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法制教育的改进方案

点击数:863 | 发布时间:2025-02-15 | 来源:www.lrhost.com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规范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目的。高校是培养将来国家建设者的要紧基地,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常识的同时,也需同意法制教育,树立正确法制观念、培养好法律素养。高校法制教育的效果对于推进法制建设,达成依法治国的基本策略具备重大现实意义。

    1、大学生犯罪近况剖析

    大学生被视为懂法、守法的高素质群体,但近年来出现多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大学生犯罪事件,使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遭到质疑。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调查,1965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1%;文革期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2.5%;近几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约为17%。大学生犯罪率攀升趋势十分明显,并且呈现出以下新态势。

    (一)暴力犯罪增长飞速。大学生犯罪一向以财产型与伤害型为主,但近年来出现了多起夺人性命的恶性案件,凸显不祥趋势。现在,暴力犯罪案件所占比重明显增多。据调查,在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中该类案件已经达到30%左右。

    (二)大学生犯罪向高层次人才蔓延。几年前,大学生犯罪出目前普通大专院校的比率较高,但目前呈现出向重点甚至名牌院校蔓延的趋势。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总数的31%。同时,硕士生、博士生犯罪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三)大学生犯罪向团伙化、自动化进步。有些大学生犯罪以同乡会、QQ群为基础,编织犯罪互联网,突显出团伙化趋势;有些大学生犯罪则是借助专业常识,如运用化学常识研制冰毒,呈现出自动化趋势。

    (四)大学生犯罪类型呈现多元化。多年来,虽然大学生犯罪事件从未间断,但一般触犯的是偷窃、故意伤害等刑律。目前,大学生犯罪类型却呈多元化趋势。制毒、贩毒、卖淫、组织卖淫、诈骗、走私、诽谤、绑架、强奸、故意杀人、投毒、纵火等罪名均出目前大学生犯罪案件中。

    综上所述,大学生犯罪近况堪忧,很多大学生在犯罪后进行深思,常见觉得法律常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是致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而法制教育缺失正是致使该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校法制教育缺失是什么原因

    高校法制教育缺失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包含学生个人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环境原因等。

    (一)学生个人缘由

    一部分学生觉得,只须自己不犯法,法律就与他无关,因此法律常识可学可不学。一部分学生急于求成,只想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法律常识被觉得是费时。一部分学生只为混文凭,对任何课程都不有兴趣。这种学生不拥有学法律常识的好心态,大锅饭似的普法教育对他们不起多大用途。

    (二)学校教育原因

    1.法制教育缺少针对性。高校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拓展法制教育。该课程在讲授法律基础部分时涉及多部法律。如:宪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都有所提及。因为涉及面太宽,从而缺少针对性,教育成效不佳。

    2.教育形式单一。法制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爱文化,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和真切的实践性,应该特别看重学生对法律常识的学会和运用能力的提高。但,因为法律基础课程课时少、内容多,教师们为了在有限时间内讲授更多的法律常识,总是使用一说到底的办法拓展教学。学生缺少时间去考虑、讨论和消化,更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非常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3.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法制教育现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高校法制教育的要紧载体,而承担此课程的老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主攻德育的教师,二是法学专业教师。在讲授法律常识时,不拥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非常难游刃有空间对法律常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

    4.看重程度不足。纵览各高校,拓展法制教育的阵地基本仅限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推进法制中国建设”的艰巨任务并未得到明确认识。在平时教育中,因为“安全、稳定压倒所有”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安全教育成为平时教育的工作重点。法制教育基本被排除在平时教育以外,在学生活动、学术讲坛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状况更是极其少见。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将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与学位挂钩,使学生们只看重计算机、英语等学科的学习,却忽视了对法律素养的培养。

    (三)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大环境给法制教育带来某些不利影响。第一,大学生受“以权谋私”、“权大于法”等社会不正风气的影响,他们觉得法律只不过一个摆设,缺少将现实当中的纠纷与争议诉诸法律的意识,总是通过“拳头”、“强权”等个人方法来解决问题。第二因为媒体迅猛进步,信息传播较之以往更具快捷、便捷、自由的特征,一些不好的言论、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飞速传播,部分缺少判断力的学生容易在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

    3、高校法制教育的改进方案

    为了提高高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大家觉得除去提升思想认识以外,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改变法制教育的环境,解决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上寻求突破

    1.调整教学内容。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零散,基本采取的是一段介绍一部法律的方法编排教程,虽然做到了内容丰富,却忽视了教学的有效性。该课程教学内容应该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将与大学生目前与以后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作重点解说。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等都是大学生应该学会的基本法律常识;而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经济法等则可作简单介绍。只有突出重点,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法律常识。 2.加大师资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的要紧保障。怎么样塑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假如专业课教师未认识到法律入门知识的重要程度,以比较消极的态度进行教学,必然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专业教师需要提升思想认识,增强“推进法制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安排专业教师前往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等实践基地进行观摩,积累活生生的课程案例,知道具体办案步骤,让教学内容充满现实性、生动性。第三,塑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司法考试,前往律师事务所挂职训练,增强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3.丰富教育办法。法制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普及法律常识的基础上守法、使用方法,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形成学法、守法、使用方法与护法的习惯,使法律规则成为指导他们行为的最高权威。不是要把所有大学生都培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因此系统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高校法制教育。要达成高校法制教育的目的,不只教学内容应有轻重之分,而且教学办法也应该丰富多彩。比如案例教学法,选择有启发意义的最新案例,弥补实践性不足的缺点;体验式教学法,举办模拟法庭,提高课程吸引力;研讨式教学法,组织辩论赛,树立正确法制观念;实践性观摩法,组织学生旁听庭审,感受法律的神圣性,参观监狱、看守所,体味法律的不可侵犯性。

    4.改革考核方法。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以试题形式进行书面考核,考查的是对法律入门知识的记忆能力。正是这种不适当的考核方法致使学生们只关心考试能否顺利过关和分数的高低。这显然无助于达成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的目的。为此,应该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将考察大学生借助法律常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重点。第一,将大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状况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考核内容之一。第二,强调该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减少期末考核在学期总评中所占比率。第三,将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调查报告的写作作为过程性评价内容,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打造好的教育环境

    1.按期举办“法制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聘请有关的法律工作者,如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等来校举方法制讲坛或现场咨询活动。举办全校性的学法、守法、护法演讲比赛,法制教育征文比赛,法律常识竞赛。播放法制教育宣传视频与“今日说法”、“拍案说法”等法制栏目,并组织有关讨论,交流技巧。

    2.鼓励学生打造法律专业技能性社团或法律服务性社团,如演讲协会、辩论协会、法律文书写作协会、法律咨询服务协会、法律服务中心等。以这类社团为依托,拓展活动,提供服务,增强法律常识的魔力,打造好的法制环境,提高法制教育有效性。

    3.充分调动资源。提高法制教育有效性,不止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专业教师的责任,更应遭到全校各部门、职员的广泛看重。力争将法制教育渗透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比如:教师严格考勤,将遵守校规校纪的理念传达到每一位学生;饭店排队就餐,帮助学生培养遵守秩序的好习惯;校内的勤工助学职位实行公开招聘,让学生感觉到公平、正义。除此之外,学工队伍在平时教育中加大法制教育,守卫处加强犯罪预防宣传力度,互联网资源中心为拓展互联网法制教育提供技术支持,都或有助于提高法律教育的有效性。只有充分调动各类资源,集全校之力,才能全方位促进法制教育。

    4.达成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是不是推行法治化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法律信念的树立与法律素养的培养。一方面,高校应依法打造完善各项管理规范,使教学与管理都做到有规范可依,有章程可循。其次,在实行规章规范时,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学生对法治管理的信心。

    (三)发展互联网法制教育平台

    互联网已经取代其他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第一平台。由于网络在时间、地域、内容、交互性、开放性等方面有突出优势,是新年代大学生获得信息的要紧途径,所以发展互联网法制教育平台确有必要。

    1.校园网上开设法制专栏。一方面,报道大学生犯罪的有关案件,对大学生的言行起到肯定的警示用途。其次,开辟讨论专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理清案件中的法律关系,积累法律常识。

    2.设立网上法律咨询室。学生们随时可以通过邮件将法律问题告知法律咨询室的老师们。尤其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法律问题,学生们大多不愿寻求帮助,但网上法律咨询室却可以达成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提供有效法律援助。

    3.打造互联网举报规范。在互联网上揭秘处于隐蔽状况的校园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监督的力量。同时,将揭秘范围延伸至社会,用反面材料警示大学生。从而形成每人抵制违规行为,主张校园文明新风尚的局面。

    4.创建高校、家庭互联网互动机制。以班为单位,打造父母QQ群、微信群、飞信群等。如此,既能够打造起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联系的便捷通道;又可以通过互联网展开延伸教育,帮助学生父母进一步提高法律素养;还可以借用互联网向父母传播正确、高效的教育办法,帮助高校拓展法制教育。

    4、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遭到大学生个人缘由、学校教育缘由与社会环境缘由的多重影响,现在国内大学生犯罪近况不容乐观,法制教育亟待加大。高校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要紧阵地,需要为推进法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提高法制教育有效性刻不容缓。本文探索高校法制教育的新思路,提出目前提高法制教育有效性的三方面方案:提升法制课程教学水平,打造好的校园教育环境,发展互联网法制教育平台。当然,单凭学校的力量,非常难使目前的法制教育近况全方位改观。然而,高校法制教育理应成为普法教育的先锋,推进学生教育,带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达成建设法制中国的宏伟目的。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