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FDI) 经济增长进出口总额(T)
1、引言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发达国家的资本国际间流动就有了相当的进步,但进步比较缓慢。战后,伴随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特别是6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达国家经济飞速进步及生产国际化趋势的急剧加大,资本国际流动开始加速,规模空前扩大。与战前不一样的是战后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对外直接投资(FDI)居主要地位且飞速发展。关于外资对进步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学家们有不一样的论述。其中以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1969年创立的两缺口模型最具代表性。该模型觉得,大部分进步中国家经济进步的经历表明,经济进步主要受三种原因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国内需要水平低,不足以支持国内投资需要的扩张,影响经济进步;二是外汇约束,有限的外汇收入不足以支付经济进步所需要的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妨碍经济进步;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即因为缺少必需的技术和管理,没办法有效的用法外资和各种资源,从而影响生产率的提升和经济进步。因此,钱纳里等人觉得,假如进步中国家能成功借助外资便可以渐渐克服储蓄、外汇和技术的约束,增加国民总储蓄和总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另外一般觉得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主如果进步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也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这主要表目前三个方面:一是使东道国飞速进入全球分工体系,借助东道国的资源优势促进出口增长,以换取本国进步所需的外汇;二是提高东道国的出口结构,由初级商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转变;三是提高进口产品结构,由消费型进口转变为生产型进口(江小涓,1999)[2]。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借助外资从零起步,达成了飞速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外资已渐渐成为进步经济和推进中外经贸交流的要紧方法。本文正是在总量剖析的层面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贡献的问题。
2、FDI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基本态势
样本区间为1983—2000年,这18年间国内借助外商直接投资由1983年的6.36亿USD增加到2000年的407.72亿USD,增长了63.1倍。国内已连续13年成为引进外资最多的进步中国家,最新资料还表明2000年国内借助外资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表1 国内FDI与经济增长、进出口概况

图1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混合直方图和折线图
说明:GDP 以左方纵坐标衡量,FDI 以右方纵坐标衡量。
2、FDI与对外贸易的运行轨迹
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都同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进步起来的,因而二者从刚开始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表1和图2展示的二者关系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FDI与T的运行轨迹基本上是平行的:20多年来,国内借助外资与对外贸易均从零起步,达成了飞速发展,并呈现出比较一致的进步轨迹。
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混合直方图和折线图<br><br>说明:T以左方纵坐标表示,FDI以右方纵坐标表示<br><br>3、 FDI/GDP、FDI/T剖析<br><br>大家已经了解,国内FDI与经济增长运行轨迹、对外贸易趋势基本一样,或者说是平行的。但,这是不是说明FDI的增加带动了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大,是不是说明是FDI的特殊贡献。基于此,大家将FDI的增加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的扩大加以对比,进一步探索FDI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相互关系。<br><img src=)
图3 FDI/T和FDI/GDP的变化趋势图
说明:FDI/T以左方纵坐标表示,FDI/GDP以右方纵坐标表示
表1与图3反映出FDI与国内GDP、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在1983—1994年间基本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1年至1994年,FDI/GDP、FDI/T几乎呈直线上升;1994—1998年FDI/T的值在14%上下小范围波动,1998—2000年FDI/T的值急剧降低,而FDI/GDP的值从1994年起就开始呈降低趋势。这说明FDI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从1994年开始就有所降低,对国内进出口的贡献量从1994年开始停滞不前并在1998年呈急剧降低趋势。
总而言之,从FDI与国内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基本态势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态势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轨迹基本相似,这从一定量上说明了FDI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贡献;但在作FDI/GDP、FDI/T剖析中大家也发现,从1994年开始,FDI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开始降低,对进出口的贡献从1994年开始也停滞不前,并在1998年呈急剧降低趋势。为了定量地测定FDI对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实质贡献,并对1994年开始出现的FDI贡献量降低的的现象作出讲解,下文将打造经济计量模型并作计量检验与剖析。
3、经济计量检验与剖析
在理论研究中,一般使用如下四个经济计量模型来对FDI和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关系作定量的剖析,式和(2)式用来对FDI、GDP、T三者关系作普通的回归剖析,以定量地说明FDI和GDP、T的有关程度;(3)式和(4)式用来作弹性剖析。
GDP=α1+β1FDI+ε1………T=α2+β2FDI+ε2……………… (2)
lnGDP=α3+β3lnFDI+ε3…lnT=α4+β4lnFDI+ε4……………
其中式和(2)式的α1和α2分别为常数项;β1和β2为系数,即FDI每增加一USD,GDP、T增加的USD数;ε1和ε2为随机扰动项。(3)式和(4)的α3和α4是常数项,β3和β4为弹性系数,即FDI每增加1%,GDP、T将增加百分之几。
依据表1的数据,借助TSP软件包,大家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GDP =3132.17 + 13.31FDI
(9.07)(10.22)
R2=0.8672Adj- R2 =0.8589 D-W=0.49F=104.44
T=718.34 + 6.22FDI
(4.38)(10.04)
R2=0.8630 Adj- R2 = 0.8544 D-W=0.65 F=100.77
lnGDP =7.28+ 0.284lnFDI
(58.05)(10.59)
R2=0.8751 Adj- R2 = 0.8673 D-W=0.49F=112.06
LnT=5.27 +0.464lnFDI
(42.67)(17.55)
R2=0.9506Adj- R2 = 0.9475 D-W=0.0.6718 F=308.05
括号中的数据为T检验值。依据以上剖析,FDI与GDP、进出口总额的有关系数R2均在0.85以上,有关程度比较高;FDI平均每增加一亿元,GDP、T将分别增加13.31亿USD、6.22亿USD;lnFDI与lnGDP、LnT同样具备高度的有关性,有关系数分别为0.8751和0.9506;FDI平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T将分别增长0.284和0.464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剖析表明,从需要方面看,经济增长取决于投资需要、消费需要、政府需要和出口需要。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用途十分明显。而且,投资虽然在当年表现为增长的需要效应,但一旦投资形成,在滞后几年中则可以表现为产出的供给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一个部分,其对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有哪些用途同样具备当年的需要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为了更深入的认知外商直接投资的需要效应和供给效应,大家分别借助线性型式和对数型式的滞后分布模型进行经济计量检验(本文仅用滞后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计量检验,进而近似地替代多元滞后分布模型),结果如下:
GDP=3428.07+ 3.74FDI +10.77FDI(-2)
R2= 0.9493Adj- R2 =0.9415 D-W=1.03 F=121.74
T=899.04 + 2.39FDI +4.10FDI(-2)
R2= 0.9147Adj- R2 =0.9015D-W=0.89 F=69.66
lnGDP =7.28+ 0.094 lnFDI + 0.210 lnFDI(-2)
R2=0.9357 Adj- R2 =0.9258D-W=1.40 F=94.57
LnT =5.52+0.210 lnFDI + 0.228 lnFDI(-2)
R2=0.9699 Adj- R2 =0.9652D-W=0.87 F=209.32
其中,FDI(-2)表示两年前的FDI数值,如1985年的FDI(-2)为1983年国内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上述经济计量模型的每个参数检验值基本符合需要,而且各回归方程的有关系数较前四个回归方程的有关系数有显著提升,因此模型是有效的。线性型式的计量模型表明,每增加1亿USDFDI,可以在当年带来3.74亿USDGDP、2.39亿USDT增长的需要效应,而对数型式的计量模型则从弹性的角度作出讲解,即FDI每增加1%可以在当年带来0.094%GDP、0.210%T增长的需要效应;假如从供给角度剖析,计量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亿USD可以带来10.77亿USDGDP、4.10亿USDT增长的供给效应,或者说,FDI每增长1%可以带来0.210%GDP、0.228%T增长的供给效应。
4、结论
通过上文的实证研究,大家发现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从1994年开始,FDI的绝对额增长速度显著放缓,从相对额来看FDI/GDP的值呈降低趋势,FDI/T的值也停滞不前并最后在1998年开始急剧降低;二是在考虑FDI的时滞效应并将FDI(-2)引入经济计量模型后,FDI、GDP和T的有关系数显著提升。
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这也正好印证了传统理论所觉得的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有哪些用途存在时滞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在当年可以为东道国带来需要效应,在滞后年份将带来供给效应。
FDI与国内经济运行、对外贸易的轨迹基本平行,从一定量上这是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贡献显著的反映。(2)FDI与国内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具备较高的正有关关系:假如不引入时滞变量FDI(-2),FDI与GDP、T的有关系数分别达到0.8672和0.8630,假如引入时滞变量FDI(-2),有关系数可分别高达0.9493和0.9147。这说明FDI对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贡献确实存在着当年的需要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3)依据大家借助的线性型式和对数型式的多元滞后分布模型所作的测算,FDI每增加1亿USD,可在当年带来3.74亿USDGDP、2.39亿USDT增长的需要效应,在滞后两年可带来10.77亿USDGDP、4.10亿USDT增长的供给效应;FDI每增加1%,可以在当年带来0.094%GDP、0.210%T增长的需要效应,在滞后两年带来0.210%GDP、0.228%T增长的供给效应。(4)因为受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亚洲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的衰退等很多原因的影响,FDI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贡献自1994年以来有所降低。[i]<br><br>[1] 本文写作得到了范从来教授和沈坤荣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br><br>[2] 江小涓,1999:《借助外资与经济增长方法的转变》,《管理世界》1999年第2期。<br><br><br>[i]参考文献:<br><br>江小涓,1999:《借助外资与经济增长方法的转变》,《管理世界》第2期.<br><br>沈坤荣,1998;《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稳定增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br><br>赵晋平,2001,《借助外资与国际收入支出平衡》,《管理世界》第3期.<br><br>董秘刚,2000:《国内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关性剖析》,《西北大学学报》.<br><br>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实质经济关系的实证剖析》,《南开经济研究》,2000<br><br>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br><br>H.钱纳里,M.塞尔奎因,《进步的型式:<br />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br><br>洪银兴,沈坤荣,何旭强 ,《经济增长方法转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br><br>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br><br>赵晋平,《借助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人民出版社,2001.<br><br>张金杰,《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资本流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br><br>马野青,张二震,《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br><br>曼昆,《经济学原理》(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br><br>[美]Dominick Salvatore著,朱保宪等译,《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br><br>保罗.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br><p align='center'></p></div>
<li class=)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