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X2 文献辨别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5)015-000-01
1、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社会是人的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社会。整个社会进步,就是在不断处置人、自然、社会相互关系问题中渐渐向前推进。“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是大家社会进步的双赢方向标。更要紧的是,大家可以达成如此的目的,大家有着达成它的规范优势,更是大家生态文明建设自信的来源。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因此二者的内在本质和进步需要是一致的。马克思过去以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来讲解共产主义。[1]81可见,在社会主义将来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是达成共产主义的两大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自然的解放是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尽管大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这并不影响大家与共产主义的本质特点的一致性。在大家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上,自然的解放也理应是其应有之义。这就从规范的层面,给生态建设开辟了道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最后达成自然的解放这是大家社会主义规范的内在需要。因此,假如说资本主义规范下自然环境总有一天会面临崩溃的临界点。那样与其不一样的是,在社会主义背景下,自然环境却有着无限的环境承载力,拥有无限的环境进步时空;更值一提的是,共产主义作为达成了的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又辩证地需要大家需要进行生态建设。只有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一同达成,才是真的的共产主义。将来的社会势必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既有丰厚物质财富又拥有适合人居环境的“漂亮中国”。
2、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资本在追求最大功用的时候具备盲目性,欠缺一种价值层面的自我甄别机制。随着资本的只是效率的最大化,他们一直都只不过向自然索取。而“资本家积累的越多,他就越能更多地积累”[2]673,越能更多的积累,就越是更多地索取自然。因此,资本的大生产一直都不会估计长远利益,一直都不会考虑生态的永续借助。
一方面,于是产生了整个自然界的赤贫。自然资源的枯竭,自然物种的灭绝,大方的破坏,生物链的断裂,最后人类自食其果。没了自然,人也就不成其为人,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这便是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了![3]304
人与动物的差别就是人能劳动。人可以通过我们的实践对自然进行改造以更好的借助自然。然而人可以学会和运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却一直忽视了更长远的社会层面的影响。大家来源、存在于自然界,同时又构成自然的一部分[4]305,整个世界本是由人和自然一同构成的统一体。
而从生产方法的角度讲,于是便产生了异化,人与自然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正是要打造一个没异化劳动、没异化的人与自然的真实的人的社会。资本主义规范下,工人盲目向自然界索取,却无可防止的要成为“我们的对象的奴隶”,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保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假如说“绿水青山”是漂亮生态的代表,那样“宁要绿水青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法下异化劳动的否定和超越,是使人类劳动回归到如此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轨道上面来。大家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抉择,并无需做出抛弃哪个,留下哪个的回话,而更要紧的是强调一种价值取向,是采取何种进步方法的判断。
大家不可以走资本主义的老路和邪路,不只要抛弃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短暂兴盛的做法,而且要废除那种扭曲人性的异化的生产方法。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家已经了解,所有社会生产都需要打造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然而大家却一直容易记住作为生产主体的人,而忽略自然界。在生产力系统中,除去生产主体的人与与人直接有关联的智商原因以外,就是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而这两个部分都在非常大程度上与自然界直接发生联系,又与众不同是劳动对象。劳动作为财富的源泉势必是以自然界为首要条件。也正是这样,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正确处置好经济进步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实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变生态环境就是进步生产力的理念”。环境与生产力的有效结合可以带来生态和经济的双向效益。生态与生产力,生态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在了一块。
4、结语
总的来讲,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可以通过生产上的总体状况表现出来。生态综合能力应该是满足生产所需之后还有足够的进步空间。当然,经济建设不可以软,大家说生态进步速度大于生产进步速度,并不就是说为了生态建设而抑制生产的进步,而是强调如此一种前进方法:每当经济建设上升到一个台阶,那样生态建设就应该以此为标准,超前于这个经济台阶,至少不应该滞后。理想的生态状况应该具备肯定的超前性。这也在肯定意义上,给大家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办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