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在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本来不筹备发表怎么看。(1)一些基本看法和形势预测,在过去的几本书中都已谈过。近年的形势进步似在乎料中。(2)现在在国内传媒占据舆论主流地位的议论是庸俗经济学。对这场金融危机,多数议论仍只不过对美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流经济思潮作出应声虫式的回话。不值得对其作认真讨论。但,考虑到目前这场危机仍日益深化,对国内的经济前途影响日深,如对其走向与本质认识不清,可能致使国家命的重大转折、因此,写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仅供领导参考。
一
世界经济在90年代将面临二次大战后50年来最紧急的经济危机。这一点,笔者在1990年前后的一系列研究中曾有预测:
①“去年东欧事件后,有人觉得世界资本主义正在进人其黄金年代。而我的怎么看却正相反。依我看,从目前起,向下看以后10-20年,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可以说正在遇见其有史以来最深刻、最紧急的总体性危机。”(1990·12·11人民日报第一版《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何新与日本S教授谈话录。)
(这个看法发表后,当时曾被香港报刊抨击及国内一些学者嘲笑。)
②“1991年以来,世界资金市场激起炽热的金融投机活动,再度形成股市膨胀的”金融肥皂泡“。但,全球性的生产能力过剩,致使工业利率降低,失业率上升,正从深部损害着世界各国的产业经济。从长远趋势看,在世界经济目前的表面活力下,潜伏着极其深刻的危机。考虑到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态势和近十年来的基本趋势,有依据觉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可能正在进入历史上第三次经济大衰退的降低低谷。90年代非常可能发生全球性结构性的金融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紧急的一次大危机。”(人民日报1992年1月24日《内部参阅》增刊第一期。)
二
因此,认识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应具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的见地。我觉得这场危机远未走到尽头,我估计其在明年将深入到欧美区域,将进一步直接震惊美国。这个危机可以在几年前被预测,说明其爆发不是偶然的,而具备某种客观的势必性。目前可以说,目前这场危机,刚开始由美国跨国金融投机集团对东亚发动,但其结果,却是美国统治集团始料未及也不可以控制的,而且已经引火自焚,紧急地危及美国自己。
因此,发动这场危机的始作源者,甚至在美国国内也遭到了抨击:
“当代美国主要经济评论家库特纳(RobertKuttner)近期即指出,大伙都在指东指西地宣称亚洲的崩溃是结构出了问题,包含太多的国家干预,太多的亲信裙带资本主义,银行的自有资本不足等。但这类指控其实都是避重就轻地找理由,反而疏漏了真的的原因,那就是充满了恶意的,完全不受节制的流动资金。它挟带超国家的实力排山倒海而来,再完善的体质,再多的外汇储备,都将没办法抵挡它的威力。库特说道:”一旦被全球化的金融投机集团选为打击目的,即忽然地暴露在自己完全没办法控制的力量中。热钱涌入,追求超级收益,在一番扰乱而不再有利可图后,它又迅速流失,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这种投机资金唱和,以货币紧缩和经济的收敛由来应困境,向金融市场屈膝的结果,乃是导致全方位性的紧缩。“(《参考资料》9月16日南方朔文)
三
目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一点,近期国际经济评论界已有共识。以至一向以鼓吹经济自由主义著称的诺贝尔奖金得主萨缪尔森近期也对西方领导人发出严肃警告:
”这场经济动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段历史时期中前所未有些,它使要紧政治领导人及其经济学家们毫无思想筹备。他们几乎已经不知所措。正如所有紧急的经济动荡所带来的后果一样,这场经济动荡所导致的后果也势必是社会性政治性后果。所有这所有意味着,大家所面临的已不再是少数国家或某一区域的孤立的问题了。日本、亚洲其他国家、拉丁美洲和前苏联集团的经济都在放慢增长速度或陷入衰退。这类区域加在一块,占了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将近一半。除非它们的经济衰退被制止,不然崩溃局面将自行蔓延。“
一位德国银行家近期也指出:”假如美国倒了,欧洲也会跟着倒下去。目前的状况与20年代末在美国和世界发生的状况的相似之处太多了。有一个一同点是:股市在有时出现引人注目的技术性反弹后又一再下跌。一个不同的地方是:这一次,金融货币投机到了极没节制的地步。“(《参考资料》9月16日)
更深刻地察看,大家可以觉得这次危机乃是5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将引起全球经济政治的深刻结构改组和政治变动,将致使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最后倾覆。
四
假如以10~30年发展势头的看法作中程展望,我觉得将来世界极可能陷入多地区的战乱局面。从苏联崩溃到冷战结束将来,世界局面一度成为美国一极主导的局面,并没达成”多极化“。但,这种一极化需要很强大的可以控制主导世界经济的资本力量来支撑。美国虽然是最强大的世界资本主义帝国,现在却也没这种力量。因此这种一极化的局面,是支撑不久的,势必被打破。打破之后的世界局面,只能是各国、各利益集团依据自己利益自行其是的无极化的动荡纷乱世局。
这种前景,在不远的时期马上出现。
五
1990年我访问日本时,当时任参议员(后为首相,现任大藏大臣)的宫泽喜一曾对我说,战后,90年代世界经济中最重大的进步就是将形成三大货币区:
1.东亚以日本为中心的日元区;
2.欧陆以德国为中心的马克区;
3.USD将不再居于世界货币地位,仅作为地区性货币从而形成USD区。宫泽说,这将是世界经济中一个极其重大的变局。
宫泽的怎么看,事实上代表了当时日本统治集团对其国际金融方针的策略指导思想。大家所说的国际政治多极化,其经济基础是国际金筹资本的多样化,正是以这种天下三分的蓝图为基础的。
六
但,这种局面的发生,将意味着,USD不再作为世界货币,即不再作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工具和储备工具。对美国自己来讲,这将意味着其巨大的外部债务和国际收入支出逆差,不再能以USD作为结算方法而支付。
假如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看法看,美国作为巨大国际债务国,在国际金融中实质早已处于存在最大坏帐、呆帐(末清偿债务)的不好的金融国家的地位,是国际中一个最大泡沫经济的寄生体。
德国一位著名银行家近期指出:”美国经济本身已经变成一个投机气泡,这个气泡是在支撑着美国巨额债务的华尔街证券推进下形成的。这是一种虚无的东西!在美国有50%的家庭是投资股票的,这个数字已经破了历史记录。就像美国的负债水平破了历史记录一样!“(《参考资料》9月16日)
一旦USD不再作为世界货币,也就是美国不再作为掌有世界货币发行权的世界银行国家,其表面庞大而骨子里虚弱的金融地位马上现形。这一前景对是美国是一个恶梦。事实上,自90年代以来,美国在全球所进行的一系列策略调整,从打海湾战争到以”对冲基金“为金融突击力量发动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为了阻止这种天下三分的局面发生。在推行这种策略时,美国一直在有效地借助两种国际金融工具和一种意识形态工具。
这两种金融工具就是:
(1)表现为对冲基金(hedge fund)的庞大跨国金融游资
(2)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这两种金融工具的背后决策者,是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国会。而其所运用的意识形态工具就是弗里德曼、萨缪尔森——萨克森倡导放纵金筹资本的全球自由化,不受任何政府力量控制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
七
去年年底我在香港,有一位香港金融界人士对我讲了一句令我到今天印象深刻的危言。他说: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实质上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只不过这场战争的方法不是飞机大炮,而是金融方法——各国货币储备、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信息。
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某战果是一样的。战争的目的无非是掠人之财,屈人之兵,乱人之政。近一年来,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大家在俄罗斯、印尼,在韩国,在东南亚,看到强人倒台,政权易位,无数人倾家荡产。据统计,”除去在金融市场上各国货币对USD的比价下跌和有价证券价格下跌以外,大家还看到当地人的资产贬值75%(包含香港)。等于1997年的100USD贬至今的25USD,甚至更少。设在香港的一家基金会的代理人马克·费伯近期指出,亚洲主要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按USD计算)至少降低50%。印度尼西亚的人均收入(按USD计算)降低了80%。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现在低于瑞士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后者人口仅为700万。香港自去年7月以来,房产价格已下跌40%,人民资产缩水1700亿USD,等于全部金融体系总储蓄已丧失掉一半。“这种惨重损失的后果不亚于历程一场大型战争。
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美国在1997年不露声色地对东亚发动了这场金融战,可以说正是达到了这个目的。
需要指出,为美国策划和发动这场金融战。在前方冲锋陷阵者是索罗斯及老虎基金会等对冲基金,而在后方谋略策划,提供后勤支持的乃是美国联储、财政部与IMF。
这四者表面不同,实质是一个策略整体,都是服务于美国国家与美国金融垄断资本的全球一体化策略目的和利益的。
八
美国去年发动这场经济战争,在策略上有两大目的。第一通过摧毁东亚地区经济,打击日本金筹资本,迫使其缩短,从而使日本在80-90年代试图构筑以日元为中动的东亚货币区的策略努力被遏止。
这一策略目的可以说已基本上得到达成。
台湾评论家南方朔指出:”就宏观角度而言,日本自从进入80年代之后,其旺盛的生产力即已直通欧美,并面临欧美强大的保护主义及“维修日本”(Japan-hashing)的冲击。这促进日本采取“再亚洲化”方针,在东南亚饰演投资火车头的角色。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打击目的之一无疑是日本。因此,亚洲金融风暴可以被视为处于强势的美国金融权势重新攻占亚洲,而日本则被迫谈出的一个转折点。“
九
美国的第二策略目的是自亚洲获得巨利后调筹资金力量进取俄罗斯及欧洲市场,通过俄罗斯和欧洲股市的大幅震动,陷德国马克于虚弱地位,进而阻遏破坏欧元在1999年的推行。1991年以来的7年,是欧盟为达成单一货币艰苦奋斗的7年。明年1月1日起,欧元国家将在非现金买卖中引入欧元。三年后,2002年1月1日,欧元将全方位进入国际货币流通范围。这是世界金融范围中的一场结构性变革。将致使世界货币体系的两极化局面,意味着美国国际金融霸权的终结。围绕着欧元的兴起,美国与德法为轴心的两大金融力量正在角力。这场战役方兴未艾。正当亚洲各国(包含香港区域)在这场美国发动的摔不及防的金融战中倍尝苦果而纷纷采取保护本国货币手段后,将来国际金融大战的战场将进一步由亚洲转向拉美、欧洲和美国本身的战场。
十
俄罗期经济学家康·索罗金不久前曾在一篇论文中深刻揭露了美国的策略意图指出:
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是:第一在亚洲方面推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先对小国和周围国家进行打击,然后对因周围金融环境不利而被削弱的亚洲主要大国——日本和中国进行打击。然后,计划将”战斗行动“推进到欧洲,以中断金融一体化进程并使欧盟的经济支柱——德国发生动荡。最后,美国筹备提供”援助“,但这种援助将使”同意施舍的国家“在非常大程度上倚赖于美国及IMF”慈善家“。
”正是美国人不露声色的行动使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及韩国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急剧恶化。向上述国家提供贷款的银行也岌岌可危,日本的金融体系动荡不安。日元不断贬值破坏了该区域业已形成的汇率规范,加深了东京与亚太国家,尤其是同中国的矛盾。其缘由是:该区域国家的货币贬值使北京的出口能力降低。为了保护本国的生产商,中国本应使人民币贬值,但,无论从国内政治缘由,还是从对外政策缘由考虑,采取上述步骤对北京都是不可以同意的。因此,中国不能不花大力气维持人民币的稳定,在这种条件下,就不可能谈亚洲货币统一和亚洲结算机制问题。“
这位评论家指出: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亚洲国家对石油和材料的需要急剧降低,使”初级商品“的世界价格大幅降低,底价格重创了俄罗斯,但却加大了美国经济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亚洲危机还增加了对USD的需要并加大了USD作为世界结算单位的地位。
角逐对手的困境使得美国人有机会插手以前很难染指的该区域的事务。韩国不能不全方位采取IMF的货款条件,将银行体系”便宜出卖给美国。“日元大幅贬值之后,美联储很多购进日元,使日元汇率趋于稳定,暂时平息了日本金融市场的风波。但这种干涉附加了一些强硬的需要,其中主要需要是准许美国金融机构购买日本银行和保险企业的很多股份。俄罗斯的经济崩溃,使它的最大债权国德国银行体系深陷坏帐危机。而现在俄罗斯与德国的关系,十分接近泰国、印尼过去与日本的关系。(《参考资料火1998年8月4日文”美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饰演了什么角色“?)
这种高水准策略剖析的出现,表明俄罗斯经济学界终于从萨克斯休克疗法的理论迷梦中清醒过来了。
十一
1994年2月本文笔者同意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采访时,记者曾提及当时正在被国内舆论界火热鼓吹的金融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及自由化问题,双方问答如下:
记者:对现在中国金融改革的走向,你有什么怎么看?
何新:我持保注意见。我觉得假如仍然盲目听从美国来的专家(包含IMF)建议及理论学说,一
味模仿采取美国式的银行体制,国内国家控制下的国有制金融体系最后势将解体。
记者:那样你对中美财长近期发表的《中美经济联合委员会发表第8次联合声明》怎么样看?这份
声明非常明显表示,美国将大举插手中国的金融范围。
何新:我了解,美国赢了。
记者:假如中国金融真像你讲的那样发生崩溃,后果将是什么样的?
何新:一旦人民币信用因为恶性膨胀而崩渍(像现在俄罗斯卢布那样),那样为了支持人民币信用,可能国家不能不愈加依靠内外债务和谋求得到国际金筹资本支持。最后在”对外开放金融“的幌子下,外国金筹资本将势如破竹,飞速冲击和占有国内原有些金融市场。那样国内经济改革全局最后可能将以人民币信用崩溃为标志,而于本世纪末陷入很难整理的总体危机。(《中国时报周刊》1994年3月20日第116期,《何新政治经济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但,近几年来,国内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应付手段,放慢金融范围的开放节奏,使上述前景得以防止。然而,爆发危机的阴影并没彻底消失。
中国并不是本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和影响。这种影响不只表现为若干金融机构因为负债累累而破产,也表现为近一年来日益深化的产业危机和紧急的失业问题——这种产业危机实质是金融危机在中国的表现形式。由于很多企业就是因为呆帐、坏帐问后得不到银行资金支持而破产的。目前产业危机的严峻性,可以说是建国50年以来前所未有些。
十二
什么时间建议:
(一)以上的剖析若是有道理的,那样就需要看到,美国华尔街背景的对冲基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是一个策略整体,都是为美国国家策略经济利益和美国金筹资本统治世界服务的。因此,国内的货币政策不应该盲目追踪IMF的建议。而应该以中国自己的策略利益为标的。
(二)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买卖价格。根据市场规律和市场需要适度灵活浮动,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的。为履行对IMF的某种政治承诺而固守僵死不变的货币及汇率政策并不是明智的政策选择。
(三)1999年欧元的诞生,对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政治体系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欧元将渐渐成为要紧的国际货币。有报道说:中国筹备将一部分国际货币储备由USD转为欧元。这种寻求多样化的方针是明智的。
(四)大家将进入的年代,是动荡的年代,而不是平静缓和的年代。对国际经济形势将来的严峻性与国际角逐的激烈性,应有足够充分的估计。但目前有人提出,有鉴于东亚各海外向型经济的失败,以后中国应采取闭关自守的策略而舍弃谋取世界市场的策略,这是绝不可取的。这种舆论的忽然噪起,正与1988年——1992年前后鼓吹中国加速人关的噪动一样,理论好像相反,但背后却有某种一同的意在误导国家经济方针的国际策略背景。非常显然,正好似美国近年竭力阻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制以遏制中国的国际角逐,这种新理论在客观上有益于美国。应当看到,不采取开放体制,中国没办法解决自己人口过多、资本及资源不足、技术落后的问题。中国应当借助目前国际原材料价格下跌的世界市场,吸纳国际资源,更快地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优势。在金融上努力保护本国市场,在贸易上不断扩大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制造品的占有份额(以提升本国过剩工业部门的产销出路,提升产业就业率),同时有计划地推行跨国资本输出和劳务输出,以谋取国际收益,扩增外汇积累,纤缓内部人口重压——这才是中国面对跨世纪进步所应采取的有远见的经济策略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