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点击数:658 | 发布时间:2025-08-08 | 来源:www.xztsal.com

    1 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观念落后,革新意识薄弱。部分高职院校对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观念落后,觉得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无非是“软件+电脑”的公共机房模式,而且大部分课程仍在教室讲授,甚至连案例操作等实训课程都用讲授形式进行,只有少部分财务管理系统课程在实训基地中操作。实训教学走过场,学生缺少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强化。

    1.2 建设规划不合理,整体借助率不高。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总是是以完成某一课程设计教学为目的,实训室之间未考虑有关性或专业实训设施不可以共享,实训室的设施、空间准时间借助率较低。如单证实训等手工操作实训没办法在摆满计算机设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讲授。另外实训室设计不当,配套设施不健全。使其只能面向教学,而不可以够向社会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别等服务,致使资源闲置,实训基地未能起到应有些用途。

    1.3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财会类专业因其专业实习职位的局限性与特殊性。一方面,企业在接收实习生时不愿让学生接触财务核心工作,一般只安排些无关专业背景的事情。其次,企业出于正常运作方面考虑,每次提供的实习职位数目有限。学生则对“打杂”工作有抵触情绪,实训积极性不高。另外,还存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方法单一等问题。很多状况下校企合作只是以挂牌或签约的形式存在,学校与企业的诉求未统一,合作浮于表面。

    1.4 实训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中之中。但,现在大多实训指导师都源于学校,并不拥有企业从事财会工作的实质历程,对企业实质业务操作仅限于理论常识层面,专业工作能力不强,没办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没办法跟上高职教育进步的节奏,师资队伍数目紧急不足。实训教师的级别待遇与收入水平低于专任教师,致使实训基地很难引进和留住出色人才,实训师资队伍缺口愈加大。

    2 改进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对策

    2.1 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看重力度,深化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往教师台上解说,学生台下笔记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财会类专业学生的需要,他们更渴望在学习财会理论常识的同时,增加肯定的实务操作,提升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需要愈加看重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适当的课程改革,设置仿真的职业环境,引进有关教学资源,将更多的理论课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如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有关课程进行改革,运用无纸化上机考试系统,加大过程考核,增强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紧迫感,提高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

    2.2 重视财会专业特征,合理规划实训基地。高职财会类专业需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会实质业务工作的综合性技能人才。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应打造高度仿真、甚至是真实的职业环境,配置满足职业练习所需的设施,将案例教学、模拟实训及仿真实训与实质工作职位无缝对接,使用很多企业真实数据拓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3 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共赢。高职财会类专业毕业生求职时常常需要面对拥有肯定财会从业经验的“门槛”。打造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能在求学期间接触工作职位,积累从业经验的最好渠道。虽然目前校企合作仍存在较多问题,但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前途远大。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师资力量以课题研究方法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难点;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的场合和师资;向企业输送出色毕业生。其次,企业则通过反馈和需要,推进教学教改,提高学校综合办学能力;接收实训教师挂职训练,选派企业骨干职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最后,形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4 健全各项管理规范,推进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健全的实训师资引进、培养、勉励等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实训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发借助。第一,从社会上选聘出色财会从业职员,经过教学业务人员培训担任实训课程指导师。第二,借助校企合作契机,聘请企业骨干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参与实训课程设计与教学。第三,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加实践工作和交流活动,学会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和人才需要。第四,通过勉励机制,设立绩效津贴,鼓励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室建设、拓展实践教学革新等研究工作,并作为肯定工作量纳入年度考核,给予奖励和荣誉。

    3 结束语

    伴随市场经济的进步和高等职业教育进步规模的扩大,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财会类专业。近年来,财会类专业毕业生人数的激增,企事业单位对财会职位的员工需要提升,财会类毕业生就业困难日益凸显。因此,高职院校更应加大财会类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质动手能力,尽量缩短实训教学与就业职位需要的距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优势。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