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美国的计算机产业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政府起了要紧用途。美国政府对计算机产业的支持
之所以可以产生明显的成效,重点是政府职能明确,不断依据产业进步需要调整支持方向,改进资助体系和管理。总结美国联邦政府支持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的经验,对国内政府支持产业技术进步有着要紧的借鉴用途。?
1、美国政府对计算机技术进步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政府一直是计算机技术的强有力支持者。按1995年不变价计算,1976-1995年间,联邦政府对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由1.8亿USD增加到9.6亿USD,增长了5倍。其中,基础研究投入由6500万USD增加到2.65亿USD;应用研究投入由1.16亿USD增加到7亿USD。联邦政府资助中约35-45%投向大学,其余55-65%投向政府实验室和产业界;政府基础研究资金的70%投向大学。联邦政府还对其他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研究给予资助。联邦政府对与计算机研究有关的其他技术和电子工程研究方面的投入由1972年的不到10亿USD增加到1995年的17亿USD,占联邦总投入的比重由5%增至7%。
联邦政府从其职能出发决定资助方向,政府资金主要投向以下几个方面。?
重点支持长期的基础性研究?
美国政府在长期基础性研究和共性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发挥了要紧用途。长期基础性研究的特点,一是其效益总是在短期内没办法显现出来,风险较大。尤其是在产业进步初期,企业没实力进行如此的研究工作;二是其应用范围总是比较广泛,一家公司没办法完全借助,而且又无力阻止角逐者借助其研究成就。因此,产业界较少对长期基础性研究进行投资。?
美国联邦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的长期基础性研究的资助项目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政府资助的计算机AI技术研究开始于70年代早期,直到1997年才研制出可以成功辨别持续性语音的个人电脑。与此一样的是,国防基金从60年代就开始资助可用于三维图像的基础性系统研究,直到90年代才形成消费性商品。尽管这项成就在高性能仪器中早已开始应用,但近些年才广泛应用于医疗、娱乐及国防产业。?
资助计算机研究的基础设施?
联邦政府在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点用途,为美国进步计算机产业提供了源源持续的人才。?
1.为产业进步培养了很多人力资源?
联邦政府的资助计划培养了一大量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生和出色研究职员,为计算机和电子工程的进步提供源源持续的后续人才。国家科学基金的数据表明,1985-1996年间,获得联邦资金资助的计算机和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比率从14%增加到20%。联邦政府对研究生的资助主要采取助教奖学金的形式,助教奖学金占总资助额的75%以上。1985年到1995年,全国最好的计算机系里,如MIT、卡内基·梅隆、加利弗尼亚大学勃克力分校等的计算机和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中约有56%得到了联邦政府的资助,其中一半是助教奖学金。1997年,斯坦福大学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专业27%的研究生获得联邦政府资助,50-60%的博士得到资助。同时,政府资助的一些大型研究项目还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
2.为大学教育和研究提供了好的设施和设施?
配备和维护研究的硬件设施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普通的大学非常难筹集到这笔资金。联邦政
府采取多种形式来支持大学购买计算机设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为大学教学提供计算机设施;另一种是通过资助特定研究项目为大学提供精良设施。?
联邦政府在支持大学研究设施方面的主要贡献,一是支持打造大学计算中心,资助大学计算机系拓展研究工作。国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NSF”)于1956年就开始了为大学提供普通教学和研究用计算机的资助计划。该计划每年提供的资助金额增长非常快,1958-1970年间,共资助了66,00万USD。60年代,国防部高级项目处重点资助了少数几个基础好的大学计算机系(如MIT,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拓展专门项目研究,资助项目的大多数资金用来采购设施。据估计,60年代,全美大学中约一半的计算设施是由政府机构资助提供。1981-1995年间,联邦政府资助了计算机科学系研究设施采购的65%,1985年高达83%。在电子工程方面,联邦政府的设施资助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982年为75%,1995年为60%。NSF启动了两套专门为计算机科学系提供设施的计划:计算机研究设施计划和一个愈加广泛的协作实验研究计划。?
二是研制高性能计算设施和建设互联网设施。80年代中期,政府资助了IBM701等高性能计算机
的研制,造出了供研究职员进行各种研究用的大型计算机系统。1985年,NSF启动了一项打造超级计算机中心的计划,资助打造了5个全国范围的计算机中心,为那些不可以在普通计算机上进行的高级的、运算复杂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后来,这类中心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早期试验场,还对一些计算机科学系的教学起了要紧用途。同时,这项计划还带动州、私人部门出资在其他大学打造超级计算机中心。?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政府加强对互联网设施的资帮助度。1973年起,NSF着手进行一项科学互联网的计划,每年提供60万USD到75万USD为大学的研究职员打造计算机互联网。?
支持借助高新技术的大型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联邦政府有效资助了大型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项目。DARPA支持了计算机间相互联结的分批转换互联网(ARPANET)的研究项目。这项研究促进了有关入网协议、分批转换及路线安排等项研究。同时也推进了对大型互联网管理模式的开发研究,如,域名系统及开发邮件等。DARPA的研究成就显示了大型分批转换互联网的价值,促进了其他互联网的开发。NSF互联网的打造形成了互联网的基础。政府通过资助大型高新技术应用系统的开发,把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者汇聚起来一同打造共用的实验室,交流思想,从而创造出一支有能力最后推进技术进步的研究力量。如,50年代的SAGE项目组织了来自MIT、IBM及其它研究实验室的研究者,整个项目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革新思想,现在在计算机行业已经获得广泛认同的想法都是当时提出来的。很多计算机行业中的先驱人物也从50-60年代的控制计算机系统项目中获得了经验,后来这类人在代表着计算机及通讯事业新兴的公司及实验室中工作。SAGE的影响在后来的几十年中才逐步显现出来。?
架构大型应用系统的实践表明,有的研究并未必直接致使某一项技术的革新,而是致使开发与技术推广。应用开发是对已经研究出来的技术进行剖析和合理组合,形成新的应用系统。如,打造大型应用系统的研究项目就是把电子通讯系统的原理应用到ARPANET项目开发中,形成了互联网技术的基础。?
对产业技术的早期资助?
20世纪50年代,联邦政府资助了绝大多数计算机技术的研究。那时,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研究
开发的资助超越工业界R&D投入的3倍,几乎覆盖了整个计算机界的研究与开发。直到1963年,政府还资助着IBM计算机R&D的35%,Burroughs企业的50%,Control-Data企业的40%。从60年代末开始,由于整个计算机行业飞速发展,政府对计算机R&D资助的比率急剧降低。直到70年代中期,政府资助仅占计算机R&D投入的25%,1979年达到战后的最低点15%。伴随新项目的启动和里根执政时期的国防建设,1983年,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研究的资助比率又有回升,约占20%。?
美国政府对产业界的资助重点放在推进技术商业化方面。一是对产业界早期研究的资助。政府对企业实验室提出的一些有市场前景的技术给予资助,将它推向商业化。比如,IBM最早提出了有关性数据库的构想,但IBM考虑到这项技术构想可能对自己已经成熟的商品导致潜在的角逐威胁,没继续进行商业化研究开发投入。而NSF资助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对这一构想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它推向商业化;二是支持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有的研究开发具备商业价值,但是共性技术,单个企业很难研究开发,或者企业担忧很难控制角逐者用技术成就。IBM最早开发了RISC,但直到DARPA资助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及斯坦福大学进行深入研究时,RISC才达成了商业化。该研究是作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项目的一部分来进行的。后来很多公司把以RISC为基础的商品引入了市场范围。?
联邦政府的资助对革新起到要紧用途?
联邦政府的资助计划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据统计,1993至1994年间,美国全国共批准了1619项与计算机产业有关的专利。尽管这类专利的所有者75%是美国企业,但它们所引用的论文大多数是由大学或政府的研究职员写作的。在按资助来源分类统计的论文中,51%的资助源于联邦政府,37%来自产业界的资助。政府资助中NSF占22%,DARPA占6%。尽管这类数据仅限于两年的专利统计,但反映出联邦所资助的项目,尤其是在大学里进行的资助研究,推进了计算机行业的技术革新。?
2、美国政府在计算机产业技术进步各阶段中的主要用途?
政府在计算机科技进步过程中有哪些用途,随计算机产业成长和进步阶段不同而变化。?50年代——计算机技术进步的初期阶段,政府的主要用途是用户和资助者?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