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国内农商品出口的影响

点击数:552 | 发布时间:2024-11-26 | 来源:www.xtxh1.com

    摘要:中国加入WTO将推进农业参与全球化角逐,在为中国农业进步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将使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目前,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已无法避免,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业更容易受其影响。本文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入手,对绿色贸易壁垒理论进行概述,下面,联系国内农商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近况,分析了国内农商品受阻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和国际缘由。最后,从国内农业进步的实质状况出发,针对绿色贸易壁垒,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绿色贸易壁垒;农商品;绿色商品

    1、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1、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

    从广义讲,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理由和目的,为限制外国产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说,绿色贸易壁垒事实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指标,复杂的卫生检疫规范或使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规范,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产品的进口。

    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种类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含以下五类型型:

    (1)绿色技术指标。绿色技术指标是通过立法方法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指标,限制海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指标的商品进口,对贸易推行限制。这类标准都是依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发达国家来讲,是能达到的,但对于进步中国家来讲是非常难达到的,因而必然致使进步中国家的商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以外 。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根据肯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商品不但水平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用、消费、处置过程中符合环保需要,不风险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风险极 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买家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商品结构使用清洗的工艺。

    (3)绿色包装规范。“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借助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进步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规范。绿色卫生检疫规范是打造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手段不只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指标。因为各国环境和技术指标的指标水平和检验办法不同,与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指标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成本内在化以减少外部经济成效使本钱与效益尽量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方法。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成本计算在本钱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本钱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紧急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进步中国家,以减少环境本钱,使进步中国家的环境本钱因此而提升。

    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及推行条件

    (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绿色贸易壁垒具备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备的特点: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备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买家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进步的历史时尚,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备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备广泛的保护倾向,不只对商品本身的水平,而且对商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后处置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商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范围,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法上具备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产品水平、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规范,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常常变化,使外国产品很难应对和适应。其目的是借助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很难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很难应对和适应,但又不容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定形式上具备合法性。大部分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推行,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推行动植物卫生检疫手段协议》,同时,各国还制定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推行的609条约。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定的绿色贸易壁垒手段会伴随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升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的国家规定,当某种具备绿色标志的商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越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需要就会做出提升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推行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手段,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具备推行壁垒的条件。到现在为止,推行壁垒的主如果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如果进步中国家如中国。这主如果由于:

    ①绿色贸易壁垒主如果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升农商品的市场准基础知识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规范规定为0.2——0.3ug/kg,这个标准不止是国内就是欧盟本身也非常难达到标准。

    ②推行绿色贸易壁垒要具备健全的测试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需要辅以一流的测试设施、测试技术与高素质的测试职员。具备一流的测试技术、设施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类型,与最大限度的提升限量标准,如此就能对低测试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2、国内农商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近况及缘由剖析

    1、国内农商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近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国内己经拥有相当的农商品竞争优势,在水稻、蔬菜、水果和畜商品、水商品、茶叶等方面具备较大的比较优势。国内以进步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好的规范条件为国内扩大出口、进步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不是阳光灿烂,作为国内具备相对优势的农商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近年来虽然国内农商品的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但农商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出口总增长速度,究其缘由,除去国内出口的农商品主如果初级商品、商品附加值低以外,农商品出口屡遭海外绿色贸易壁垒是另一大主要原因 。

    自1996年8月起,欧盟成员国相继停止从国内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国内有关部门和企业按欧盟法规进行了全方位整改,并于1997年同意了欧盟兽医代表团的考察。代表团考察报告对国内的有关工作给予了充分一定,但欧盟只做出了恢复从国内3家工厂进口兔肉的决定。1998年9月、1999年6月和1999年十月,欧盟兽医代表团先后三次来华考察。2000年5月,欧方公布决议,认同国内山东、上海可以对其出口禽肉,但未批准国内加工厂注册。2001年欧方专家来华考察国内动物及动物源性商品残留物质监控体系,随后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国内残留监控体系的片面的、不切实质的考察报告,致使国内冻鸡出口降低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别降低了20%和29%。

    近年来,很多进口国更是加强了对国内出口农商品的测试、检疫力度,这又在非常大程度上增加了国内农商品出口的困难程度。2002年日本对国内青岛的肉鸡商品检疫项目增加了10个指标,对蔬菜农药残留化验测试项目,由入世前的4项增加到46项;韩国对国内出口蔬菜的测试仅农药残留的测试指标最高时就达200多项;欧盟对国内茶叶的测试项目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测试增加到62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以担忧输入病虫害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人造圣诞节树等人工木制装装饰品,仅此一项禁令将会干扰中国对美国上亿USD的出口。

    2、国内农商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是什么原因剖析

    使国内在经济进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紧急。因此在一定量上破坏了农商品的生产环境,同时因为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法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1)国内农商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缘由剖析

    ①国内环保意识淡薄,缺少绿色经济观念。国内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升,但因为国内环保意识淡薄,没准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手段,导致农业的污染也日趋紧急。工农业导致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用途于农作物,使农商品遭到污染,致使“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除此之外,因为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致使食品后续污染问题紧急,导致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旧存在的情况。然而,现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打造了环境标志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要紧跳板,但国内企业并没作出积极的反应 。

    ②国内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国内已有些国家标准中,使用国际标准和海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指标紧急缺少。除此之外,海外标准在产品开发阶段就已开始拟定,而国内的规范拟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严格的规范制约严重干扰了国内农商品的品质。其次,国内农商品要进入海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忧认证会减少价格角逐能力,导致认证不积极,常见存在侥幸的心理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国内外贸企业要获得海外认同的绿色标志,不只要支付很多的检验、测试、评估等成本,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用法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③农商品检疫系统不完善。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近期被查出的“苏丹红一号”等事件,“苏丹红一号”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禁了,为何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很多食品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国内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开绿灯,使中国农商品生产者对其商品本身的水平需要不高而致使农商品受阻海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论-文-网 LunWenData_Com]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正是因为国内法律中有关农商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完善,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国内法律的漏洞。现在国内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约还不健全,对海外进口商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需要不严,对外国商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国内农商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缘由剖析

    ①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家的生活质量飞速提升,生态价值观被广泛同意,大家对我们的存活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愈加强,对衣、食、住、行的需要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髦,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进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要,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推广和绿色消费,推行绿色管理,通过拟定有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海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②将同一标准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进步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拟定了海量的环保技术指标和环境标志,是想借助生产和销售绿色商品,进步绿色科技和有关服务,控制将来的世界市场。而进步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范围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借助的高科技方法,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少推行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进步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适当的。这就使进步中国家在环保上一直处于被动局面,致使发中国家的商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以外,很大的制约了进步中国家经济的进步和环保节奏的加快。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