬走了;兰花拾起那只大蝙蝠,轻轻放到墙隅里,呓语着似地念了一套怪话:

    “福公公,你让让房,有贵客要在这里住。”

    阿圆惊惶不安的样子,牵一牵我的衣角,意思大约是对着这类情景,不敢在这间屋里住。二姑姑年老还不失其敏锐,不知如何她老人家就窥知了阿圆的心事:

    “不要紧,——这类房屋,每年你姑爹回来时都打扫一次。停会,叫兰花再好好来整理,福公公虎爷爷都会让出去的。”

    阿圆用一个孩子子的神秘惊奇的表情问我说:

    “如何说姑爹?……”

    兰花瞪着两只阴沉的双眼低幽地告诉阿圆说:

    “爷爷灵验得非常啦!三朝两天来给奶奶托梦。我也常看见的,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子里走。”

    阿圆扭着我的袖口,只不过向着兰花的两只双眼瞪看。

    不久吃晚饭,大家都默然无话。我和阿圆是不知在姑姑面前该说些什么好;姑姑自己呢,是不愿多说话的。偌大的屋子如一大座古墓,没一丝人声;只有堂厅里的燕子啾啾地叫。兰花向天井檐上张一张,自言自语地说:

    “青女孩,还不回来呢!”

    二姑姑也不答话,点点头。阿圆偷眼看看我,——其实我一个人也正在纳罕着的。吃了饭,正洗脸,一只燕子由天井飞来,在屋里绕了一道,就钻进檐下的窝里去了。兰花停了碗,把筷子放在口沿上,低低地说:

    “青女孩,你到这个时候才回来。”悠悠地长叹一口气。

    我释然,向阿圆笑笑;阿圆却不曾笑,只瞪着眼看兰花。

    邀月庐日间还算是清爽明朗,哪个知这天晚上,大雨复作;一盏三支灯草的豆油檠摇晃不定;远远正屋里二姑姑和兰花低幽地念着晚经,听来真的是“秋坟鬼唱鲍家诗”;加以外面雨声虫声风弄竹声合奏起一支凄戾的交响曲,看上去这周遭的确鬼趣殊多。一阵飒飒的风摇竹声后,突然听得窗外有脚步之声。声音虽然轻微,但入耳十分了解。

    “你……听见了……没?”阿圆把头钻在我的腋下,喘息地低声问。

    “……”我也不寒而栗。

    她忽然尖起嗓子大叫一声,搂住我,嚎啕,震抖,泣不成声:

    “你……看……门上!……”

    我看门上,——门上那个册叶小窗露着一个鬼脸,向大家张望;月光斜映,隔着玻璃纱帐看得分外明晰。说时迟,那时快。那个鬼脸一晃,就沉下去不见了。我不知从哪儿涌上一股勇气,推开阿圆,三步跳去,拉开门。

    门外是两个女鬼!

    一个由通正屋的小巷窜远了;一个则因逃避不及,正在我的面前蹲着。

    “是姑姑吗?”

    “唔——”幽沉的一口气。

    我抹着额上的冷汗,不禁轻松地笑了。我说:

    “阿圆,别怕了,是姑姑。”(选自语文读本必学四《箓竹山房》,有删改)

    ①放佚风流:有才气而不受礼法拘束,品格清高,举止潇洒。②白垩瓦屋:用白土涂饰墙面的瓦屋。垩(è):用白土涂饰。

    17.第2、3两节插叙了二姑姑年轻时的故事,这对刻画人物和展开情节有什么用途?(4分)

    18.第4节所描写的环境景物有哪些特征?如此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19.小说中的二姑姑和兰花主仆二人有什么悖于常人的怪异言行?致使这种“怪异言行”是什么原因什么?请依据文意作简要的概括与剖析。(6分)

    20.请探究作者在结尾设计了主仆二人“*”这一情节的意图。(6分)

    7、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依据需要作文。

    2024年4月14日早晨,一封离职信引发热评,离职的原因仅有10个字:“世界那样大,我想去看看”。网友评这是“情怀的离职信,没之一”。经采访得知,作者为2004年7月薪职河南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已经任职11年之久。“世界那样大,我想去看看”寥寥10字,颇具情怀但又看上去任性的离职理由缘何走心?

    需要: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入门知识部分(31分)

    1.D

    2.C

    3.A.切中肯綮:言论正好击中最重要处,指抓住要害。(读本必学三《庖丁解牛》)

    4.D

    5.B

    6.C(见必学四读本第5页)

    7.D春天(A、B、C都是秋天)

    8.B“青梅煮酒论英雄”与关羽无关。

    9.A(B翠翠爱上的是傩送二老,淹死的是天宝大老。C卫风不是秦风。D高水平的演讲者来讲,固然有自己人格魔力原因获得演讲成功,但更主如果他们会充分考虑听众。)

    10.答案示例:(1)国家尊严绝不可以凌驾于个体尊严和个人权益之上;(2)国家尊严要打造在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之上;(3)国家尊严要打造在维护个体尊严和保障个体权益的承诺上。意思接近即可。(必学三读本第35页)重点:国家尊严、个体、公民尊严、权益。

    2、文言文阅读(18分)

    11.A成年,壮年

    12.C然而,但,副词;如此,代词。

    13.C

    14.(1)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第三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起用。(每句1分)

    (2)计策没确定,赵王想探寻能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找到。(定语后置句,1分;“报”,回复,1分;句意准确1分)

    (3)这与拿着刀子刺人而杀死他,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哪些不同呢?(“是”,这,1分;“何异于”,与……有哪些不同,1分;句意准确1分。)

    3、古诗词鉴赏(8分)

    15(1)首联叙写司马相如晚年病后犹深爱文君;颔联回忆二人年轻时反抗世俗开酒店营生,为爱情决不屈服;领联由眼前景想像文君漂亮形象,表现二人爱情生活的甜美;尾联感叹后世此情之少,赞美二人真挚爱情。(每点1分)

    (2)此句运用联想(或虚实结合)与借代的手法,宝靥,罗裙即指代文君。由眼前花草再现文君动人形象,表现二人爱情生活的美好。(手法1分,赏析1分)

    (3)①琴声不可再得而闻;②后世知音之少(或此种真情之少);③赞美二人千古传诵的真挚爱情。(答对2点即可)

    4、名句名篇默写(13分)

    16.(1)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也

    (2)则思江海下百川

    (3)而相如廷叱之(下面是“土”,不是“士”)

    (4)则修文德以来之

    (5)养生丧死无憾

    (6)隰则有泮

    (7)路曼曼其修远兮

    (8)可以横绝峨眉巅

    (9)潦倒新停浊酒杯

    (10)相逢何必曾相识

    (11)只不过当时已惘然

    (1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宁静而致远

    5、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17.表现了二姑姑对爱情执着的个性,刻画了二姑姑爱情遭鄙夷、抹杀,成亲时便成寡妇的悲剧形象。(2分)交代了二姑姑悲剧生活是什么原因,为下文写二姑姑的种种病态言行做铺垫(埋下伏笔)。(2分)

    18.封闭、幽暗,没生机。(2分)衬托二姑姑内心世界的阴暗、凄苦与她的悲剧命。(2分)

    19.称蝙蝠、壁虎、燕子为“福公公”“虎爷爷”“青女孩”;幻想过世的姑爹回家;*“我”和阿圆。(3分)

    怪异言行的成因:长期孤寂的生活状况,压抑、病态的心理,封建礼教的束缚。(3分)

    20.情节安排方面,在把让人毛骨悚然的鬼气渲染到极致后,安排忽然的逆转,收到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成效;

    形象塑造方面,由“鬼”而“人”,表现人物病态行为下的正常的人性的本能,人物形象更前凸后翘、真实。

    主旨表现方面,揭露、控诉了封建礼教对正常人性的扼制、扭曲。(每点2分)

    7、作文(70分)

    21.审题:作为体制内的一员,这位女教师的离职行为无疑大胆而果决,甚至有点离经叛道的味儿。相比她的行为,她的原因更是潇洒、任性,完全无视世俗,一味听从内心。世界那样大,世界太精彩,每一个生命都渴望充分体验世界之大,活出生命精彩;然而现实日常,太多的工薪族都遭到存活环境与条件的限制,囿于两点一线、千篇一律的单调生活。我想去看看,一个“想”字道出了多少平凡受困者的内心渴望:渴望自由自在,渴望随性而活,渴望看精彩的世界。每一个平凡人内心深处都有放飞心灵的憧憬,每一个生活于此处的人都有对远方的向往,每一个局限处境中的现实者都有精神突围与遨游的浪漫梦想。“世界那样大,我想去走走”,这是前凸后翘梦想对骨感现实的骄傲宣言,道出了千万平庸者内心深处的柔软神往,所以“无愧为情怀的离职信,没之一”。

    然而换个角度,大家也应理智考虑女教师离职行为背后的任性:工作是人立身之本,更何况是已积累多年经验的工作,离职是要慎重的,由于你还要去适应别的工作,可能可以任性不工作,但普通人哪个有这样经济实力呢?更好的办法是在理想与现实间探寻平衡:看世界可以放在长的假期,这样工作与看世界都不耽误。

    参考立意:

    1.敢于追梦(放飞灵魂)

    2.活出生命的精彩

    3.听从内心,率性而为

    4.精神的突围与起舞

    5.理想与现实之间

    6.生活在别处

    7.生活未必在别处(珍惜当下)

    8.感性与理性

    3、评分细节(参见2024江苏高考考试作文评分细节)

    附:

    15.诗歌鉴赏

    此诗是杜甫晚年在成都凭吊司马相如遗迹琴台时所作。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起首凌空而下,从相如与文君的晚年生活着墨,写他两个一直不渝的真挚爱情。这两句是说,司马相如虽已年老多病,而对文君仍然怀着热烈的爱,一如当初,丝毫没衰减。短短二句,如仇兆鳌说:“病后犹爱,言钟情之至。”(《杜诗详注》)还有人评论说:“言茂陵多病后,尚爱文君,其文采风流,固足以传说后世矣。”(《杜诗直解》)诗的起笔不同一般,用相如、文君晚年的相爱弥深,暗点他们当年琴心相结的爱情的美好。

    “酒肆人间世”一句,笔锋陡转,从相如、文君的晚年生活,回溯到他两个的年轻年代。“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褌(即围裙,形如犊鼻),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一个文弱书生,一个富户千金,竟以“酒肆”来蔑视世俗礼法,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要有非常大的勇气的。诗人对此不由自主地表示了赞赏。“琴台日暮云”句,则又回到诗人远眺之所见,景中有情,耐人寻味。大家可以想象,诗人默默徘徊于琴台之上,眺望暮霭碧云,心中自有多少追怀歆羡之情!“日暮云”用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将来”语,感慨今日空见琴台,文君安在?引出下联对“野花”、“蔓草”的联翩浮想。这一联,诗人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酒肆”“琴台”这两个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既体现了相如那种倜傥慢世的性格特点,又表现出他与文君爱情的执着。前四句诗,在大开大阖、陡起陡转的叙写中,从晚年回溯到年轻年代,从追怀古迹到心中思慕,纵横驰骋,而又紧相钩连,情景俱出,而又神思邈邈。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两句,再现文君光彩照人的形象。相如的神彩则随着文君的出现而不写自见。两句是从“琴台日暮云”的抬头仰观而回到眼前之景:看到琴台旁一丛丛漂亮的野花,使作者联想到它仿佛是文君当年脸颊上的笑靥;一丛丛嫩绿的蔓草,仿佛是文君昔日所着的碧罗裙。这一联是写由眼前景引起的,出目前诗人眼中的幻象。这种联想,既有真实感,又富有浪漫气息,宛似文君满面花般笑靥,身着碧草色罗裙已经飘然悄临。

    结句“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明快有力地址出全诗主题。这两句是说,相如、文君反抗世俗礼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后来几乎是无人继起了。诗人在凭吊琴台时,其思想感情也是和相如的《琴歌》紧紧相连的。《琴歌》中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颉颉颃颃兮共翱翔。”正由于诗人深深地知道相如与文君,才能发出这种千古知音的慨叹。这里,一则是说琴声已不可再得而闻;一则是说后世知音之少。因此,《琴歌》中所含之意,在诗人眼中决不是一般后世轻薄之士慕羡风流,而是“颉颉颃颃兮共翱翔”的那种值得千古传诵的真情至爱。

    文言文参考译文:

    邯郸解围之后五年,燕国采纳了栗腹的计策,说“赵国年富力强的人全死在了长平之役,而他们的孤幼尚未成人。”(未能补充兵役)燕王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燕国提出以割让五座城邑给赵国,作为讲和的条件,赵国才答应了退兵。赵王将尉文城封给廉颇,号称信平君,又让他代行相国的职权。(此时蔺相如已死)

    当廉颇在长平被免职回京,失掉势力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弃他而去。等到他又掌权任职之时,那些门人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去吧!”门客说:“唉,你的见识何等的落后啊!天下之人交友之道,到处都像市场上的买卖一样。你得势时,大家来追随你;你失势时,大家就离开,这本是买卖之道的常理,有哪些可怨恨的呢?”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攻打魏国的繁阳,夺取了它。

    赵孝成王过世,太子悼襄王即位,起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非常生气地打击乐乘,乐乘辞职而去。廉颇也逃到魏国的大梁。第二年,赵国任李牧为将攻打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

    廉颇在大梁住久了,魏国并不信赖、重用他,而赵国因为屡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重新得到廉颇为将,廉颇也想第三被赵国起用。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否任职干事。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拉拢使臣,让他回来讲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着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纵身上马,表示自己仍然健壮可用。赵国使臣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人虽老,饭量还好。可是只跟我坐了一会儿,就去大解了三次。”赵王一听,以为廉颇已经老迈不堪任用,就不再召回他了。

    楚国得知廉颇在魏国,暗地里派人去接他。廉颇虽然做了楚国的将军,但没任何建树。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子弟兵啊。”最后,死在楚国的寿春(即安徽寿县)。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本大题共4小题,毎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汇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恓(xī)惶冠冕汗涔涔前合后偃(yǎn)

    B.罪愆(qiān)蟊贼幺蛾子残羹冷灸

    C.孱(chán)头壅塞吓马威盖棺定论

    D.籀(liú)文通牒急救章恰到好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用适合的一项是

    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变得杳无音信。

    B.事物的进步自有它本身的规律,大家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可以要它按我们的意志来确定走向。

    C.像这种靠着繁文缛节支撑场面的做派,总是却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

    D.各类配套健全的高新园区的建成和用,不只带动了房产进步,获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变着人居环境。

    5.下列各句中,没语病的一句是

    A.我无意中触摸到爸爸的手,这双长年累月劳作的手像石头一样粗糙,布满了沟壑般的口子。

    B.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势必是一个大国国*识复苏,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增强的年代。

    C.目前经济运行依旧存在煤电油和其他要紧资源供应求购紧张,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有的要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0%以上。

    D.科学进步观是xx大的灵魂。学习贯彻xx大精神,第一要抓住学习和树立科学进步观为中心环节。

    7.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适合的一组是

    国内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如此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范围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手段,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紧急威胁

    ③革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规范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需要维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准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2、(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医生,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①,闾巷人也,念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喜欢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考虑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譬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③,虽时扦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相同种类而共笑之也。

    注解:①季次: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孔子*。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②舜未称帝时,多次遭其父与弟的*;伊尹:商汤贤臣,曾做商汤的厨师;傅险,即“傅岩”,苦役犯人,后被武丁委以重任,商大治;姜尚年七十还未得志,只能在棘津做贩卖饮食的小贩;夷吾,即管仲;百里,即百里奚,早年曾自卖为奴,替人喂牛;仲尼,即孔子,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卫国的匡地时,匡人见他貌似匡人憎恨的阳虎,便将他围困起来,几乎把他害死。③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此五人均为汉代初年的游侠,其事迹见传文。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汇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志之不倦志:记住、怀念

    B.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伐:夸耀

    C.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侪:世俗之人

    D.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要:总之

    1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侠客之义的一项是

    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②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志之不倦

    ③不喜欢其躯,赴士之厄困

    ④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⑤跖、硚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⑥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考虑世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觉得那些怀着君子之德,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的侠士实有其值得称赞的品德,世人只称赞学士而嘲笑侠士是没道理的。

    B.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说明即便有道仁人也会遭遇生活的困厄,更何况普通人呢。作者在这里实质是间接一定了侠客之义的必要;联系作者的历程,这里面也隐隐有其自己痛切的生活体验。

    C.本文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点,巧妙地运用对比、衬托。用儒、侠对比,“以术取宰相卿医生”之辈、“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的闾巷人与侠士对比,贵族之侠与布衣之侠对比,通过层层对比,突出了布衣之侠的高贵品质。

    D.豪强拉帮结派,互相勾结,依仗财势暴力欺凌孤独势弱的人,放任*,自己满足取乐,这是游侠之士鄙视的。世俗之人却只看见侠士“时扦当世之文罔”的举动而不可以明察他们的真意,最后将他们与豪强之流视为相同种类加以嘲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2分)

    3、(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3分)

    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羌管弄晴,,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

    ②执手相看泪眼,。(柳永《雨霖铃》)

    ③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哪个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⑥,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由于门德尔松①

    ①一个30岁还要来写诗的人,一定有其迫不能已是什么原因。这缘由一直到目前我还不非常了解,但我了解与生活有关系,与生命有关系。

    ②那天在地铁站时,我听到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便下意识地摸了摸左手的四个手尖……什么也没,光滑的,那些茧子都消失了,没痕迹。哪个也看不出我曾拉过琴,一天八个小时,从漫长的运弓开始,空弦,全弓,一下一下,那琴像只永远杀不死的鸡,它叫啊叫地从G弦叫到E弦,然后再“叫”回去。一每天,我了解了音乐离我有多么远……门德尔松还在响,我没办法躲避他流畅的*,像我没办法躲避失败……我接着掌握音阶、换把、顿弓、跳弓,了解泛音的地方,如何揉弦。从开塞拉到顿特,几年的光阴都被那些蝌蚪一样的音符给吞吃了。我被音乐家这个巨大的幻觉支撑着。

    ③后来,我携带琴去了北大荒。那样广袤的田野更需要一双结实的手。我不可以对贫下中农说关于手和帕格尼尼的话题。夏季铲地,秋季割麦,冬季把冻实的粪刨开,我的手再按到指板上时听到琴弦沉重结实的声音,它们少了些灵活,不听命于自己。慢慢的,再看到那把琴时感觉它像一个具体的梦。

    ④门德尔松的E小调也像梦……艺术在某个时期是奢侈的。当我在打麦场上重复着扬场的动作而记起《引子与回旋》的旋律时,我轻声哼着,在步伐中举起木锨,看着饱满的籽粒散开落下,再扬起再落下,一时领会到想象的生活离大家是多么遥远。

    ⑤门德尔松还在行进着,不必担忧有样板戏③的乐段插进去……一个傍晚我被叫出宿舍,冷面人对我说:夹上你的琴,去团部报到,排练样板戏,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革命任务,明天就去。回到宿舍先把那琴拿下来,擦抹了一遍,琴弦松着,上紧的时候,我听到琴箱中嗡地一声,像是醒来的哈欠。弦对准了,放手琴,我看了看我们的手,依然有茧子,只不过那玩意儿已从指尖换到了手心。

    ⑥《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一场有非常长的前奏,十六分音符快而密集。这威猛的乐段当然不是一把小提琴就可胜任的,因陋就简,所有些乐器都入了进去,演奏时我仿佛听到零乱溃散的队伍从空中逃过。除去竭力的无奈外,没音乐。说这不可以,可能所有些乐器都要从音阶练起。无人理会,一支要在11天时间中排出一部大戏的队伍完全有理由不听什么训练曲这套话。戏排出来了,这是一种情感的奇迹。

    ⑦门德尔松变幻着,更加明丽,摇曳……不是什么时间都可以门德尔松的。那天演出后休息,我在一棵柳树下先拉着训练曲,感觉手指已恢复如前。我试着拉起门德尔松,那样地投入,像个又看到期望的人。来考察的宣传部长听到了,他问:“你这个手提琴(他一直把小提琴叫手提琴)拉的是什么调调?”我回答了。他问:“门德尔松是什么人?”我回答了。他说:“怨不能呢!听着像资产阶级夜店间里的臭调调。闲了为何不拉《打虎上山》?为何不拉《痛说革命家史》《江河水》?闲了学学二胡,那玩艺离人民近。”

    ⑧他提到了二胡和人民,那样正义。我无话。收起琴时,我看着那琴僵直地躺下,像被收殓的尸体。

    ⑨从那一天起,我开始记日记了,天天在上铺的角落,将存积在心里的东西写出来,不管多晚,就算只有一行,我要写。我开始迷恋那张可以安放心情的白纸,那些文字甚至比音符更能安慰我,它们无声,只有我自己能听到。在快写完一本时,日记被一个上海知青偷窥了,他在日记本中夹了一张字条:“看完你的日记很感动,你说了好多我想说的话,期望你把日记坚持写下去,只不过不要写得太露。此致,革命的敬礼!知名不具。”

    ⑩想起来他该是读我文字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鼓励我的人。我了解他说的太露的意思是。这之后我有时用诗的形式来记日记,我只记一种心情,那时我曾写出过“风,凛冽的白发”这种目前看来极为做作的句子。

    我以一种完全的自觉开始了写作。这不同于拉小提琴,写作没乐谱可以参照,我也从来没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把写作和生活连在一块。更多的是交谈,与一张白纸对话,每次把一些文字从心里交出来时,那种自话自说的语流非常能打动一个想怎么说而又没办法说出的人。就如此一直写到离开了北大荒。

    目前看那只不过一个开始。这刚开始确实与舍弃小提琴有关,但我到今天也不可以承认就是那个事件决定了我目前的道路。

    1977年我回到了北京,25岁。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在等着我。事实上我也做了不少的尝试,我3年的时间我一直为过那种安稳平时的生活而努力着。3年过去后,我回到了写作,全身心地进入,那种迷恋的程度使熟知我的人都疑惑。我曾在一篇谈创作的文章中说到:一个30岁还要来写诗的人,一定有其迫不能已是什么原因。这缘由一直到目前我还不非常了解,但我了解与生活有关系,与生命有关系。我想同意一种说法:写作的人命定了要去写作,不论历程哪种生活他都会如此。

    十几年过去了,诗歌进入了生命,选择了她,我到今天唯有感恩。

    在走出地铁的时候,门德尔松消失了。想到艺术,忽然觉出她从来就没停顿过,也不会被啥事件所中断,就像此时,左手的指尖没了茧子,右手握笔的地方却长出了肉垫。

    :①门德尔松(1809年-1847年),德国*裔作曲家,是德国浪漫乐派代表性的人物之一,17岁时完成了为人所熟悉的《〈仲夏夜之梦〉序曲》。1847年11月在莱比锡过世。②样板戏,指建国将来主要反映中共政治立场的戏剧和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远超越文静价值,在*达到顶峰,是当时整个国家允许出现的文静作品。《智取威虎山》即是代表作之一。

    20.怎么样理解第⑦段中“不是什么时间都可以门德尔松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分)

    21.作者的艺术生活“由于门德尔松”而历程了哪种变化?请依据文章概括。(4分)

    22.从全文看,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征?(4分)

    23.请简要剖析文章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的特征及其用途。(6分)

    24.请依据文章,剖析作者对艺术形式与年代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并谈谈对“想到艺术,忽然觉出她从来就没停顿过,也不会被啥事件所中断”这句话的理解。(7分)

    5、写作(本大题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需要作文。

    2009年初,乔布斯被诊断为肝癌晚期,急切需要做肝脏移植手术,但他排在最后一个。

    有人找到医院院长杜尔先生,请求他行使一下院长的特权;也有人找到州长布雷德森,请求他给院方打个招呼,或写个批条,让乔布斯插队先做手术。院长的回答是:“我哪有特权让乔布斯插队?假如让乔布斯先做移植手术了,那样其他患者如何解决?”州长的回答是:“我哪有那个特权?打个招呼?批个条?的意思是?我不懂!哪个也没特权让哪个可以先做手术,哪个可将来做手术。”

    有人劝乔布斯花点儿钱打点打点,先做手术。乔布斯坚决拒绝:“这如何行?那不是违法了吗?我和大伙是一样的,只能按顺序来做手术!”

    6个星期后,乔布斯终于等来了可供移植的*,但很遗憾的是,癌细胞已经扩散了,手术的机会错过了。

    需要: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能套作,不能抄袭。

    ①菱歌泛夜②竟无语凝噎

    ③樯橹灰飞烟灭④竹杖芒鞋轻胜马

    ⑤取得仓皇北顾⑥梧桐更兼细雨

    20答案:在*那样特殊的历史时期,像门德尔松如此的浪漫主义的音乐是不被同意、不被允许的。

    译文:

    诗人朱碧潭君,名汶,以名门世家子弟,少年时随同爸爸出游,往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洞庭湖、鄱阳湖、九江之间,颠簸在波涛之上,以为壮举。又登临庐山,游赏赤壁,观览古圣贤隐居逃世歌啸咏唱的遗迹,志气有所启发,于是学习做诗,饮酒放荡。每当酒醉开心,呼叫欢笑,便要做诗,自得其乐,还说别人哪能知道于我。大家也都轻视他,不把他的诗当回事。他的诗不可以于时,只有在自家的墙壁窗户上,写得满满的,涂得到处皆是,以此来唬弄家人孩子。自己贫穷得没办法谋生,家人讥笑他说:“你涂些什么东西,真讨人嫌,只能弄脏墙壁窗户,又不可以吃,难道画饼充饥!”拿起笔砚往他身上掷去,想以此激怒他,让他不要再做诗。他可不发怒,照旧做诗。

    有一天,知府出了一张告示,要探寻所谓朱诗人碧潭的。差人拿着告示到市里喊问,无人认识是哪个,最后才了解是朱君。差人到门,*朱君去见知府。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长下摆,大摇大摆地上了知府衙门。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君无所谓的样子,作一个揖就坐上宾之座。朱君住在府城西郊,地址荒僻,处于田头林尾地方,终日无人迹。知府独去拜访他。他住的几椽老亭倾斜要倒,用竹竿撑住,让知府坐在下面。家揭不开锅,捡一点储备的树叶,生失火来,煮几颗笋,烧水冲茶,款待知府。那些差役忍饥挨饿,在门外骂骂咧咧,朱君就像没听见。于是朱诗人的名字,一府传开了,他的诗也稍稍有人看了。但一个布衣同知府相交,大伙的双眼都盯上了,毁谤妒忌全来了。何况知府的所以减少身份给他礼遇,并非由于他的诗写得好,而是由于知府的爸爸与朱君的爸爸是故旧之交,所以与朱君表示修好,报答旧日的交情。朱君的诗虽然由此为大家知道,但大家并不会重视他的诗,反而以此诽谤他。唉,真可说是穷到头了!

    大凡世人对于某件事物特别喜欢,一定是这件事物深得其好,而大悦其心。他追求并得到这件事物,这得到的快乐,是生死也换不到的,哪儿还去理会生死以外的事情呢?做诗不可以像货物那样卖给大家,得到钱财,取欢于人,这道理朱君是非常了解的。但他情愿关门做诗,虽挨冻挨饿,衰病失意,也不厌倦,就是由于这是他的喜好。大家不会重视他的诗,如何能阻挠他的志气,改变他所从事的事业呢!

    朱君过去来看我,送我几十首诗以为见面礼。他的态度非常谦虚,谈话非常诚恳,大概的意思是对做诗是非常自信的,不怕大家不了解他,只求我讲一句话做证明。我想他这岂不是这样刻苦专心,喜好做诗,虽然不计较生死以外的事情,但还是不可以忘怀于区区的乳名吗?唉,这确实就是朱君的所以喜好之深了。朱君已经去世了,我所以为他的诗写一篇序言,使他的诗行之于世,庶几不辜负他的好意,虽然我的文章说不上可以让他的诗见重于后世。(钱伯城)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