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进地区经济协调进步,是落实科学进步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紧现实任务,也是建设全方位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势必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提升,中国地区经济进步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
关键字:地区协调;经济;进步。
1、地区协调进步的地区经济政策。
地区经济政策是政府调节和控制地区经济运行的要紧方法,是地区经济管理的要紧内容。地区政策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进步方面发挥着要紧有哪些用途。地区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达成经济增长和地区协调进步,即效率目的和公平目的。地区经济协调进步政策就是要解决地区进步的公平问题。
地区经济政策处置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应当依据以下几个条件来判断:一是经济进步所处的阶段。地区进步的不平衡程度与经济进步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倒“U”形有关规律。在经济进步的初期阶段,地区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到经济进步的中期阶段,差距趋于稳定;到经济进步的后期阶段,差距则趋于缩小。因此,在经济不发达阶段,地区经济政策应该选择经济效率为主要目的,在经济发达阶段,应选择社会公平为主要目的。二是地区经济进步的不平衡情况。假如一个国家地区间经济进步差距太大,已构成经济近一步进步的障碍,甚至有触发经济、社会、政治危机的可能,地区经济政策就应选择社会公平为主要目的;反之则应把效率目的放在要紧地位。三是社会资金积累能力和政府可用于开发的财力。由于公平目的的达成在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可运用的财力、物力。地区经济政策目的选择效率导向型还是公平导向型,需要依具体状况而定。
国内西部大开发策略就是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开始的。因为国内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不均衡的经济进步方法,国家的经济重心主要放在了东部沿海区域,这对于国内当时的国情是十分必要的,有益于集中财力、物力进步经济,但伴随经济进步到肯定阶段,东西部的矛盾愈来愈明显,已经开始成为国家进一步进步的障碍了,这个时候就要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西部大开发应运而生。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期间给予西部最主要的就是政策扶持,政策带来了区域进步巨大的打折优势,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向西部加强投入力度和财政转移支付,通过产业政策向西部区域优先投产很多的建设项目,通过投筹资政策不断改变西部投资软环境和提供打折信贷等等。政策手段带来了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更要紧的是协调了东西部进步的差距,有益于国内整体上经济的可持续进步、社会的和谐共处、人民的安居乐业。
2、西部大开发中的主要政策剖析。
资金是地方进步的血液,国家为知道决地方财力不足的问题,拟定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来解决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提升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区域的比率。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打折贷款,在按贷款原则投放的条件下,尽量多安排西部区域的项目。
另外在解决因为长期地方财政枯竭导致的社会生活进步迟滞的问题上,国家采取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方法来解决,如伴随中央财力的增加,逐步加强中央对西部区域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在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区域倾斜。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安排,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区域。对国家批准推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工程所需的粮食、种苗补助资金及现金补助,主要由中央财政支付。对因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而受影响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适合给予补助。
产业政策是地方经济建设方向性的要紧指导性方针,主要目的和办法是针对不同地区功能的地区设置不一样的产业进步方向,优先进步优势产业,鼓励进步潜力产业,限制进步落后产业,禁止进步淘汰产业。对于西部大开发最重要解决的产业问题是基础设施的落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产业进步的不规范,因此国家在西部区域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包含:水利、公路、铁路、机场、管道、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特点农业进步,水电、优质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铝、钾、磷等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借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点旅游业进步,特点高新技术及军转民技术产业化。加大西部区域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水平监督管理制、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制等规范的建设和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国家除去要合理的利用宏观调控的职能外,还要积极用市场这把利刃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因此国家拟定了有关的投筹资政策鼓励企业在西部加强投资力度,用金融信贷的打折手段吸引企业提升在西部投资的比重。
第一是大力改变投资的软环境。深化西部区域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打造现代企业规范,搞好国有经济的策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加强对西部区域国有企业减轻负担脱困、改组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大西部区域产品和要点市场的培育和建设。积极引导西部区域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进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凡对外商开放的投资范围,原则上允许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进入。加快打造中小微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中小微型企业服务机构。除国家重大项目和有特殊规定的项目以外,但凡企业用自有资金或借助银行贷款投资于国家鼓励和允许类产业的项目,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合并一道按规定程序报批,初步设计、开工报告不再报政府审批,相应简化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降低审批事情,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意识,消除行政垄断、区域封锁和保护,加大依法行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大环境保护,预防盲目重复建设,依法关闭商品水平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紧急、不拥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企业。
另外加强金融信贷支持。银行依据商业信贷自主原则,加强对西部区域基础产业建设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铁路、主干线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大中型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国债配套贷款项目的评估审贷,依据建设进度保证贷款及早到位。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基础设施项目,依据项目建设周期和还贷能力,适合延长贷款期限。
参考文献:
[1]杜肯堂。地区经济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2]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手段推行建议。
[3]关于推行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