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化学复习要点总结

点击数:375 | 发布时间:2025-03-02 | 来源:www.plxgn.com

    一轮复习中,考生依据课本对入门知识点和考试知识点,进行了全方位的复习扫描,已建构起高考考试基本的学科常识、学科能力和思维办法。二轮复习是承上启下的要紧一环,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依据考试大纲,落实重点,突破难题,找准我们的增长点,提升复习备考的实效性。智学网为你整理了《高中三年级化学复习要点总结》期望可以帮你学习!

    高中三年级化学复习要点总结(一)


    化学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10个)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地方、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需要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含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水平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容易见到元素的单质及其要紧化合物(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

    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l3Fe3、Fe2、Mg2、NaOH、Cu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

    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

    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

    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有机化学基础(6个)

    ①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主线)

    ②同分异构体

    ③化学式、电子[转载]2024年高考考试化学复习指导:高考考试常常考查的要点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

    ④几个典型反应(特点反应)

    ⑤有机反应种类

    ⑥信息迁移

    化学实验(7个)

    ①常用仪器的主要作用与功效和用法(主如果原理)

    ②实验的基本操作(主如果原理)

    ③容易见到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含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采集办法)

    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办法(安全意识培养)

    ⑤容易见到的物质(包含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离别、提纯和辨别

    ⑥运用化学常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或评价实验策略。(这些型题早晚会考)

    ⑦依据实验现象、察看、记录、剖析或处置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剖析处置数据这几年没考,但要关注这个问题)

    化学计算(7个)

    ①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②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③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④借助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⑤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⑥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

    ⑦混合物的计算

    高中三年级化学复习要点总结(二)

    1、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字母Ω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些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不饱和度的计算办法

    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普通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借助公式

    Ω=(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马上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

    (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含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它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

    (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的有机物,可先将卤原子化为氢原子再应用公式;

    (4)对于碳的同素异形体(如C60),可将氢原子数视为0,然后应用公式。

    2.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时

    (1)Ω=双键数+叁键数×2+环数,即一个双键和一个环都缺一个氢,一个三键缺两个氢。苯环可看作一个双键加上一个环,其不饱和度为4;求出不饱和度后,借助公式的变形氢原子数=碳原子数×2+2—不饱和度×2可算出氢原子数;

    (2)结构中含有N、P等三价原子(不包含硝基或磷酰基),计算出不饱和度后,应在得到的氢原子数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数目;结构中含卤原子,得到的氢原子数应减去卤原子的数目。

    2、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

    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并求出有机物的不饱和度。依据所得到的不饱和度作出大致判断。

    2..剖析已知的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基本种类。通常来讲,一个不饱和度能对应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醛基)或一个环;而当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于4时,第一考虑苯环;然后再剖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的量等”,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3.确定碳链的结构和取代基的地方。特别应该注意分子中的对称原因,如题目中给出的“有几种一卤代物”“有几种不同环境的C、N原子”等,从而确定异构体的结构。

    4.对得到的异构体进行检验,确认其分子式与原有机物相同且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3、基本有机反应种类

    1.取代反应

    概念:有机化合物物遭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说明:一个取代反应的势必满足A(+B)=C+D的形式,即反应物可能没有多种,但生成物至少有两种;高中阶段所学的卤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种水解、氨基酸成肽键、醇的分子内脱水等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

    概念:有机化合物中的重键被打开,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的反应。

    说明:加成反应中有机物不饱和度一般会降低(双键异构化成环的反应除外),容易见到的加成反应有:加氢、加卤素(注意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加HX、加水等。

    3.消去反应

    概念: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或原子,从而提升其不饱和度的反应。

    说明:消去反应的生成物势必多于两种,其中的一种总是是小分子(H2O、HX)等。高中阶段里所学的两种消除反应(醇、卤代烃)都是β-消除反应,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势必存在β-H原子,即官能团邻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对称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时总是会有多种反应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4.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有机反应中,得氢或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失氢或得氧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

    说明: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一般只针对参与反应的有机物,而不讨论所用的无机试剂,因而在有机反应种类中二者是分开的。容易见到的氧化反应有:加氧气催化氧化(催化剂为Cu、Ag等)、烯烃、苯的同系物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和环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2的反应等。高中阶段所学的还原反应有醛、*的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

    5.聚合反应

    概念:将一种或几种具备简单小分子的物质,合并成具备大分子量的物质的反应。

    说明:高中阶段所学的聚合反应包含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前者指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后者指多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二者大有什么区别在于是不是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