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 年11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步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入迅速建设与进步阶段,其中产业集群的进步成为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一个要紧问题。 依据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进步理论并通过SWOT 剖析得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集群进步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工业产业进步较快,劣势在于产业集群层次较低、企业分布零散,产业链条较短等,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地区城市化进步进程的机会与外部角逐重压大等挑战,并据此提出促进产业集群进步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产业集群; SWOT *。
国务院于2009 年11 月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步规划》,继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飞速发展之后,黄河三角洲区域的进步正式上升为国家策略。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含东营、滨州两市,与潍坊、德州、淄博和烟台的部分区域,共19个县( 市、区) ,总面积2. 65 万平方公里,占山东总面积的1 /6,处于联系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各大经济区的枢纽地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与建设对于推进山东经济进步方法的转变、促进地区经济协调进步和培育新的增长极具备要紧意义。
1、产业集群促进地区经济进步。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区内,具备角逐或合作或其他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地里上集聚所形成的群体。 产业集群在横向上可以延伸至服务性提供商、辅助兴制造商、专业化提供商、金融支持机构、技术支持等有关的机构,在纵向上则可以延伸至销售途径及顾客。 不同产业的延伸程度和结构各有不同。
地区经济是指在肯定地区内经济进步的内部原因与外部条件相互用途而产生的综合体,地区经济的进步遭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与经济政策等原因的制约。“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一定义本身就是一个地区定义,高效生态经济是指为提升资源的有效借助率,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进步,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一种经济进步模式,具备高效性、地区性、整体性等特征。 [1]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现象,对地区经济进步的影响愈加大。 产业集群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分解与整理,为集群内的企业带来规模效应、外部经济、减少买卖本钱等优势,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了技术革新速度,加快了集群内企业的角逐与合作,并对地区经济的进步和地区产业结构、规模、风险产生要紧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地区经济间的角逐已渐渐演变为产业集群间的角逐。
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进步的SWOT 剖析。
2. 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进步的优势( S)。
2. 1. 1. 自然资源丰富。
黄河三角洲区域是以黄河冲积的平原和鲁北沿海区域为基础,向周围扩展形成的经济地区,该区域内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海洋、淡水、生物等资源,是国内东部沿海区域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该区域已探明的矿藏有40 余种; 石油与天然气储备丰富,胜利油田80%以上的石油储量集中在这一区域; 该区域海岸线长,宜盐面积广,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和盐化工基地; 该区域还有着丰富的风能、地热能等资源,自然资源的集中为黄河三角洲区域进步产业集群提供了巨大潜力与可能。 [2]2. 1. 2. 区位优势明显。
黄河三角洲坐落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区域,北部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南邻济南省会城市圈,是环渤海经济区的要紧组成部分,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紧后方,东部隔海与东北亚区域临近,好的区位优势为该区域进步产业集群与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具备十分要紧的策略地位。
2. 1. 3. 县域经济飞速发展。
山东经济进步速度较快,县域经济进步表现尤为飞速,其中,寿光、莱州、广饶、邹平4 个县( 市) 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7个县( 市、区) 进入全省50 强,某些县区的产业进步已初具规模,县域经济的飞速进步成为黄河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进步的基石。
2. 1. 4. 工业产业进步较快。
黄河三角洲的主要产业体系由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造纸、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产业组成。 其中东营有闻明世界的胜利油田,滨州有全亚洲最大的棉纺织生产企业魏桥棉纺织集团和亚洲最大的活塞生产制造商盟威集团,除此之外,黄河三角洲区域临港盐化工业的进步也极为飞速,飞速发展的工业产业为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产业集群进步打下了好基础。
2. 2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进步的劣势( W)。
2. 2. 1.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集群层次较低。
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都比较单一,第二产业产能较大,第一产业比重偏低,第三产业份额相对不足,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不够强大。 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产业进步长期以来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源深加工、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小,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两类产业,一类是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科技含量不高,商品附加值偏低; 另一类则是高能耗产业,如石化业、装备制造业等,这种产业不只能耗高,而且总是还会产生较大的污染,使地区面临较大的环保重压。 这种粗放型经济进步模式紧急制约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的进步,致使高效生态经济进步缺少竞争优势。 [3]。
2. 2. 2. 交通互联网不完善。
黄河三角洲大多数区域的进步起步较晚,虽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黄河三角洲区域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基础设施进步的相对滞后也给改区域的进步带来了肯定的阻力。 黄河三角洲区域临海港口的规模较小,缺少疏港铁路与与周围城市或区域相连同的铁路干线,城际高速公路与铁路互联网有待建设,交通互联网的不完善在一定量上妨碍了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也紧急制约着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进步。
2. 2. 3. 企业分布零散,产业链条较短。
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分布较零散,不利于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借助,不利于集群化的生产与进步。 虽然地区内的化工业、制造业、纺织业的进步已初具规模,但商品仍以初级商品为主,商品的附加价值不高,商品的生产技术仍以引进借鉴为主,自主革新能力较弱,产业链条短,商品主要集中在产业上游阶段,深加工商品少。
2. 2. 4. 生产性服务业进步缓慢。
黄河三角洲区域地区内与产业集群进步想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进步滞后,与产业集群进步密切有关的金融、物流等行业的进步还较为缓慢。 该区域的进步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缺少新兴的科技与金融等产业。
2. 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进步的机会( O)。
2. 3. 1.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步规划》后,黄河三角洲的进步正式上升为国家策略,使黄河三角洲作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向北梯次转移的中间地带,更好地集聚生产要点,进步产业集群,吸引投资,扩大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 3. 2. 相邻经济区进步的带动。
黄河三角洲区域北部对接京津冀区域,与辽东半岛经济区隔海相望,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要紧组成部分,南部与济南省会城市圈相邻,向东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辐射范围内,其经济进步势必遭到相邻经济区进步的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点势必向地区内集中,一流的产业集群进步经验也可以被更好的借鉴,这将促进黄河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的进步,为黄河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的进步提供了重大的机会。
2. 3. 3. 承接产业转移。
现在,国内的制造业重心有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黄河三角洲区域在土地、劳动力、地点上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具备肯定的比较优势。 黄河三角洲区域与东北亚的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在同意日韩等国的国际产业资本投资方面具备相当大的可能性。
2. 3. 4. 加速地区城市化进步进程产业集群通过对各种要点的吸引使要点集聚,要点集聚的过程也是产业集群进步的过程,产业集群不只可以吸引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点集聚,同时也引起很多人口向城市聚集,为城市的进步提供了要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城市功能,推进了整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4]。
2. 4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进步的威胁( T)。
2. 4. 1. 产业结构同构化较为紧急。
黄河三角洲的进步起步较晚,产业布局存在着紧急的不合理性,再加上各区域为求进步,政府盲目进行招商引资,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取打折政策上产生寻租行为,这种行为使得各地没办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互通,基础设施也得不到有效共享,最后导致地区经济同构,导致整个地区进步遭到损害。
2. 4. 2. 外部角逐重压大。
黄河三角洲区域所处的地方与每个经济区相邻近,周围经济区的飞速发展为黄河三角洲的进步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重压,周围经济区的建设起步较早,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对生产要点、技术、人才、市场的吸引力相对较强,这对黄河三角洲的进步带来了肯定的重压与挑战。
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步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3. 1. 加大地区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现在,黄河三角洲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获得了肯定的进展,但各地经济更多地表现为角逐,区域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产业布局与进步趋于同向,公共资源没办法合理共享,为防止这样的情况的进一步发生,政府需要加大各区域之间的政策协调,加大合作,各地方政府之间有规划地拟定产业布局和进步计划,打造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借助有限的资源进步经济。 [5]。
3. 2. 打造产业园区,加速集群形成。
基于产业链的关联性拓展园区建设,明确园区定位,打造专业园区,使为园区内产业服务的人才、物资、信息等充分集中,健全园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产业集聚的条件,培植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为园区内产业集群的形成创造条件。 园区的建设与进步不只可以提升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竞争优势,还能通过强调工业化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来达成地区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的功能与黄河三角洲区域倡导的高效生态产业集群的进步目的是一致的。
3. 3. 突出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
在进步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协调各种资源与要点的合理有效配置,进步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防止产业布局同构,使地区产业结构愈加合理。 黄河三角洲区域内石油化工、盐化工工业、机械制造业、服饰纺织业等都已经进步到了肯定的规模,突出这类原有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品牌带动效应,在此基础上拉长产业链,引进先进技术,大力进步深加工工业,提升商品附加值。
3. 4. 健全交通互联网,建设现代交通系统。
便利的交通是进步产业集群的一项基础,健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组成的现代交通系统,加大各种交通运输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这对于黄河三角洲区域集聚各种要点资源、进步产业集群、拓展国际贸易具备要紧的意义。 [6]3. 5. 健全筹资途径,扶持产业集群进步。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要进步产业集群,推进区内产业集群的不断成长、升级,政府方面应积极拟定金融打折政策,设立产业进步基金,提升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方面应健全金融体系,加强金融革新力度,充分知道产业集群的类型与各产业集群对资金的需要,针对不同产业集群的不同进步阶段,革新集群信贷业务,提升企业筹资效率,为产业集群的进步提供便捷服务,成为集群内企业进步的有力支撑。 企业方面应积极拓展筹资途径,在申请银行贷款的同时,积极采取其它方法进行直接筹资。 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面应联合起来提升对进步产业集群的资金支持力度,以满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进步的资金需要。
参考文献。
[1]冯国建,芦苗苗。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滨州学院学报,2011( 8) : 23 - 27.
[2]山东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步规划的公告[Z]。 2008 - 3 - 17.
[3]王军。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进步探析- 基于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进步耦合机理研究[J]。 经济界,2010( 5) : 76 - 84.
[4]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 产业集群: 新型地区经济进步理论[J]。 经济经纬,2002( 2) : 18 - 21.
[5]张红霞,陈磊。 黄河三角洲产业集群进步的SWOT 剖析及其对策[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 6) : 38 - 42.
[6]庄晓华。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进步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