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受各种文化观念和社会矛盾的交叉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马加爵和刘海洋事件大伙还记忆犹新。因此在培养大学生的情感,塑造健康心理,开发借助潜力,健全完善人格等工作方面大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而女大学生因为受性别和生理缘由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她们更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目前国内女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等于年轻人中期,这是心理进步走向成熟的要紧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同时又是心理进步与成长的困惑期。因此,知道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提出有效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1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南阳师范学院女大学生200名,发放问卷2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92份。
1.2研究办法
问卷使用SCL―90,此表包括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经验证具备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使用国内学者陈昌慧修订后的量表,共九十个条目,九个因子,每一个因子反应出某方面的症状痛苦状况,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锐,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该量表使用五级评分。问卷结果使用SPSS录入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剖析。
2结果
2.1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总体结果
依据SCL-90阳性症状标准(≥2),对女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情况作了剖析。
2.2 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剖析
由表2可知,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总分方面的显著差异为0.004,差异很显著。
由表3可知,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躯体化方面的多重比较发现,艺术体育学生和文科类学生的躯体化程度差异显著,P=0.003<0.01,教育和文类学生的躯体化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0.01。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强迫症状方面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学生和教育类学生在此方面差异很显著,P=0.001<0.01。另外,教育和文科类学生在此方面也差异显著P=0.004<0.01。其余专业学生在此方面差异不显著。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抑郁方面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和教育类学生在抑郁方面差异很显著P=0.004<0.01。文科和教育类学生在抑郁方面差异也非常显著P=0.001<0.01。其余专业学生在此方面差异不显著。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焦虑方面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和教育类学生在焦虑方面差异很显著,P=0.003<0.01。教育和文科类学生在此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5<0.01。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敌他们面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和艺术体育,理科和教育类学存活在显著差异,分别为P=0.025和P=0.005。体育和文科的显著差异是P=0.004,其余专业差异不显著。
在偏执方面不同专业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和文科的学存活在显著的差异为P=0.002小于0.01。其余专业在此方面差异不显著。
在精神病性方面的多重比较发现:理科和教育差异显著P=0.002。艺术体育和教育差异显著P=0.035<0.01,文科和教育差异显著P=0.016<0.01。
在总分方面进行的多重比较发现:教育和理科,教育和文科的显著差异分别是0.002和0.001,其余专业差异不显著。
2.3城乡户口和是不是任职方面
单原因方差剖析的结果表明:城乡户口和是不是任职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3.1不同专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差异显著是什么原因
调查显示,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差异显著,一方面由于不同专业所设课程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不同,管理方法不同等导致的。其次,因为专业不同,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对事情处置的方法也不同。
3.2在城乡户口方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差异不显著是什么原因
贫穷确实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重压和困扰,高校实行收费规范后,学生进校学费收取标准大幅度增加,高昂的学费、住宿费、个人平时生活成本、人际交往之间所需花费的成本等,使很多家庭经济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就调查结果来看,生源地的差异并没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缘由有多种,诸如:生活质量的提升,新农村建设等,使城乡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
3.3在是不是任职方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差异不显著是什么原因
就调查结果来看,是不是任职并没影响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缘由不少,譬如:大学生在进校门的那一刻就为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的,考研或者考证,而担任学生干部虽然会训练我们的能力,甚至对就业有帮助,但也会分散精力,对学业有所影响。所以,大学生都能理性的看待这一问题。
4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维护
从调查结果大家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较显著,因此,应该合理开设课程,培养大学生好的心理素质,主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合,学校应努力致力于建设一个好、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优美的校园环境。积极拓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体育运动节,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愉悦身心,增强体质。
引进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品德高尚的专职心理健康大夫,开辟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诊断室,心理聊天室,健全各种硬件设施。同时,开通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求助热线,按期对学生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常识的培训再教育,使其学会初步发现心理不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判断、积极开导等基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