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地区金融集聚程度评价

点击数:397 | 发布时间:2025-07-20 | 来源:www.yxqpool.com

    1、引言

    2015年“一带一路”策略进入全方位推行阶段,这为各省(市、区)金融业的进步带来了重大机会,同时也对各省(市、区)金融业服务提出了愈加多元化的需要。因为国内各省域间金融供给层面有着较大差异,存在着明显的金融产业集聚现象,而且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进步[1]、东部中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与新型城镇化的进步[3]都有着明显的支持促进用途,因此有必要对国内省级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2、文献综述

    金融集聚的概念现在没达成协议,简言之就是金融产业、金筹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综合的时空动态过程与所产生金融密集程度高于周围平均水平的汇聚结果[4]。对于金融集聚程度的衡量办法,主要分为探寻代理变量和构建指标体系两大类。比如:任英华等(2010)[5]选择区位熵系数代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进而剖析了金融集聚的影响原因及空间溢出效应。李静等(2014)则构建了包括保险市场、信贷市场、信托市?觥⒅と?市场四个层次的指标体系。邓薇等(2015)[7]构建了包括金融规模、金融机构、金融人才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国内各省2005~2010年的金融集聚程度做出了评价。冯林等(2016)[8]打造了包括金筹资源、金融机构、金融产值三个层次的指标评价体系,并用熵值法对山东90个县的金融集聚水平做出了评价。

    3、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本着审慎、全方位、可量化原则,借鉴现有研究中的有关金融指标,选取了金融增加值、银行业存款余额、银行业贷款余额等8个代表金融规模的指标,之后又添加了代表金融业资本投入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同时,考虑到金融密度本身就是对金融集聚程度的度量,因此添加了单位面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机构数、单位面积证券公司营业部数、单位面积年末上市公司数、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5个密度指标,作为规模指标的补充。最后得到表2-1所列的金融集聚程度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分成金融业总体规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4个准则层和16个指标层。

    4、实证剖析及评价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