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下册化学要点总结

点击数:663 | 发布时间:2025-02-16 | 来源:www.models555.com

    高中学习技巧其实非常简单,但这个办法要一直维持下去,才能在最后考试时看到效果,假如对某一科目有兴趣或者有天分异禀,那样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升,如果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遭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为你筹备了《高中三年级下册化学要点总结》,期望帮你一臂之力!

    高中三年级下册化学要点总结


    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fe3+、al3+、zn2+、cu2+、nh4+、ag+等均与oh–不可以很多共存。

    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与h+不可以很多共存。

    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可以很多共存。它们遇强酸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会生成正盐和水:hso3–、hco3–、hs–、h2po4–、hpo42–等。

    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可以很多共存: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c2o42–等。

    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可以很多共存:al3+与hco3–、co32–、hs–、s2–、alo2–等;fe3+与hco3–、co32–、alo2–等。

    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可以很多共存:fe3+与i–、s2–;mno4–与i–、br–、cl–、s2–、so32–、fe2+等;no3–与i–、s2–、so32–、fe2+等;clo–与i–、s2–、so32–等。

    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可以很多共存:fe3+与scn–;al3+与f–等。

    除此之外,还有与al反应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水电离出的c=10–13mol/l等。

    高中三年级下册化学要点总结

    1、基本定义

    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4.盐和碱反应肯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肯定只生成盐和水

    5.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失电子能力肯定弱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较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8.标准情况下,22.4L以任意比率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9.碳-12的相对原子水平为12,碳-12的摩尔水平为12g/mol

    10.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情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11.25℃时,pH=13的1.0LBa2溶液中含有些OH-数目为0.2NA

    12.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氧分子

    13.同温同压,同水平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4.反应热ΔH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况、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反应的快慢有关

    15.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备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16.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

    17.向肯定温度下足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wg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溶液的浓度和水平分数不变,硫酸铜变为CuSO4·5H2O,其水平大于W×250/160g

    2、基本理论

    1.原子量是原子水平的简称

    2.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4.在HF、PCl3、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未必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肯定升高

    6.核电荷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

    原子和原子;原子和分子;分子和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和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阳离子和阳离子

    高中三年级下册化学要点总结

    1、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学会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能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依据酒精灯地方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适合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毁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毁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原则。

    7.后点酒精灯原则。

    2、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用法分哪三种状况?什么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类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类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因为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须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类的实验,总是只须使反应物的温度维持相对稳定,所以借助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3、容易见到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什么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采集NH3

    其用途分别是:预防KMnO4粉末进入导管;预防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预防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采集NH3的时间。

    4、容易见到物质离别提纯的10种办法

    1.结晶和重结晶:借助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多数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离别。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通过热的CuO;C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需要被药品吸收:N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很难直接离别,加药品变得容易离别,然后再还原回去:Al3,Fe3:先加NaOH溶液把Al3溶解,过滤,除去Fe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3。

    10.纸上层析(不作需要)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