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园网贷的界定及种类
(一)校园网贷的概念
校园网贷作为一个新事物,国内对于它的概念并不清楚,仅有一些简单的讲解,如《关于进一步加大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公告》将它表述为“部分互联网借贷平台针对在校学生拓展借贷业务”。大家可以“网络+校园借贷”如此一个简单的公式理解校园网贷。在网络消费信贷中,无论是消费主体还是金融市场主体准基础知识槛都相对传统信贷业低。消费主体从固定收入人群扩大到几乎所有些互联网用户。这也为校园网贷的拓展提供了条件。
(二)校园网贷平台的分类
在大家的调查中,大家觉得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分期购物借贷平台(分期乐等)、电子商务信贷平台(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点对点互联网借贷平台(熊猫网贷,52好借等)这三类网贷平台。而网络消费金融公司(平安信贷等),借款条件高,需要提供担保,抵押。如房地产、汽车 、土地等,这类都是大学生没办法提供的。
2、 校园网贷的乱象
通过本文对三种网贷平台进行实证调查和体验后,大家发现校园网贷之“乱”其实是那些向大学生放贷的点对点互联网借贷平台之“乱”。点对点互联网借贷平台,因为数目多、分布范围广、规模不1、监管方面有肯定的困难。尤其是那些个人通过微信等通信工具,借用互联网与在校大学生联系,签订借款合同达到放贷目的的私人借贷,更是很难被发现,更谈不上进行监管。经过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贷款利率不清楚,内含其他成本
多个平台声称其贷款利率低,日利率不到0.1%。在注意观察后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不到0.1%只不过一种名义利率。事实上,平台会收取管理费,且这管理费还是不知所谓的“管理费率”,而不是固定的。以某借贷平台为例,借1500元,将收取450元的成本。
(二)存在着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一些平台以提升申请成功率为由,需要贷款者向平台App开放访问通讯录及通话记录的权限。更为恶劣的是,个别App不开放访问通讯录权限将没办法正常用App。一旦用户向App开放了这类权限,平台会通过网络迅速获得贷款者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假如逾期,平台则会用这类采集到的信息,对贷款者的通讯录联系人进行骚扰轰炸。
(三)滞纳金问题
在2017年,国家就已经禁止根据复利计算滞纳金。但在调查的点对点平台中,常见存在着根据复利计算滞纳金的现象,利率也比较高。其中某借贷平台“自逾期的第5天起,根据每天5%的复利计算滞纳金”条约极具代表性。假如借款1500元,逾期半个月,贷款者将面临1500×(1+0.05)11=2565元的高额负债。
(四)存在不真实宣传
大学生具备无固定收入、贷款额小、对贷款发放时间需要短的借贷特征。一些平台针对大学生,打出“低利率”“无固定收入也能贷”“极速小贷”等广告,吸引大学生前来贷款。事实上贷款步骤审批过程慢,没有3分钟极速放贷状况。就利率而言,名义利低,实质利率高。这仿佛是经过华丽包装后的陷阱,吸引着大学生进入。
3、 乱象问题是什么原因剖析
(一)“需要端”影响“供给端”
在大家的互联网问卷调查中,大家发目前生活成本用方面,有53.59%的同学表示刚刚好。但,假如学生购买一些电子商品,或者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及聚餐,这类生活成本将难以满足消费。有近85.17%的大学生用过花呗等电子商务贷款商品。他们觉得爸爸妈妈每月固定给予的生活费是一种固定的“收入”,“本月借下月还”是一种正常现象。
有需要才有供给,需要也会在一定量上影响供给。过多的需要,让一些规模小、缺少竞争优势的平台在并未完全知道大学生这一特殊借貸群体的首要条件下,盲目放贷。为吸引前来贷款的大学生,甚至动起了“歪脑筋”,企图用一些不合规的方法在这个巨大市场中获得收益。
(二)大学生法律风险意识较弱,让个别平台有机可乘
调查问卷中大家发现,有近35.89%的学生在用网贷App或商品时,没仔细阅读有关的合同条约内容,33.49%的学生表示阅读过但没了解。在缺少肯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的状况下,他们总是会忽视掉这类合同条约,选择过度地相信这类商品。个别网贷平台也正是抓住这一点,虚设低利率,在合同或商品使用详解中设置所谓的“管理费率”等不合法条例,来赚取巨大收益。假如不仔细阅读剖析,是非常难看出这种不适当的条约。
(三)对互联网贷款的特点需要“催生”着不真实宣传
在“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放贷方法?”这一问题的多项选择中,有41.15%的大学生选择手续简单、门槛低、灵活便捷;有55.5%的大学生选择利率低甚至无息。大学生一般贷款金额小,但非常紧急。如对于手机等电子商品消费需要,假如短期内没办法贷款成功,他们会选择舍弃,由于更为新式的手机会发布。可以看出,只有拥有贷款门槛低、小额度、迅速到账这种特征的网贷商品才能吸引大学生这一顾客群体。在如今点对点平台过低的门槛及缺失监管的大环境下,一些平台为了利益,打出了不真实的宣传口号。
4、 校园网贷有关法律研究
国内校园网贷仍然常见存在,而且有进一步进步壮大的趋势,很多高校学生都有网贷的历程。但与校园网贷高速扩展相对的是滞后的法制环境,这事实上为校园网贷乱象丛生提供了不好的的土壤。 在2016-2017年,针对校园网贷颁布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主要有:《关于拓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公告》《关于进一步加大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公告》等。此外,还有多部委联合发布的针对整个互联网信贷监管的法规文件。虽然目前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很多针对校园网贷的规章规范,但性质上仍是部门规章,对实行监管主体却没明确的规定,所以监管力度不大的根源是法律体系的不完善。现在为止国内没一部由全国人大拟定的法律法规,任一单个主体来监管都缺少充分的法律依据,致使在面对校园网贷与对其进行监管时推脱责任,出现监管的真空地带,令乱象滋生进步。
5、 关于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建议
(一)借用市场民营力量,打造大学生征信体系
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最大顾虑是不知道大学生的信用情况,不可以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由于国内的个人征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及其他征信机构中,只能查看到那些与银行发生过信贷买卖或者为别人提供过担保的职员的信用情况,而在校大学生的信用记录几乎没。
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企业,有着广大的在校大学生用户群体。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中就有关于用户信用衡量的“芝麻信用”,大学生用蚂蚁花呗未准时还款、用支付宝乘坐地铁未支付成本、未还共享单车等诚信行为都会准时地反映在用户的“芝麻信用”分上。政府可以与这类民营公司合作,以政府为主导,拓展专项行动:让阿里、腾讯等民营企业,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筹备工作;打造面向大学生的网络征信系统。为商业银行、阿里金融等大型金融机构进入大学生信贷市场降低发生很多坏账的信贷风险。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加大自我保护意识
高校要开设相应的课程讲坛,加大大学生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的普及,引导大学生加大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大学生借贷的助学需要,高校应为学生开通并大力宣传合法适当的途径,常常关注学生的网贷近况,整治校园贷乱象。而作为大学生的爸爸妈妈,更应该加大对孩子生活的关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消费观。
(三)加大网贷行业自律和规范,引导合法人性化经营
“德盛者其群必盛,德衰者其群必衰”。新年代下的网贷行业应严格遵守国内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的做到从用户的需要出发,服务大众,为社会经济的进步贡献行业的力量。
中国网络金融协会是网络金融范围的行業自律组织,相较于有关部门的监管,行业自律协会更专业而且有更高程度的实践经验。中国网络金融协会要定时对校园网贷平台进行盘问和知道,加大审察和监督,对违法经营的企业准时处置。也要提升行业的市场准基础知识槛,拟定严格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加大对各网贷平台的管理和引导。
(四)加大法律体系建设和监管力度,强化刑法的规制用途
国内要全方位依法治国,就要完善法律体系。针对乱象频发的校园网贷状况,颁布符合实质状况和相对健全的法律看上去非常重要。法律要对行业的准基础知识槛和标准提出需要和指导,并且规范执法部门的权责范围,防止出现“踢皮球”和权力缺失的状况发生。现在对于网贷出现的纠纷多使用民事制裁的方法,但民事制裁只能从经济上对不好的网贷进行规制。对于一些暴力催收、裸贷等涉及刑事范围的行为,应该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更严格的管制,必要时应该对违法者进行法律的制裁,提升违法行为的事后本钱。公安机关要加大执法力度,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活动的进程。如此不仅能够打击已经有违法犯罪事实的经营者,也可以对其他经营者产生警示威慑用途,从而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