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重压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

点击数:457 | 发布时间:2025-02-13 | 来源:www.huimuke.co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03-0016-03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因为它的基础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其工作常常处于一种应激状况,在这种持续性的应激下,教师感到了重压,进而容易产生焦虑、倦怠等不好的反应。现代应激理论觉得,源于个体内、外环境的应激长期用途于个体,将使个体产生程度不一样的身心应激反应,包含紧张、焦虑、恐惧、敌意、抑郁等情绪反应与丧失自信、自我评价过低等认知反应。较大的重压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导致不好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工作和生活。所以,教师职业重压及其心理健康问题应成为目前要紧的研究课题。鉴于此,笔者对545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职业重压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明确现在教师重压和心理健康的情况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缓解教师重压、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沿海和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教师,采取随机方法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625份,收购585份,其中有效问卷545份。调查对象中,中国大陆318人,占58.3%,沿海227人,占41.6%;小学教师345人,占63.3%,中学教师200人,占36.7%;女人460人,占84.5%,男士85人,占15.5%。研究工具包含症状自评量表、教师职业重压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本研究对收购的所有问卷进行了非统计层面的严格筛选,使用SPSS11.5统计剖析软件处置,进行一般资料的整理、检验与剖析。

    1、教师职业重压与心理健康近况剖析

    教师总体重压状况剖析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些被试教师都觉得他们正承受着工作重压,其感觉到的重压平均值为3.02。中小学教师职业重压中每一个因子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是工作负荷、考试重压、职业期望、自我进步、学生原因、环境支持。

    教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重压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缘由。一是现行教育教学习管理规范名目繁多、需要繁琐、内容冗杂,学校管理对教师的需要过多、检查过多、评比过多,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使教师叫苦不迭,工作负荷增加。所以,在重压因子中“工作负荷”是最大的重压源。二是有的教育管理部门将升学率与中小学教师的晋级、薪资、奖金挂钩,教师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负责,要为学校的升学率负责。另外,一些教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准则,教出好成绩也成为教师的自我期许,考试重压自然成为教师的主要重压源。三是“报酬少,在经济上感到窘迫”“教师社会地位低”“班级人数太多”“担忧下岗”等题目反映了教师职业期望的重压,这与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父母对教师的期望与一些教师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有肯定联系。

    教师心理健康情况及缘由剖析

    调查组以3分作为临界值,考查了被试在SCL-90量表各因子上得分为阳性的状况。调查结果发现,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强迫症状、躯体化、敌对、抑郁、焦虑、其他、人际关系敏锐、偏执、恐怖、精神病性,见表1。在545个样本中有9.07%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疾病。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可能是由以下缘由所致:第一,数年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各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和评估,使教师工作重压与心理重压增大;第二,超负荷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与竞赛评比等使教师产生心理紧张、焦虑、抑郁等不好的情绪;第三,社会、家庭对教师的需要愈加高,给教师带来种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重压,使教师心情烦躁和焦虑;第四,提升学历层次、更新常识结构与职称评聘和晋升等原因,带给教师不少重压,导致其精神紧张;第五,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还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和教师自己对心理健康看重不够,使教师出现的心理疾病得不到准时解决,久而久之出现神经症状。

    教师职业重压、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比较研究

    表2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职业重压的六个因子与SCL-90各因子存在显著的正有关,有关系数均达到了很显著性水平,这说明教师职业重压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紧密联系:教师职业重压作为变量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反之,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也会增加其职业重压,使其工作遭到影响。

    教师职业重压对教师具备双重性,适度的重压能引起积极的反应,如激起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解决问题的信心等;而过度的职业重压则会产生种种负面影响,如使教师易于冲动、睡眠降低、工作专心程度降低等。从表2可知,重压过大不只不可以成为教师工作的动力,而且会干扰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这告诉大家,在缓解教师职业重压时要考虑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减少重压。

    调查组还以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为因变量、以职业重压和社会支持因子为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剖析。

    表3表明,对心理健康起显著影响用途的是教师的工作负荷、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借助度,其中,工作负荷对心理健康起消极用途,而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对心理健康起积极推动作用。其结果与丁凤琴、马会梅的研究是相一致的;与邵海艳、徐晓宁的研究结果“教师客观支持、支持借助度、主观支持的水平越高,他们的职业倦怠问题就越轻”相近。

    2、缓解教师重压、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依据调查研究,笔者觉得,要缓解教师重压、提升其心理素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改变不适当的评价体系。第一,学校要改变以考试成绩、升学率衡量教师营业额的观念,废除不科学的“评、排、比”的做法,降低教师间互相攀比引发的矛盾。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传给学生常识,教学生做人。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假如“差生”可以克服缺点,在各方面获得进步,出色的学生可以发扬优点、精益求精,那样这位教师就是一位好教 师。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并不可以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步,也不可以充分说明教师工作的努力程度。因此,学校需要改变传统的对教师营业额的评价标准,打造起真的的多角度评价教学水平的评价体系,减少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关注度,减轻教师的心理重压。第二,学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在制定职位聘任和考核策略时充分考虑每位教师的实质状况,不要提出不切实质的过高需要,还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学校要尽量防止各种形式主义的活动或检查,使用适当的分配规范,为教师创造稳定的工作环境,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轻教师的职业重压。

    第二,正确认识重压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整重压,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如前所述,缓解教师职业重压要考虑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要使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则需要减少其重压。因此,社会要端正对教师用途的认识,打造对教师的合理期望,增强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环境,以减轻外面对教师的重压。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有条件的区域可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学校应按期为教师做有关的心理辅导和普查工作,准时测试与调整,控制好重压的强度和心理健康的水平,使两者发挥积极的影响用途。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以丰富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其重压可以得到适合的宣泄和转移。

    教师自己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和调适办法,自觉地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书本、视频或其他媒体等学习职业重压管理、心理保健常识,提升自己对重压的客观认识。同时,教师要客观地剖析自己,相信我们的工作能力,运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以适当的认知方法面对重压、解决重压。另外,教师还应加大对时间的管理和规划,用效果最好的时间处置非常重要的事情,做到不“积压”,防止由于拖延耽搁而带来的重叠重压。教师平常还应该注意休闲运动,在紧张工作之余,应该有适度的业余生活,如运动、旅游、看影视、听音乐等,达到放松身心、强身健体的成效。

    最后,依据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推动作用,打造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指肯定社会互联网运用肯定的物质和精神方法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免费帮助的行为的总和。寻求社会支持是应对重压的有效方法,当个体遭到重压威胁时,别人的帮忙和支持可以使其恢复信心。所以,学校应尽量地为教师提供好的支持系统。教师在遇见困境和问题时也应掌握借助支持系统,包含学校、家庭或同事、朋友等,缓解心理焦虑和紧张等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准时调整并回归健康状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