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国内会计教育改革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到了现在,深化改革仍是教育界上下之共识。结合国内实质状况,借鉴海外做法,是国内各项改革成功的要紧经验,会计教育也不例外。本文谈谈美国的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大家的借鉴意义。
1、美国的会计教育改革
(一)80年代的美国会计教育
80年代以来,因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的会计职业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目前会计职业的不断扩展上。第一,对于会计公司来讲,虽然财务报表审计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但所占比重日渐缩小,而其他业务,如管理咨询、信息管理软件设计、经营审计等所占的份额则不断扩大。公众期望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不止是一名技术职员,而且是既具备丰富的常识和技能,又具备总经理的远见,可以理解国家和社会的总体目的的专家。第二,在公司内部,虽然会计职员仍然需要精通财务报告方面的常识,但公司更需要拥有经营计划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诊断及相应管理常识的综合型人才。第三,在政府内部,会计职员除去继续参与财务管理以外,在政府组织的计划、规划、预算和信息揭示方面也发挥着愈加大有哪些用途。他们需要理解政府组织的目的和方案,具备系统剖析常识,以胜任这类工作。
与会计职业的高速发展相比,会计教育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办法等方面均看上去落后:教学计划的内容多年未变,没办法适应会计实务不断进步的需要;会计及有关范围的新常识层出不穷,课程内容受教学时间限制,很难涵盖这类常识;传统教学办法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况;大多数课堂问题已经设计好了答案,只有唯一解,显然脱离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用如此的案例教育学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以通过职业考试为导向的教学办法进一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会计教育与人文常识和自然科学常识教育衔接不当,不可以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继续教育对会计职业至关要紧,却没遭到充分看重,拓展继续教育的机构之间也缺少联系,等等。
一面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会计职员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另一面却是落后的会计教育不能满足这一需要。会计教育到底何去何从,以迎接跨世纪的挑战?美国会计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显然,只同意有限的会计教育,将没办法在飞速发展的会计职业中获得成功。会计职员需要通过不断加大学习来适应会计服务多样化的需要。对会计教育来讲,最为重点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学会多少常识,而在于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下面大家看一下会计职业的变化是怎么样传导到教育界,并成为会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的。
(二)会计职业界对会计教育的要紧影响
在美国,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人工智能行动成本)和大会计公司对会计教育都有要紧影响。他们在一定量上代表着会计人才需要方的利益。为了便于得到符合需要的会计人才,他们按期对会计教育情况进行研究,并发表报告,从而对会计教育产生要紧的影响。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会计职业团体之一,为了维护职业形象,对新加入的注册会计师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严格需要。人工智能行动成本于1967年发表了“职业常识”报告(Horizons for a Profession),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常识的一般范围。为了贯彻“职业常识”报告的需要,并为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提供示范。人工智能行动成本的Beamer委员会于1968年3月提出了一份名为《从事会计职业的学业筹备》(Academic Preparationfor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Careers)的报告,报告觉得要学会“职业常识”所规定的内容,至少需要150个学时的大学教育。报告还设计了一张示范性的课程表。1976年,为了评价Beamer委员会的报告是不是仍然适用于当时的状况,人工智能行动成本又任命了一个由 WayneJ.Albers领导的委员会,对上述报告进行评估,并作了少量修改,于1978年以《进入会计职业的教育需要》(Education Requirements for Entry into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为名重新发布。
1988年1月,人工智能行动成本通过决议,到2000年,要申请注册会计师资格,需要同意150学时的教育,具备学士或对等学位。1988年2月,人工智能行动成本对《进入会计职业的教育需要》进行了修订。这篇关于会计教育问题的政策通知包含10项内容:①行动成本证书是拥有公共会计职业基本能力的标志;②进入行动成本职业需要学会“职业常识”报告所规定的一般常识;③要获得行动成本需要学会的常识体系,至少要同意150学时的大学教育,符合该项标准之后,在参加行动成本考试时不再需要专门的职业经验;④会计教育计划的范围和内容应该接近《从事会计职业的学业筹备》所包括的内容(详后);⑤各州要尽快贯彻150学时教育需要;⑥完成150学时教育后,应尽快参加行动成本考试;⑦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实习活动;⑧人工智能行动成本鼓励打造职业会计教学计划,或打造职业会计学院,并参与它们的鉴别;⑨教育计划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会计教育应当由学术界来完成,但人工智能行动成本对通过合法教育所获得的常识和能力将给予关注;⑩人工智能行动成本要按期检查行动成本职业的进入标准是不是仍然适合。
人工智能行动成本同时还依据150学时的教学标准,对示范性课程进行了修改。示范性课程包括的内容有:
1.一般教育。一般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洞察力、判断力和正直的品格。其内容包含:①操行(Ethics);②交际(Communication);③行为科学;④初级经济学;⑤初级会计;⑥计算机;⑦数学与统计学。
2.企业管理教育。企业管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商品与劳务的生产和推广的定义、过程和机构,与企业和其他形式组织的筹办过程。这类包含:①中级经济学;②企业面临的法律和社会环境;③企业法;④市场推广;⑤财务;⑥组织、团体和个人行为;⑦数目剖析法在企业中的应用;⑧交际能力;⑨商业道德。
3.会计教育。会计教育课程包含:①财务会计;②管理会计;③税务;④审计;⑤信息管理软件;⑥职业道德与责任;⑦实习与合作性爱文化计划(Internships 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s)。
人工智能行动成本在上述示范性课程表中,虽然指出了会计教育应该覆盖的课程和每门课程的大致内容,但对具体内容没过多涉及。他们觉得,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规定得过于详细,反而不可以适应会计实践飞速进步的需要。打造示范性课程表的目的在于对进入会计职业界所需要拥有的入门知识结构作出规定,每个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状况进行调整。人工智能行动成本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一般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权衡。他们对教学时间分配提出了如下建议:一般教育:60?80学时;企业管理教育:35?50学时;会计教育:25?40学时。
Y_大会计公司是会计人才的要紧需要者,他们对会计人才的教育情况也很关心。为了表明对将来会计教育的立场,1989年4月,当时的八大会计公司联合发表了《对教育问题之看法:会计职业获得成功所需的能力》(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Capabilities for Suc-cess i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他们觉得,1988年人工智能行动成本所发表的《进入会计职业的教育需要》是对进入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常识以示范性课程的形式所进行的描述,而八大会计企业的报告反映的则是经过这种教育之后应该拥有的能力。
在这篇报告中,八大会计公司指出,从事公共会计职业(即注册会计师职业)应该拥有的能力包含:①交际能力,即传递和同意信息的能力;②智商能力,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人际关系能力,即与别人一块工作的能力。从事公共会计职业需要拥有的常识包含:①一般常识;②各类组织和企业方面的常识;③会计和审计常识。报告特别指出,通过行动成本考试不应作为会计教育的目的;行动成本考试仅限于现行会计实务,而会计教育内容需要重在培养学生每个方面的能力。
从事公共会计职业需要拥有的这类常识和能力对现行会计教育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及其对策是:①课程方面:现在以课本为基础,以各种规则为导向,课堂讲授-解决问题的教学办法不可以再继续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应该使用新教学办法,如研讨会、模拟教学、书面作业、案例剖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而不止是被动的同意者。②教员方面:担任公共会计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常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达到这一需要,学术界和实务界需要密切配合。③学生方面:会计学生要符合市场需要,需要同意比其他专业时间更长和更为严格的教育。会计学生在教育上多花费的时间和资金需要通过更具勉励性的课程和毕业后更好的前景得到补偿。④学校方面:为了适应会计教育的变革,要对教员在教学上的革新给予奖励,并看重大学和会计系领导者有哪些用途。⑤鉴别方面:美国大学商学院网盟(AACSB)应该通过修改鉴别标准,对本报告所期冀的教育结果作出反应,并对会计教改试验予以支持。
美国会计掌握(AAA)是一个主要代表会计教育界的职业团体。为了对将来会计教育进行研究,AAA下属的“将来会计教育结构、内容、范围委员会”(又称为Bedford委员会)对将来会计教育结构、内容和范围进行了研究,并于1986年提交了一份名为《将来会计教育:为不断扩展的职业做筹备》的特别报告。该报告在评估会计职业和会计教育近况的基础上,对将来会计教育的范围、内容和结构提出了10项建议(对其他方面还有18条,共计28条建议)。①应当把会计视为一个打造于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推行和操作基础上的,提供和传播广泛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会计教员应当在信息技术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并在为各类组织设计综合的信息管理软件方面继续努力。②会计教员应该认识到,并应建议学生,严格的一般会计教育和广泛的个人技能的进步是必要的,过早地进行专业化教育并没好处。③会计学生应该加大文科、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利于培养剖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大掌握计教育应强调技能培养,这是学生在离校之后进行终生学习(Life-long Study)所必需的。⑤课程和教学计划的设计要使学生可以掌握怎么样学习、考虑和具备创造性。⑥教员对学生应抱有较高的期望,并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教学办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个人能力和一般常识。⑦在会计教育计划方面维持灵活性,以适应不断调整的需要。⑧会计教育结构所涵盖的范围要宽,应包含人文学科、艺术、自然科学、通用信息管理软件开发与报告常识、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的一个或多个范围开发所需的专业技术常识。⑨专业性的职业会计教育只能在研究生层次展开。⑩学术界和实务界要互合适合,以确定专业化职业会计教育的内容由何者来提供。
不只这样,在八大会计企业的资助下,美国会计掌握于1989年成立了“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进行会计教育改革的研究,并资助和监督13所高等教育机构推行会计教育改革。AECC前女友实行长RichardE.Flaherty在谈到AECC的工作时,引用了AECC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的》关于会计教育目的的论述:
“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练习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职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将来成为一个专业职员应有些素质。”
他在谈到新会计教育方法时指出:“大家正摒弃千篇一律的课程,而采取以目的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方法……新的会计教育方法强调主动学习,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非只是被动地同意教授们的常识。启发式学习已成为改革学校的标竿,降低用以老师主讲的教学方法;老师主讲应限于介绍主题与启发学习的过程。老师讲课也应从单向式的演讲改变成和学生讨论为主的双向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应重视多样化地考虑问题,重视问题的发现,鼓励学生探寻有关的资料,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法,并强调表达与说服的能力。科技已成为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常常依靠的工具。教学也渐渐看重全球贸易性的问题,教师彼此间应常常切磋教学的内容和办法,并进步自己对于应用新的教学办法的能力。课程设计应重视它是不是有全方位贯彻、相辅相成的特点,而非只是一连串不有关联的科目。”
这样来看,美国大会计公司和美国会计掌握,对会计教育目的的需要是一致的,即会计教育应重视能力培养,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办法,改变教学环境,以培养合适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三)教育界对会计职业界的积极响应
1.第一看美国各大学对职业界呼吁的反应。美国各大学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基地。在人才市场上,作为供给方的大学,要想在角逐中存活下去,需要密切注意市场需要,向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会计人才。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学习会计的学生渐渐降低。究其缘由,主如果由于大掌握计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需要,从而致使毕业生的就业机会降低,如此,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大减弱了。所以,依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合格会计人才成为关系到大掌握计专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正因这样,美国大学对会计职业团体和会计公司关于会计教育的报告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主要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目的上,密切注意社会需要。以遭到AECC资助的杨伯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为例。AECC曾对800个会计师进行调查,从中总结出成功会计职员应拥有的27项专业常识和技能。杨伯翰大学的教改就是依据这项调查结果进行的。教改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办法,培养具备符合市场需要才能的毕业生。
(2)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既重视入门知识的教育,更重视通过这类内容的教学,培养他们的能力。虽然每个大掌握计专业课程设计不尽相同,但大体都包含前面所提到的人工智能行动成本在示范性课程表里所需要的三种常识,即一般常识、通用商科常识和会计常识。为了贯彻技能教育的需要,会计教程的撰写与以前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不少新教程所附的复习资料不象过去那样,是只有唯一答案的习题或案例,而是变得很多元化,以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剖析、表达、交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会计教育改革中,会计课本不再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只是作为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在杨伯翰大学的教改中,课本只不过海量阅读材料的一部分。商业材料,如《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也是教学材料的要紧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着科技的进步,每个学校很看重高新技术的教学。人工智能行动成本在1996年过去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学会的15项高新技术,这类新技术大多与信息技术有关。就学校教育而言,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职业会计本科生需要学习与信息技术有关的6门课程,其中包含象互联网设计之类的高困难程度内容。
(3)在教学办法方面,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办法逐步被“教师讲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办法所取代。在这种新的教学办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考虑,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法,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达到训练能力的目的。
为了使学生把各门课程的内容可以联系起来,对一项业务的过程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杨伯翰大学在教改中,还使用一种专家小组教学法。也就是由5个人组成专家小组,分别去教60人的班。五个教授的专业分别是财金、本钱会计、审计、税务和法律。60个学生天天上3小时的课,并允许5个教授轮流上课。这种教学办法据了解备受推崇。
2.第二让大家看一下美国商学院网盟(AACSB)的反应。AACSB是美国高等教育鉴别认同委员会所认同的,唯一对工商管理和会计教学有鉴别权的机构。该机构对职业界的倡议也作出了积极响应。在它所制定的《会计专业鉴别标准》中指出,会计教育应该使学生对各种会计职业有广泛的适应性,包含公共会计职业,私人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工作。《鉴别标准》中“本科生教育”部分的课程需要与人工智能行动成本所拟定的示范性课程表的需要很近似。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教育系统对社会需要的势必反应。
2、对国内会计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1.美国会计教育改革给大家的最大启示是,需要疏通会计人才供应求购双方的联系途径,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可以依据会计人才的需要情况,订立教育目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大家觉得,美国会计教育改革之所以见效飞速,最根本是什么原因,美国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即会计人才的供给(教育)与需要存在紧密的联系:职业界把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通过肯定的途径反映到教育界当中,教育界把职业界的需要作为学生的培养目的,并获得了职业界的支持。会计职业团体不按期地对会计教育情况进行评估,以改进会计教育,使会计人才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理解何以美国的会计教程写得生动,教学办法愈加多元化,富有趣味性。由于不如此做,就达不到教学目的,生产出来的“商品”就不为社会所同意,那样就无人申请会计专业,最后结果可能是会计专业的“死亡”。
反观中国的会计教育,会计人才需要方和供给方之间的联系则弱得多,虽然近几年来市场机制在会计人才的供应求购上也发挥了肯定有哪些用途,使教学水平高、学生素质好的会计专业遭到欢迎,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会计教育部门非常大程度上是凭我们的感觉来决定如何教育学生。于是就出现了会计专业一哄而上,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需要等很多问题。因此,在会计教育部门和会计人才的需要方之间打造愈加紧密的联系,使学校的培养目的符合实质需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考虑到国内的国情,可以多途径地打造会计教育部门与实务部门之间的联系。第一,目前可以更多地以政府部门作为中介,打造起教育部门和人才需要方之间联系的桥梁。政府部门(如财政部会计司或国家教委)邀请教育部门和实务部门举办会计教育研讨会,或由政府部门牵头进行一些调查研究都是打造联系的好方法。第二,可以考虑发挥会计职业团体有哪些用途。中国会计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于会计教育一向很关注,并且与实务界具备广泛的联系,它们可以在交流方面发挥更大有哪些用途。第三,每个大学的会计系可通过举办系友联欢,邀请实务部门座谈、讲课等形式,主动与实务部门接近,力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在确立符合实质的培养目的的首要条件下,应当从学生入学条件、师资队伍、硬件配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办法等方面对现存的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达成会计教学目的。
国内会计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还需要进行调查研究。但从其他专业教育的改革中不难看出,现在的教育重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一些课本常识和规章规范。再进一步,大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要达成这一目的,需要对教学的每个要点-学生入学条件、师资队伍、硬件配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办法等进行改革。
对国内会计教育来讲,以上每个要点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办法是很容易控制的变量,也是现在会计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先说课程设置。常识面过窄,数学和计算机常识不足几乎是每个会计学生的通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会计教学内容总是重视规章规范,而不是基本原理,使得学生总是很难面对复杂多变的实质状况。第三,在教学办法上,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办法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应用得极少,学生缺少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经费不足,改变硬件条件不可以一步到位的状况下,大家可以先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办法的改革。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重视基本原理的传授,让学生积极参与,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借口硬件条件不拥有,就搁置极为迫切的教学改革,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
3.在借鉴海外经验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结合中国实质,消除盲目照搬的倾向。
在学习海外经验的过程中,最为禁忌的是对海外的东西生吞活剥,而不考虑中国的国情。会计教育改革也要预防出现类似的倾向。 AbdelM. Agami等人曾对中东各国的会计教育进行研究,指出进步中国家会计教育应防止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会计教育模式。他们指出,在美国,因为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所以对外报告会计在会计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有的进步中国家在课程设置上对此照搬照抄,却不知大部分进步中国家资本市场并不发达,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课程才符合本国经济进步的需要。这类话虽不是针对中国所说,却同样值得大家认正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