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93-02
对于高校来讲,工程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要紧组成部分,对于工程造价控制发挥着要紧用途。工程审计管理是指站在管理的角度上,通过程序、规范等内容的细化,提升审计业务水平,减少审计风险的管理活动。因此,加大高校工程审计工作,做好审计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从工程审计业务简述、工程审计的风险及加大工程审计的建议三个方面对高校工程审计管理进行简要剖析。
1、高校工程审计业务简述
1.高校工程审计业务范围。高校工程审计的业务范围主如果指高校用财政性资金、银行贷款、自有资金、捐赠款等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和修缮工程项目,主要范围包含房子、建筑物的新建、扩建、改建,装饰、修缮等工程[1]。各高校依据自己实质状况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建设工程及修缮工程纳入审计范围的具体标准。
2.高校工程审计业务内容。高校工程审计业务的主要内容简要来讲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工程项目推行中的立项、资金落实、招投标、工程管理等程序性、合规性进行审计;二是对工程项目推行内容及工程量是不是如实完成,对工程项目的预算价、结算价等经济事情是不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进行准确套算进行审计。
3.高校工程审计业务的拓展方法。高校工程审计的业务拓展方法大同小异,主如果自行审计、委托审计、自行审计及委托审计相结合这三种方法。各高校依据自己审计力量的实质,拟定不一样的规模标准,采取不一样的审计方法。总体来讲,基本建设项目基本选择委托审计,零星修缮项目推行自行审计。
2、高校工程审计的风险
1.审计职员业务水平低。高校工程审计职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工程审计业务的水平。不少高校的工程审计职员不是专业出身,而是从其他部门和职位上调动过来的,对工程造价理论一知半解,如此会致使工程审计业务面临风险。
2.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力量薄弱。高校选择委托的造价咨询中介机构的资质及业务水平不高,力量薄弱、职员不固定等原因容易致使工程审计的效益不够,审计结果不准确,这也是高校审计业务面临的风险[2]。
3.审计资料不齐全。部分高校的工程管理单位专业职员配备不完善,在工程施工阶段不重视工程结算有关资料的采集及整理。工程审计业务推行所接收的资料不齐全,一些签证变更资料描述不明确,有的签证资料存在重复计算甚至是失真的情形,这致使工程审计面临重大风险。
4.审计业务职员或中介结构弄虚造假。审计职员或中介审计机构联合施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甚至是贪污腐败对高校审计业务与高校经济利益导致损害。
5.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虽然大部分高校审计机构已经独立,但高校工程审计仍然作为高校内部机构存在着审计职员要面临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的约束,存在领导打招呼、审计补手续等不合规的情形,减少了审计水平,加强了审计风险[3]。
3、基于风险导向的高校工程审计管理对策
1.加大工程审计业务规范建设。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工程审计推行方法,对工程审计的业务范围、审计内容都做了明确的界定,但大多不包含具体的审计部门内部管理的有关规范和规定。因此,高校要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仔细总结和梳理自己拓展工程审计业务的步骤,确立一套行之有效、权责分明的规范体系,通过规范来约束审计职员及业务程序,达到提升工程审计业务水平的目的。
2.合理拟定审计范围标准。高校要依据自己审计力量的薄弱,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合理拟定自己的工程审计范围标准,要有重点、有突出地进行审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基本建设工程和重大修缮改造工程的审计监督上,切不可盲目设定审计标准。审计标准过低会导致审计任务重、审计重点内容不突出的困境,审计标准过高会导致审计监督缺失,不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的控制经费和促进内部管理的职能。
3.加大对隐蔽工程的资料审察。高校工程审计部门要主动避免资料与实质现场分不相符的风险,在对送审资料进行审察并接收时,应改变以往的需要标准,对于隐蔽工程应需要送审单位提供现场照片及视频资料,对于重大的隐蔽工程还要参与到现场进行监督。
4.健全审计资料存档。工程审计资料存档应当根据内部审计有关档案储存的管理方法进行,但部分高校存在留档资料不完整的状况,特别是对变更签证的资料留存的意识不强。在整理审计档案时,一是要严格根据内审需要采集存放资料;二是要以应付复审的思路采集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变更、隐蔽工程验收及认质认价单、验收单等所有结算需要的有关资料,包含纸质版及电子版资料[4]。
5.加大对审计职员的监督管理。第一,高校工程审计应推行复审规范,通过复审从业务上加大对审计职员的业务监督。第二,要加大对审计职员的道德及警示教育,通过谈心、警示提醒与同意纪委监察部门组织的警示教育多种形式和方法筑牢审计职员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第三,要加大对审计职员的业务培养,通过工作及学习结合的方法委派审计职员参与上级机关组织各类业务人员培训,不断增强其审计业务能力。最后,要在高校的选人用人机制上要重视加大对审计业务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及薪资待遇等方面政策倾斜,解决审计职员的后顾之忧,促进其愈加投入审计工作。
6.打造高校自己的工程审计委托单位库。现在市场上的造价咨询单位比较多且参差不齐,不只造价咨询单位频繁更换,部分造价咨询单位的职员也不固定。因此,高校工程审计单位应有选择的打造自己的委托审计备选库,选择资质强、信誉好、业务水平高、职员固定的单位进行长期合作,把相对不稳定的单位从库中清除,保障优质的审计力量。同时,还要加大对委托审计的监督管理,从核对场地、核对期限与委派的审计职员等方面进行监管,必要时可以推行复审制以加大监督管理,保障工程审计水平。对于重大的工程项目,可以委托招标管理单位推行委托审计招标,择优选取。
7.打造审计结果公示规范。高校应付工程审计的结果进行公示,这是让教职工知道、监督审计工作的一种有力手段。另外,通过对审计结果公开特别是对于审计额度较大的项目公开,对项目管理单位也是一种警示,可以促进其加大内部管理并重视初审,这不只能促进高校自己的内部管理,也能减少工程审计工作的风险及重压。值得一提的是,在审计工程中如发现贪污腐败的情形,要在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并准时移交纪委。
8.重大工程项目推行跟踪审计。不少高校现在都已经拓展了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从推行状况来看还存在着参与度界限不清等多方面的问题,主如果配套规范不完善及各高校实质状况存在差异等多方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但不论存在何种状况,对重大的基建工程推行跟踪审计是有必要的。作为工程审计,要抓住工程立项、招投标、重大变更及结算审计等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环节,推行有重点的跟踪审计,通过事中审计确保审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