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学生职业素养形成

点击数:348 | 发布时间:2025-05-29 | 来源:www.jdzsu.co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7)03-0128-01

    伴随社会对大夫的职业化需要愈加高,医学院校需要高度看重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根据大夫职业化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进行教育和改造,同时在医学教育中加大人文素养教育,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非常重要。从而使医学生既有扎实精深的专业学科常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又有深厚广博的人文社科常识和高尚的医德医风。

    1、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背景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需要,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为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的需要所拥有的医学专业常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需要》中提出: 医学生需要拥有的基本素质包含职业道德素质、医学科学入门知识、交流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七个方面。《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确立了“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的原则、患者自主性原则和社会公正原则”为医师职业精神的三个基本原则。医学教育最后目的是要培养具备优良医德医风、高尚道德情操、精湛医疗技术和广博人文常识,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职业素养是医学生成长的根基,需要学校与社会协作加大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使其成长为履职尽责、精业勤业、叫人认可的医务工作者。

    2、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近况

    1.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完善

    现在国内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一是医学生对基本职业素养的认知,并没伴随年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二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偏少,课程设置缺少系统性、规范性,与医疗行业需要相一致的理论教程和实践经验不足。三是国内目前对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方法和方法较为单一,重视理论教育,缺少有效的多形式的实践渠道。

    2.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规范有待健全

    现在国内的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对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没形成健全的教育规范,也缺少相应的考核规范和考核标准。不少高校拓展医学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却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自己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流动性大,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讲授多,实践技能培养少,致使医学生的专业常识不扎实,临床技能、动手能力差,不适应社会对医务职员的需要。

    目前社会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愈加高,高校需要高度看重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竞争优势。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程度,医学院校应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激起学生的职业兴趣,革新教育办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人文教育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中的意义

    医疗卫生行业是民生关注的焦点行业,除去“看病难、看病贵”外,还有医德医风建设、医患矛盾突出、医务职员职业素养缺少等。所谓大夫职业化,就是需要大夫承担一些原则性非常强的责任,其宗旨是:患者利益优先,个人利益居后,患者主权,社会公平。大夫的职业化是医患关系的核心要点和本质所在。然而,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当今很多医疗问题的根本缘由之一。国内的医学教育过分关注专业常识教育,忽略人文素质教育,临床医学生只关心专业常识和技能,不愿花时间学习人文常识。 由此致使,有的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较低,人文精神缺失,不可以转型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属性,并且是一门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打造浓厚医学人文环境是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然走向。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提升临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如此才能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好的职业素养的医学人才,使临床医学生提升竞争优势,更好地融入社会,成功就业。这不止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达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年代需要;同时对促进国内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进步,具备要紧的意义和价值。

    4、培养临床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渠道

    1.适应年代进步,将人文思想与医学教育相结合

    贯彻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医学教育原则,形成以拓宽专业口径、增加革新适应力、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医学专业教育为基础、以通识教育为主体、以培养教育为目的,确立科学的人文教育思想体系,培养临床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断革新的精神、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真的达成临床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

    2.革新培养方法,在实践中培养临床学生的职业能力

    改革传统的教学办法、教学方法,增加与职业培养有关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根据行业准则,将医疗行业的工作步骤引入校内实训、临床见习、专业实习三个重点环节。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准职业教育环境中进行实践培训,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己职业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意识。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使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达到培养临床医学生的革新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角逐能力的人文教育目的。

    3.转变职业素养认知,完善临床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人文课程体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专业常识和人文素质并重的教育体制,修订健全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将人文素?|课程纳入医学学科教育体系中。同时优化课程结构,增加相应的人文选修课程,把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必学课为核心,以选修课为延伸,以专题讲坛为提高;增设基础性医学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医学人文课程,确立医学人文教育核心课程,通过加大临床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引导,将职业素养教育系统化,落到实处。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