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规范,进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达成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进步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途径。而这类惠农政策的推行要依赖农业金融支撑政策的配套,目前,国务院给予了广西沿边金融改革打折政策,应当充分用好、用活政策,因地制宜的大力进步老、少、边、山和沿海沿边区域的各类金融组织,打造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革新金融商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持续、健康的进步。深入研究革新金融支农商品研究,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县域金融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和对存在问题的研究,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1、文献综述
关于财税金融支持农业进步的的研究成就颇丰,而关于金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研究近年来也在拓展。李炜、李锦华(2014)觉得,国内农业农村经济自己的特征,决定了农业金融只有得到财政政策的支持,才能达成风险的有效控制,转化为支持农业进步的现实资金力量;财政支农政策需要充分借助金融工具才能达成效应放大,两者具备显著的协同效应。吴少新(2016)消除农村筹资担保法律障碍,打造土地金融规范及监管体系,明确由政策性土地金融机构办理土地用权抵押业务,保障土地抵押业务的规范性及农民存活权益。赵晓欢(2016)提出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三农”与地区协调进步、社会保障、节能降耗与生态保护进行不同对待,着重对生态范围与自主革新范围的改革,运用结构性的对策,进一步加强对要点市场的投入,促进机制的改革与革新,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楼文龙(2016)觉得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进步的要紧原因。他建议进一步健全农村支付结算体系,有效缓解农村区域为金融机构拓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造条件。窗体底端于铁 李万超(2016)作为促进合作性金融进步的“市场载体”既能够是新生的合作性金融组织或机构,也可以是依托现有组织或机构的金融商品革新,而后者在现阶段具备最强的实践操作意义。吴秋红(2016)觉得在新正常状态下,重点支持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与产业特点鲜明、运行机制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综上所述,虽然近年来有关专家对农村金融支农范围进行了不少成功探索,但关于少数民族区域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论述和研究不多,本文从这方面加以探讨。
2、少数民族?h域金融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亟待更新
少数民族区域大多资源丰富,但因为社会进步历史是什么原因,相对欠发达,人才匮乏、观念较为守旧,思维落后。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革新思维,走出去,请进去,打破常规看问题,打破求稳不出错的正绩观,才能弯道超车飞速发展,才能根本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点进步问题。
(二)打折政策落实不到位
好的政策重点是要落实,各地因经济进步不平衡,欠发达区域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有关政策尚未落实到位或者仅有部分落实,同时也还存在政策没用足的问题。要防止一阵风或者跟风跑,更要杜绝的是地方政府的长官意志和不好的政绩观。中央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三农”也做出了要紧论述。应该乘十九大的东风,抓紧惠农政策的落实。
(三)担保规范亟待健全
民族区域农业企业进步缓慢,因而得不到地方金融机构的喜爱,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保险规范不落实,金融机构风险大,金融机构只想做“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的事。因此需要打造完善农贷保险规范和设立由财政支持的农贷基金,接通农业企业、农户与银行最后这一米线。
(四)支农金融机构资本金充足率尚须提升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主导用途,让他们可以解开锁链跳舞;调动商业银行支持调整结构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融通资金支持农业进步。要重点支持农业科技企业的进步;支持农商品深加工企业、绿色商品的开发生产;因地制宜的支持特点农业的进步,有目的的塑造一村一品牌,县县有特点的支持模式。
(五)造血功能有待提升
少数民族县域经济进步与发达区域相比,可以看出差距。详见下图:少数民族县财政收入5年来都在4个亿左右徘徊,增收之弱。工业欠发达,财政欠收,而刚性支出逐年增长,基本处于吃饭财政状况。结论显示民族县域工业欠发达,财政增收乏力。
因此,要想达成农业供给侧的调整,只有拓宽筹资途径,除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土地流转外,最直接、最迅速、效果最好的就是借助银行贷款。
3、恭城瑶族自治县金融机构面临的困难
(一)县域金融机构力量薄弱
恭城瑶族自治县90年代末期伴随金融机构在乡镇网点的降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从恭城瑶族自治县撤销了支行,使得原本金融体系就薄弱的少数民族县,愈加削弱。至此,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即成为主力军平分恭城县金融天下。二十多年来,农商行、农行发挥了支持“三农”的主力军用途,在支持农业产业稳步进步,获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5年将来建设银行恢复县支行,近年来国民村镇银行也进入本县。但总体来讲,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因为农商行规模小、资本充足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弱,面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地区如火如荼而产生的资金需要,看上去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县农业银行近十年多来年在信贷投向上,支农资金部分外移它向,使得该县本来就弱的农商品加工工业处于负荆前行步履为难,进步缓慢;特别是种植柑橘的果农在遭遇黄龙病的打击后,缺少资金支持调整种植结构,出现了土地丢荒,年轻人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空巢现象,这都与没资金支持密切有关。 (二)支持农业范围的贷款比率较低
现在,恭城全县服务农业金融商品比较单一,支农服务途径较窄,而农户、农业法人贷款需要旺盛。以农业银行恭城县支行为例,据县农业银行2012年至2016年存贷款数据显示:从下图可以看出,县农行在支持农业法人三年贷款余额不足30万元,2015年至2016年全年没发放过农业法人贷款,显见支农资金已经外移它向。
据笔者做的农户贷款需要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98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农业生产贷款需要的农户为68%,期望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占40%,1-3年的占44%。资金需要量在3-5万元的占28%,5-10万元的占25%,10万元以上的占24%。其中觉得从银行贷款困难的占29%。有40%的农户是向私人借款。觉得向银行借款难的重要原因有:农业收入低,担忧没办法归还的占55%,缺少抵押品和担保人的占23%,觉得手续繁琐,审批时间长的占65%,觉得贷款政策不透明的占21%,觉得贷款利息高很难承受的占34%。农户觉得银行应该增加贷款量的占42%,增加信贷品种的占34%,提升流动资金贷款比重的占20%,简化贷款手续占47%。
(三)贷款有效抵押不足,农贷风险较大
因为新型农业主体是在农村贷款,抵押物少且变现困难,再加上农业受市场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风险难控制。比如:恭城栗木镇的毛家寨金燕子水果种植基地,负责人陈某是当地农民,个人创业,在栗木镇的毛家寨承包土地种植沙糖柑等各种果树,历经多年经营,现有规模约1000亩,总投入约1200万元,在农商行有保障贷款400万元。果场经营是上升期,经营者也有扩大经营的想法,但因为该户没符合规定的抵押品,且保证人保证资格有限,至使贷款金额不可以得到增加,使得果场进步停滞不前。
(四)农村“二权”抵押贷款试点很难推行
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遇见了非常大的困难,一是办理林权贷款手续较为复杂,用于抵押的林木价值评估困难程度大,信贷员实地调查难。二是林木受自然灾害、失火风险大。现在恭城县尚未成立林权买卖中心,林权处置也存在困难。同时农民住房抵押困难程度也非常大,缘由是农村房地产尚未明确登记部门,农村房子处置难,非本村住户又不可以购买等。
(五)新办小型微利农业企业会计管理不规范
据悉,全县有水果加工个体农业企业500多家,大部分为手工加工式的作坊,老板经投资理财务是一人,平常不重视会计资料和会计账务的完善,资金出现困难向银行借款时就出现不可以提供账务情况有关资料,银行支持过程中很难把握贷款需要与贷款风险。
4、加强少数民族县域金融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思路
(一)强化宗旨意识,塑造“支农进步好银行”的品牌理念
加强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的宣传力度外,对于交通不便的边远村镇,应成立服务三农小分队,走村到户的上门服务,借助展板、宣传折页等宣传本行金融商品,增强农民对银行有关业务的认知,解决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而遇见资金短缺瓶颈。强化宗旨,加强贷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县域金融的宗旨之一就是切实承担起金融支农责任,或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投放到农业,在“三农”产业中择优支持,确保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达成涉农信贷总量持续增加,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三农经济进步的推进用途。
(二)??新信贷商品及服务方法,探索服务“三农”新渠道
为了加强服务“三农”力度,依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积极拓展信贷商品革新,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对平稳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提升农商品流通效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的信贷需要优先安排信贷资金,要打造金融品牌效应,因地制宜的塑造品牌商品,拓宽服务“三农”各项目途径,对现有金融商品不断健全更新,更好的服务“三农”顾客。
(三)加大农业保险商品的开发,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打造“三权”抵押质押流转规范和搭建流转平台,增强农户和农企变现能力,解决变现难问题。探索打造多层次的农业保险机构,积极拓展农业保险业务;通过政府补贴或委托代理的方法,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原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打造农业保险、大宗农商品期货和信用登记系统,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四)引导企业拓展惠农资金借助的“网络+公司+农户”模式
在信息互联年代,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方法,塑造网络销售平台,由政府牵头组织并引导由金融机构贷款给公司,公司指定种植品种,贷款给农户购买种子、肥料,生产,商品出来后由公司包销,形成一个产供销的产业链。由此,一方面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其次公司+农户也得到了各自的利益。金融机构要深入调查,拟定进步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贷款业务进步规划,明确最近及中长期进步目的、进步重点及进步手段,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县域进步龙头企业贷款业务进步规划,有目的、分步骤地推行进步策略。要加大对于小型微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建全健全财务规范和财务档案资料。
(五)坚持因企因户制宜的原则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学会有贷款需要的中小微型企业和农户的资产、负债、抵押、经营效益、进步潜力的经营状况等状况,灵活选择贷款方法及信贷支持方法,提供更好的筹资和结算服务。同时推行不一样的营销推广方案,提供不同的信贷服务和相应的贷款管理方法,不断优化贷款结构,提升贷款水平,有效防范贷款风险,促进支农信贷业务的可持续进步。同时,加大对农户诚信教育,提升农户贷款到期按时偿还的诚实诚信的意识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