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游职员是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 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整体形象。然而, 直至今, 国内导游队伍建设仍然让人忧心。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导游队伍建设的近况剖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进步对策。
关键字: 导游队伍近况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全方位兴盛,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第一大客户资源输出国,确立了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同时,中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角逐也将更趋激烈。旅游业的角逐归根到底是旅游人才的角逐。而导游被叫做“旅游业的灵魂”,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整体形象。[1]因此,培养具备国际水平的出色导游队伍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进步的迫切需要。
1 .国内导游队伍建设近况及问题剖析
1.1导游队伍急剧扩张,导游已成为社会最火爆的职业之一伴随国内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导游队伍规模迅速扩大, “十五”时期国内拥有导游资格证人数由2004年底的14.8万人,增长到2005年底的37.3万人,每年平均增长20.3%。至2006年9月全国拥有导游资格证人数达47.27 万人。[2]其中执业导游32.05 万人,比1991 年增加了近30 万人,即扩大了近15 倍之多,年递增约 26% ,临时或景点景区导游、解说员增长的数目更多,导游已成为社会最火爆的职业之一。总体来讲,国内导游职员文化程度、常识水平、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年轻化、社会化、多元化趋势明显,市场意识、角逐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推进中国旅游业持续进步做出了贡献。
1.2导游职员的学历阅历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国内导游队伍呈现年轻化、平均学历偏低的情况。有数据显示,到2006 年9月,国内执业导游人数达32.05 万人,其中80%的导游为30岁以下、只有大专以下学历,初级导游占到整体导游队伍的97%,高级导游和专家型导游紧急缺少。[2]导游职员的学历阅历偏低,国内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可以适应旅游业进步需要,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需要不相适应。
1.3 外语导游不足、语种结构不合理
虽然导游队伍急剧扩张,但国内的外语导游比重降低,2002 年国内外语导游占导游总量的16.7%,2005 年降低到10%。[2]其中小语种导游特别不足,一是越南语、泰语、蒙古语等周围市场语种导游少,二是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新兴市场和潜力市场语种导游少。现在国内外语导游不足、语种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新兴客户资源市场进步的要紧原因,一定量上影响到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优势。
1.4管理体制滞后, 不适应导游队伍进步
伴随国内旅游业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现阶段国内导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明显与导游队伍进步情况不相适应。一方面,国内兼职导游比率愈加高。据统计,现在兼职导游已超越60%,导游日益成为自主择业、分散执业的群体。[3]与之相适应的兼职导游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对导游职员的管理服务跟不上,导致部分导游职员的服务水准降低。其次,国内导游职员的薪资机制、勉励机制尤其是劳动保障机制不完善、不健全,部分导游职员甚至没劳动合同、没固定薪资、没劳动保险,导致导游队伍职业稳定性降低,并致使部分导游职员在带团过程中减少服务水平或降低服务提供、强制客户购物等“很”方法,以获得收入。这样的情况已经影响国内导游队伍的整体进步。
2 . 加大导游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2.1加大对资格考试和岗前培训规范的健全
导游资格考试是影响导游队伍素质的要紧原因,要通过改革和健全导游资格考试,加大考试内容与导游从业能力的结合。一方面要通过提升门槛,提升导游职员的学历。国家可以在政策上给予规范,将《导游职员管理职员条例》中考试报名条件由高中、中专提高至大专以上学历。在职的导游职员会时刻有危机意识,主动去提升自已的学历。[4]其次,旅游社和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依托机构要加大对导游的岗前培训,提升职位服务的实质技能,进一步提升导游队伍素质。对第一次办理导游资格证的执业者,旅游行业协会、旅游社和导游服务中心,可组织专业人士和出色导游,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并且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执业。
2.2加大和改变导游培养和在岗培训
导游人才绝大部分源自旅游院校,对于旅游院校而言,应革新教学办法。很多旅游院校“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讲课方法,在当今导游业进步十分迅猛的状况下,显然没能与时俱进。导游专业教学应该打造实践理论实践循环教学的模式,学生在理论学习一段时间将来,进行实践环节,接着又是理论[4]。
旅游社和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依托机构是组织保障导游在岗培训的主体,需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在岗培训贯穿于平时业务和管理中;城市和基层旅游部门要依据旅游市场需要,抓好对各语种导游、景区点导游、文博科教场馆解说员的业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导游技能和专业常识,努力形成导游队伍开放型的进步结构;国家和省级旅游部门重点要抓好在岗培训的规范建设和检查督导工作,继续坚持把导游在岗培训纳入导游年审之中。依据《导游职员管理条例》、《导游职员管理推行方法》需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导游职员每年56 小时培训时间,拓宽思路、更新观念、改革内容、改进方法,大力抓好导游职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尝试课堂培训以外的常识竞赛、技能比赛、现场观摩、典型示范等在岗培训的新形式、新办法,不断提升在岗培训的实质成效。
2.3 加大导游队伍结构的调整和健全
突出强调中级导游的基础和骨干地位,加快改革导游职业等级考核方法,大力促进有肯定实践经验和服务技能的导游进入中级行列,尽快壮大中级导游队伍。加大对特种旅游、专项旅游所需的专业技能导游人才的吸纳和培养,研究打造合适不同执业特征的导游职级晋升规范。看重复合型导游、小语种导游、社会高级兼职导游等不同门类导游人才的培养。借助大专院校外语人才的优势,积极探索校企结合、举办专业语种班、定向培养小语种导游人才;积极吸纳社会专门人才进入导游队伍。对于园林、风景、文物、宗教等旅游景点和红色旅游景区的专业解说职员,可直接授与荣誉性的导游职级。积极探索分类分级相结合、资格考试与社会吸纳相结合、合理流动与相对固定相结合的导游队伍管理体系。[论文网 Www.LunWenData.Com]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