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69.6;C924.2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国内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目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付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依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34%,超越全球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达到和西欧发达国家一样的人口老龄水平。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给国内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比如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本钱上升、储蓄率减少、经济增速降低、养老金缺口扩大等一系列问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应付老龄化问题方面也需要承担支柱用途。金融应付老龄化社会问题可以分为:养老金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两个方面。养老金金融的对象是中年轻人人群,目的是积累养老金资产并保值增值,是从需要端帮助老年人解决收入问题;养老产业金融的对象是养老产业,目的是为养老产业和服务提供投筹资支持,从供给端扶持养老产业的进步。
1 金融应付老龄化社会的近况
根据OECD组织的分类办法,国内也已初步打造了分别以国家、单位和个人为主体的养老金体系,养老金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方兴未艾。
1.1打造了基本养老保险规范,达成广覆盖和保基本
基本养老保险规范包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统筹办立。运行方法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采取现收现付模式,由用人单位根据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薪资总额的比率缴纳,用于退休者的养老金发放;个人账户采取积累制,由个人工作期间根据国家规定的本人薪资的比率缴纳,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国家规定计息。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加好友数为3786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好友数为50847万人。
2016年全国平均待遇为每月2300元左右,使得待遇水平可以基本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存活需要。
1.2初步打造了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对单位职工养老进行补充
2014年5月1日,国内开始推行《企业年金试行方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方法》。
2015年3月27日,国务院通过《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方法》,明确职业年金规范。这两者规范设计基本一样,其中,企业年金由企业依据自己状况自愿打造,企业和个人一同交费,享有税收递延打折。职业年金是以机关事业单位职员为对象的规范,所需成本由单位和员工个人一同承担,费率分别为薪资的8%、4%,交费基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基本养老保险交费基数一致。截至2016年年末,国内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已达11074.62亿元。
1.3探索拓展个人税延养老金计划,为个人养老提供额外保障
个人税延养老金计划主如果为个人提供额外的养老金,形式多样。其设计目的是为不可以参加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的职工或收入较高者提供一个额外的养老储蓄保护。其特征是国家提供税收打折,个人自愿参与。如美国IRA(个人退休账户)2015年50岁以下参加者交费税前列支额度为5500USD,50岁以上参加者为6500USD(但在参加者领取时缴纳所得税),同时,IRA后续产生的资本利得、红利、投资收益也不包含在应纳税所得额中,除此之外,IRA账户资金具备免税继承的特质。在此政策勉励下,2015年年末美国IRA计划资产规模达7.32万亿USD,占GDP比重达到41.9%,覆盖了30%以上的家庭。现在,国内对第三支柱个人补充养老保险,已经明确税收递延的政策,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进步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建议》提出“推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但现在具体操作性细节尚未颁布。
1.4养老金融商品不断拓展,为养老资金保值增值提供有利保障
近年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养老金融商品。比如,部分银行针对老年推出包含健康管理、财产保障、法律顾问等符合老年顾客需要的综合金融服务策略,甚至设立专业养老金公司受推广托管理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资金;保险公司设立专业的养老险公司、开发养老保障商品,包含股票型、债券型、偏股型、偏债型等多个投资组合;除此之外还有保险公司拓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试点业务。为规范和促进养老金融的进步,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2016年3月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进步的指导建议》(银发〔2016〕65号),强调“金融业要大力推进组织、商品和服务革新,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养老范围金融服务需要,提高居民养老财务储备和养老服务支付能力”。
1.5?B老产业金融方兴未艾,从供给端扶持养老产业的进步
养老产业的投筹资存在周期长、规模大、收益稳健的特征,国内养老产业的筹资途径比较单一,过分依靠银行筹资。现在,来自不同行业的投资者开始涉足养老住宅建设和服务运营市场,如万科、保利等房产公司定位帮助性保养维护公寓,满足独立老人、需护理老人、失智老人等各类老龄人群的需要;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打造养老社区、内设医务室并配建二级康复医院,探索打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金融业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居民养老储备不足,养老产业金融进步缓慢等问题。
2.1基本养老金缺口持续扩大 伴随国内社会渐渐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完全依赖社会统筹代际转移的方法来进行养老储备已经不够了,基本养老金缺口将会愈加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若剔出6511亿元的财政补贴,2016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收入支出缺口高达3307亿元。因为养老金的筹集主要依靠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参保人数的增速将会持续低于离退休人数的增速,也就是说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将会持续下去。
2.2企业和个人基金积累型的补充养老金计划进步不足
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共有7.63万家企业打造了企业年金计划,但参保人数仅有2325万人。从参加企业的结构看,主如果央企、国企、外资企业与一些经营情况较好的民营企业,而中小微型企业打造企业年金政策的较少。同时,个人税延养老金计划多年来处于政策推进过程中,但都未落地。究其缘由主如果个人税延养老金计划涉及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人社部等多个部委,协调推进起来困难;尤其是国内现行个人所得税是分项税制,且对退休薪资或退休金予以免税,与“将个人递延养老金的所得税递延到退休后再交纳”存在矛盾。
2.3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存在不足
在支持养老产业方面,多数服务仅停留在放贷层面,有关的配套投筹资服务紧急不足,金融商品类型较少、筹资途径较为有限,没办法满足养老社区长期、多样化的筹资需要;国内养老产业运营尚未形成稳定有效的盈利模式,收益具备较大的不确定性,如多数涉足医养结合范围的企业现在仍然处于“花钱”阶段,尚没办法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投资和退出方法,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紧急不足;用地政策及税收等配套政策不完善,存在没办法通过资产抵押以获得信贷的问题。
2.4养老金市场化运营程度不够,保值增值的重压较大
近年来,伴随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飞速发展,与个人税延养老金的渐行渐近,单位和个人自行积累的养老金对保值增值的需要日益增加。从国际经验看,养老金通过资本市场达成保值增值,是资本市场的要紧投资者,其中投资于股票、VC、PE等股权类商品的比率高达60%。但从国内状况来看,国内服务养老金融的证券类商品相对稀有、基金类和信托类商品几乎还是空白,以房养老还在试点,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有限。
3 政策建议
3.1建议成立“强积金”银行,作为国家对第二支柱社会保障的支持
在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范围,国内已经开始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逐步推行职业年金政策。同时,国内为提供住房保障和补充养老还打造了住房公积金规范。这两种规范都是国家主导,且都是补充社会保障的性质,享受所得税税前扣减的打折政策,运作方法也比较类似,完全可以由国家授权一家机构统一管理,达成规模效益。为了提升社会保障资源的借助效率,建议将两者合并,并成立“强积金”银行。成立一个完全运作保障基金的银行机构,既能够设立存款账户吸收单位和个人缴纳的资金,又能发放住房公?e金贷款及投资金融商品。从暗转到明,有益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3.2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养老储蓄及保险商品的收入减免所得税,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进步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建议》提出“推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建议在此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养老储蓄及保险商品的收入减免所得税,即增加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扣减项,对在肯定金额或在收入肯定比率以内的个人投资储蓄养老保险商品达成减免所得税。这个金额或收入比率限制可以设定在1000元或收入的10%,以两者孰低者为限。实行上述结构性减税既能够减税,提升职工的消费倾向;又可以鼓励和支持个人投资补充养老保险,提升国内应付老龄化社会的水平。
3.3定向发行特别国债,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问题实质上是在规范转轨过程中政府借用资金发放退休职员薪资的问题。依据“哪个管理,哪个负责”的原则,应由政府负责解决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因为财政资金直接弥补个人账户空账的可行性不强,建议政府通过定向发行特别国债,做实个人账户。即每个人的个人账户空账资金对应特别国债,不仅能够锁定个人账户的收益率,而且可以减轻国家直接做实个人账户的财政重压。
3.4提升金融业对养老金金融的服务力度
应打造多层次的金融业对养老资金的服务体系,鼓励银行打造专业的养老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发挥受托和投资管理的协同优势、基金公司打造目的日期基金、目的风险基金,匹配生命周期风险和收益特点。应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方法,扩大委托投资比率,但应限制投资风险较高的信托计划、非保本投资理财等非标资产与杠杆较大的金融衍生商品等;应扩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权益类投资比率,放开国外投资、参与股市和债市一级市场长期投资的权限;应健全企业年金和个人税延养老金计划商品线、逐步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匹配不同风险偏好;适合进步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增加老年人的养老储备。
3.5增加金融业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政府筹资担保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项目提供金融支持;设立专项养老服务基金,探索以市场化、商业化方法投资养老产业;鼓励养老产业公司在主板和新三板挂牌、发行养老专业债券;支持银行革新抵质押方法,对养老产业公司发放应收账款、动产、常识产权、土地用权等抵质押贷款;引入房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投资养老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