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点击数:472 | 发布时间:2024-12-19 | 来源:www.Limpn.com

    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高中地理常识杂乱繁多,不少同学感觉地理要点太过细碎,比较难背。那样地理要点有什么呢?

    1.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篇一


    判断气候种类的步骤: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种类: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种类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②_热带气候种类:冬天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种类: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40°国内的西岸,地方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天温和多雨,夏天炎热乾燥

    _热带季风气候:冬天--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天--夏天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种类: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天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国内西岸,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国内东岸,受冬天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天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国内性气候:全年受国内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有,降水主要在夏天。

    2.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篇二


    气候界线

    1月0℃等温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3.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篇三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

    都是平原区域,并都坐落于国内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

    ①地点差异:长江三角洲在国内东部沿海区域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国内东北区域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_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国内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成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篇四


    能源的分类

    1、根据能源的性质分类

    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

    2、根据能量的来源分类

    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用途——生物能;古时候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分裂转变能。

    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5.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篇五


    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察看,呈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1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7月初。

    1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察看,呈逆时针旋转。

    1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回归年

    1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日前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1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现在为23°26′。

    1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2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6.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篇六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区域,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区域,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状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四季的变化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天,6、7、8为夏天,9、10、11为秋天,12、1、2为冬天。

    7.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篇七


    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

    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成长不能离开太阳

    保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方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方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

    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

    8.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篇八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9.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9.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篇九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阴雨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晴朗

    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来自国内的气流——干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0.高中二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要点总结 篇十


    能源概述

    1、定义:但凡可以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

    2、分类:

    按形成和来源分类:

    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能、水能、风能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热、核能。

    ③来自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

    按借助的技术情况分类:

    ①常规能源:让人类借助多年,目前仍大规模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②近若干年才被借助的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或过去借助过,目前又有新的借助方法的能源,如风能。

    按性质分类:

    ①可再生能源:用后仍可更新或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能、风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是经过地质用途在亿万年中形成的,开采将来,短期内没办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