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旅游开发扶贫探索

点击数:773 | 发布时间:2025-01-16 | 来源:www.sccdkb.com

    借助旅游开发对贫困区域进行造血式扶贫,是近些年开发扶贫研究的一个热门。在国内,很多贫因区域由于开发程度浅,从而保存了较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本底条件,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旅游开发被期待为区域脱贫致富的主要推进力。然而,旅游开发能否作为扶贫开发的一种方法,真的起到增加地方财力、降低贫困人口的双重目的,则是由某一贫困区域的具体特点和地方政府的开发方案决定的。以下以湖北咸丰县为例做简要探讨。

    1、咸丰县旅游资源概况

    咸丰县坐落于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西端,自古就是少数民族劳作生息之地。好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文化沉淀,使咸丰县旅游资源在湖北,乃至武陵山区独树一帜。其中,自然景观以山、水、林、泉、洞为主要特点,人文景观以历史遗存、民风民俗而见长,要紧景观及旅游区有四处。

    1、“湖北的大兴岭”――坪坝营生态旅游区

    该旅游区以林海茫茫,物种丰富,山峻洞奇,飞瀑流泉而著称,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是恩施州乃至湖北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最好的区域之一。

    2、“土家族的紫禁城”――唐崖寺土司城遗址

    始建于元朝的唐崖寺土司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城遗址,是湖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唐崖寺土司城遗址为核心旅游景观的开发,将会成为咸丰县旅游商品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溶洞公园”――黄金洞

    黄金洞是鄂西南最为著名的洞穴之一,该洞穴系统坐落于湘鄂渝公路干线咸利公路段58km处。该洞主洞口生在半岩上,势若城门,飞瀑从洞上岩边缘飘落而下,日照生虹。龙潭河从下洞口穿流而过,相映成趣。

    4、“高山平原”――二仙岩

    二仙岩坐落于咸丰西部高山区,距县城32km,山体南北长约7km,东西宽约5km,面积约36km2,主峰海拔1701m,最低处海拔1496m,四面悬崖峭壁,山顶宽阔而平坦,故有“高山平原”之称。这里不只山势奇特,而且水体也秀美,在二仙岩山间洼地中出现很多草甸植被,这类草甸植被区是拓展高山牧业观光农业和生态观光的非常好场合。

    长期以来,因为历史和自然是什么原因,咸丰县经济进步缓慢,居民常见贫困,该县既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湖北12个特困县之一;同时也由于没进行深度的开发,县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保存较完好,为旅游开发提供了非常不错的资源条件。

    2、旅游开发扶贫的可行性

    依据旅游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成功的旅游开发扶贫需要拥有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也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进步的基本条件,实践证明,很多老、少、边、穷区域之所以可以从进步旅游业中走出贫困,有赖于其旅游资源的独特吸引力;二是交通条件需要便利,旅游交通是现代旅游事业的动脉,贫困区域要进步旅游业,需要第一解决好交通问题,让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旅游安全畅快;三是有城镇作依托,任何区域要进步旅游业,需要要有少量的旅游客户资源作保证,贫困区域因其自己经济条件差,当地客户资源极少,因此,在贫困区域进步旅游业,需要依托附近经济发达的城镇获得稳定的旅游客户资源。

    对照以上三个方面的需要,咸丰县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开发是切实可行的,其具体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咸丰县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除前文所述的主要旅游景区外,还有严家祠堂、侗族风雨桥,有土家干栏建筑吊脚楼,土家服装、饮食养生、耕织渔猎、生死嫁娶、拜神逐鬼、戏曲娱乐、工艺制作等土苗风情和文化遗风,使这片土地充满了神秘和魔力,这里的旅游资源,可以用山奇、林茂、水清、天蓝、气爽、民风淳朴,是一片值得开发的绿色处女地。

    2、交通较为便利,可进入性较强

    咸丰县不只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大部旅游资源都集中分布在咸丰县从南到北,宽不过20km,长60km的地带内,基本沿唐崖河展开。该旅游带内有椒石公路和咸利公路贯穿,有朝阳寺水库航运线相连,旅游线路通畅,初成体系。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西部开发“十五”规划推行的重庆至长沙公路的主干道、正在兴建的渝怀铁路,将穿过该县相邻的黔江市、酉阳县;沪蓉高速公路和枝万铁路将从州内挨近咸丰县边缘的地方通过;距咸丰县50余公里的黔江飞机场将要修建,届时将会有直飞武汉、重庆、长沙等地的航线开通。

    3、旅游区位比较优越,潜在客户资源市场广阔

    咸丰县所在的清江流域是湖北乃至华中区域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2004年8月,中国地质大学李江风教授负责编制的《清江流域旅游进步总体规划及优先项目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国家开发银行将依据该规划投资近十亿元,对清江流域进行大规模整体开发。现在地区开发已正式启动,清江旅游线将成为国内要紧的旅游客户资源汇聚之地。咸丰县内旅游资源是清江旅游区的要紧组成部分,潜在客户资源市场广阔,尤其是伴随交通条件的改变,武汉、重庆长沙等特大城市都将会成为其要紧的客户资源提供基地。

    3、旅游开发扶贫的主要方案

    1、健全旅游开发扶贫的管理体系

    咸丰县旅游景区的开发在地域上多以乡为单位进行,因而对于咸丰县而言,要健全旅游扶贫开发管理体系,重点是要打造乡级旅游开发临时委员会。虽然旅游景区最后要实行公司化经营,但在旅游公司创建以前,须有一个临机会构负责旅游开发的具体推行。因此该委员会由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乡政府、乡内各景区管理区、乡各直属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隶是县旅游管理委员会,负责全乡旅游总体规划的推行,各旅游景区规划细节的拟定、审批与推行,与旅游总体规划、推行细节的检查与修订;在旅游公司创建以前,对乡级旅游区的旅游开发行使管理职能,旅游区正式营业将来,其经营职能和具体管理职能由新组建的旅游公司具体承担,对企业的监督职能逐步归口于乡政府。假如直接组建股份公司或原公司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临时开发委员会就完成了其从开发组织到经营组织的过渡使命,可以取消。

    考虑到政府开发资金不足,旅游开发的投资主体势必多样化,因此,宜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由有关方面一同组建的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依据股份组建状况,组建董事会,由董事会聘请旅游专业管理职员担任公司总经理,在县级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具体从事旅游区的建设,旅游商品的开发、宣传、营销、景区经营等事宜。对于股份企业的组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政府主管部门正式下文批准组建股份公司。

    第二,成立准备委员会。由县、乡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会同各方投资者代表,组成股份公司准备委员会,具体负责股份制组建工作。

    第三,认真核实国有资产和其他入股资产,特别注意要委托具备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景区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明确资产现值。

    依据旅游商品的综合性特征及旅游线路的跨地区性,县域内旅游公司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联营,组建集团化旅游公司为可行之举。集团之间的纽带可以是以其中某企业的为母公司对其他公司进行控股而形成,也可以是各乡级公司之间互相参股而形成纽带;最为理想的模式应是:以县、乡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景区无形资产)的代表,对县域内旅游公司进行参股或控股,并与其他县市旅游集团实行联营,把区域旅游企业之间的角逐关系转化为互补关系、共生关系,真的适应旅游经济进步的特殊需要。

    2、旅游开发中一直坚持“扶贫”导向

    县乡政府在主导旅游开发时,需要要进行投资建设中生产消费的引导,旅游开发建设物资和人力尽可能就地取材;同时要加大行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行业关联度,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防止资金外流,发挥旅游投资的乘数效应。具体旅游开发扶贫方案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1)拟定旅游扶贫规划

    第一要将旅游扶贫作为一项要紧举措纳入扶贫计划,拟定有益于贫困人口的旅游开发政策,为旅游开发扶贫创造好的政策环境;大力争取国家旅游扶贫开发基金,推行社会文化教育项目,组织期望从事旅游行业的人进行行业培训,引导其参与旅游商品的综合生产。

    (2)增加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业的机会

    在合理规划的首要条件下,为景区内贫困农户加入家庭旅游服务提供基本条件;优先安排当地青年在餐馆、宾馆和景区培训和就业,景区、景点清洗卫生、个人摊点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机会;给贫困家庭提供贷款,使其有启动资金参与到旅游业中来。挖掘民间工艺,制作旅游工艺品。引进国内其他地方的民间工艺,借助咸丰县当地丰富的资源生产旅游产品。拓展贫困人口工艺技术培训机构,传授工艺品制作技术,提升贫困人口生产水平。

    (3)增强农业与旅游业的关联度

    调整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大力进步旅游农业,增强农业与旅游业的联系。大力拓展茶、中药材、干果、鲜果生产,为旅游产品市场提供绿色山野食品。进步粮、油、烟、羊、生猪、家禽等传统农业商品生产,提供旅游餐馆和家庭旅馆。在县城区和景区周围开发为城镇旅游服务的蔬菜、花卉、禽、蛋及观赏性动植物生产基地。以旅游为依托,打造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产”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交流农业生产、手工艺品生产与旅游市场之间的联系,运行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向贫困户实行打折倾斜政策,解决贫困农产的市场销售问题。

    旅游开发扶贫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进步模式,对于特定的贫困县市,只有依托自己特点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县域经济总量增长和消除贫困人口的总体目的,健全旅游开发扶贫管理体制,一直坚持旅游开发的“扶贫”导向,才能真的发挥旅游开发的扶贫功能。

    (注:本文是湖北教育厅资助项目(B200604012)和中国地质大学年轻人基金项目(CUGQNW0616)的部分成就)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