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不会写作算不能合格公民。” 而黄光硕先生也说:“学生语文学得如何,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要紧尺度,学生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要紧的标志。”因为作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足见作文教学的重要程度。当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除去激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察看、积累、练笔、修改的习惯外,作文后教师的批改同样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由于写批语的教师总是是“小作家”的第一个阅览者,甚至大概成为此文唯一的读者。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够帮助培养和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对其他人的作文说源于己的怎么看和想法,更是对学生自己能力的培养。
1、知道学情,优化小组
依据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高低状况,我将学生按优良中差的搭配原则分成了12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写作水平相对较好的学 生担任批改小组长,全方位负责本组的评改活动;记录员一名,记录下组员对评改的修改或建议;汇报员一名,对评改的结果进行全班汇报。每组发一个作文互批登记本,组长详细登载好每次每文批改准时的好坏典型、分数与批 改中的纪律问题和突发事件,以备教师查看、知道学生进步状况,并将此项作为评比“先进小组”的一个要紧 条件。小组活动时根据学校的课改需要,前后桌围成一圈,如此有益于集体意识的形成,也便于拓展合作修改作文活动。
2、教给办法,掌握自改
学生在写完我们的作文后,自己阅读、修改我们的作文。叶老先生提醒大家:“文章要自己改,学生掌握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新课标中强调学生要“培养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在学生完成作文练习后,要练习学生对我们的作文进行修改。
指导学生根据以下几个步骤掌握自改:(一)明确内容上的批改,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是正确、了解、突出;感情是不是真实、健康;表现中心的材料是不是切实、靠谱、充分等。(二)明确结构上的批改,文章的开头、结尾写得如何;过渡与照应安排怎么样;段落安排是不是合理,意思是不是连贯;结构是不是完整;层次是不是了解等等。(三)明确语言文字上的批改,包含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书写等方面的批改。对那些错别字,使用方法不对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找出表达不准确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适合的词句等等。
3、小组交换,互改作文
互改课上,各小组间交换作文。同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六本作文进行一一阅读、批改。在以前的作文批改中,我第一对所有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找出其中具备代表性的文章,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块进行批改。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规范性的批改符号,解说具体的批改办法,从点到面,对典型作文进行全方位的修改。
我在具体操作时,指导学生“十看”同学的作文:一看格式是不是正确。只须格式正确,就拿出红笔,写上“格式正确”;不正确的要批语指出,并修改出正确格式。二看页面是不是整洁。批改其他人作文指出书面不整??或书写不工整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应该注意,达到自己教育我们的目的。三看错别字。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写上正确的字。如此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四看病句或语句不通的句子。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因在什么地方,再在文中进行修改,五看标点符号有没有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用法。六看文章的中心是不是鲜明、集中。七看文章的选材。看是不是围绕中心,是不是符合生活实质,是不是具备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看层次段落是不是明确,过渡是不是自然,开头和结尾是不是照应。九看表达方法。如此做,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其他人作文的长处,起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有哪些用途,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了作文修改的办法。
4、实事求是,革新评语
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过程。当学生辛苦创写的习作得到一定时,他们就会产生愉快感与成功感。这种积极情感将促进他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而事实上,大家在批改作文时,重批评、轻表彰的现象却仍常见存在。发现了问题给予批评,在教师看来好像挺“客观”,对学生而言却是无情地鞭挞,他们可能因此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与信心。因此,大家要毫不吝惜地把真诚的赞美送给每个学生,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也要加以表彰一定。当然,这并非说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的问题视若无睹 , 而是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表彰信心倍增,读了批评也能遭到勉励。
5、取长补短,提升自己
批改其他组作文时,需要学生要边批边记,读完一篇作文后,每一个组员说源于己的怎么看,一块互相讨论,商讨出最适合的等级,再由记录职员整、认真地把评语、等级写在被评作文本上,并签上我们的名字。最后,各小组在“小组讲评本”上:一是记录下被改评组各组员的等级;二是找出本次作文内容和书写“优、差”各一本;三是写出对被改评小组总的评价;四是摘抄下被改评组内的好词或优美的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念书。” 摘抄之后能常常看看,常常用用,对以后的写作文一定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如此,学生通过观看、记录,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办法记录在我们的笔记本上,为将来写此类习作积累素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真的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交流领会,再度创作
小组批阅后,发还回本人。学生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要既看原文,又要看批语,改正错字,病句,领会改前改后的差别,如有异议,可再与主改者商讨修改。然后对照自己记下的其他人作文的优点,在组内交流此次作文的感受或遭到的启示,与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建议。依据修改建议,鼓励学生借助课余时间进行再创作,真的提升写作水平。
7、教师审阅,心中有数
学生完本钱次作文的互改互评后,教师既要看原文,又要看批语,还要看评价;并随时做审阅记录。看原文,知道学生写作状况;看批语,学会小组互评状况;阅评价,发现学生的收成。如此,查漏补缺, 不可以走过场,目的是引学生上路。学生形成习惯后可只抽查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打出分数,补充读后感。对主改者的批改,教师也要阅读,指出疏忽点,给出批改等级或分数。教师将批改中存在的一同问题及批阅优劣整理归类,详细登记,参照小组长的记录,以便在下次作文之前作批改讲评。
虽然拓展“学生自改、小组互改互评作文”活动还在尝试阶段,但我已知道到这种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它改变了学生作文、老师改文的传统习惯;它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角逐意识,积极性高,氛围热烈;它加大了学生彼此的信息交流,推进了互助学风,扩大了视线,活跃了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体意识,提升了作文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