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的犯罪及预防

点击数:589 | 发布时间:2025-05-30 | 来源:www.suktch.com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国内的要紧问题,国内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讲呈上升态势。怎么样预防和降低青少年犯罪成为捆扰各界部门的难题问题。青少年犯罪是什么原因复杂的,不只有社会环境的原因,而且家庭教育方法和学校教育方法的不当也是致使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手段的根本就是坚持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教育中要讲究方法、办法和方案,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字:青少年犯罪 犯罪成员 犯罪缘由 预防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和期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直接关系到大家中华民族的兴衰,然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国内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要紧组成部分,遭到全国各区域和有关人士的看重。国内历来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虽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惩罚和处置,拟定一系列特殊的法律法规。但,国内未成年人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形势还非常严峻。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暴力化、团伙化、自动化方面作案愈加多,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怎么样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客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这不只紧急风险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将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目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知道青少年犯罪的规律特征、心理误区、犯罪缘由及治理对策。
    1、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何谓青少年犯罪是指达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推行的确风险社会的、触犯刑律的、依法应按受处罚的行为。①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②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青少年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趋势,但这个问题仍然非常突出。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律特征:
    (一)犯罪种类多元化
    现在,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范围,其中主要集中在偷窃、打劫、寻衅滋事等方面,但凶杀、强奸、敲诈、吸贩毒案件的比率也有所上升。从犯罪性质看,偷窃犯罪最为突出。很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但又想不劳而获,也就从小偷小摸开始走向犯罪,再有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主人翁的种种作案手法,无所顾忌,不考虑后果持刀作案,以致犯下故意杀人或故意伤人等紧急罪行。
    (二)犯罪年龄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不断上升,在遭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渐渐增多,而因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率,有的青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在这类青少年罪犯中,大部分为辍学少年,由缺少学校的管制,他们便聚集在一块,形成团伙犯罪,来满足我们的欲望。在校违法犯罪也比较常见,常常发生中小学生以大欺小、

    ①中国讼诉法②中国刑法
    拦路打劫、敲诈勒索的案件。如:武陟县某学校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和校外流氓勾结,常常在放学后拦截小学生,强行要钱,有时5元、10元,有时甚至要到50元、100元。小学生遭到勒索后总是惧怕勒索者的威胁,不敢和父母说。不少孩子为了不挨打就挖空心思从家要钱给勒索者,有时一要就要二三百元钱,有些甚至从家偷钱。③
    (三)犯罪职员低文化
    从某市少年犯管教所近几年来对青少年文化程度调查显示,犯罪青少年的文化较低,小学文化水平占40.2%,初中文化水平占47.5%,可见少年犯中具备小学、初中文化水平者最多。而在事实上,他们的实质文化程度还不及于此,这应引起全社会的看重。伴随经济的进步,在产品经济观念的冲击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遭到严重干扰,“念书没用”、“常识不值钱”等不好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青少年,有一部分学生自动辍学,加入了经商的行列,在经济交往中使其遭到了一些不正当经营活动方法的沾染,掌握了一些违法犯罪的方法。
    (四)犯罪团伙化突出
    团伙犯罪亦称帮伙犯罪,是国内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种类之一,是一同犯罪的一种形式。从行为特点上看,团伙型犯罪有盲目性、刺激性和传染性等特征。一些青少年因为过早辍学、什么事都不干、浪迹街头,于是就三五成群、拉帮结派,因为他们缺少对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法制观念淡薄,又遭到“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等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易在团伙犯罪中冒险、冲动,酿成大案或是恶性案件。有些青少年深受影视片中黑社会组织的影响,成立帮派或组织,他们之间相互模仿、影响,以大带小,以老带新,使团伙犯罪飞速进步蔓延;还有些为了相互刺激,比强逞能及错误的英雄观的推进,不少团伙成员的在犯罪过程中,表现出胆大妄为,心狠手辣;他们还深受黄色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可以自拔,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推行暴力。
    (五)犯罪方法残忍化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复杂时期,此时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精力旺盛,血气方刚,但缺少社会经验,且常见存在非常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有时总是在外面的影响和别人的刺激下,不计后果,其盲目性给社会、家庭,包含他们自己本身都导致了很大风险。有些青少年犯罪方法已达自动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机会,筹备作案工具;更有甚者杀人看表,计算杀一个人需要多久,杀过第一个将来还筹备杀第二个、第三个,其心理已完全丧失理智,表现的极为变态。
    (六)犯罪形式自动化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飞速进步的年代,他们把聪明才智运用到犯罪方法的更新上,不断搜集、吸收影视文静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方法、作案方法与反侦查的方法,并加以模仿,使犯罪方法、方法愈加趋向自动化、成人化。手机、电脑的出现,也给青少年犯罪带来了便利,其中互联网犯罪也有逐年猛涨的态势,不可小视。青少年财产型犯罪案件分别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88.6%,财产型犯罪是指以非法活动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挪用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如:2004年3月8日晚,5615次桐梓开往贵阳的列车停靠在桐梓车站。列车始发前,忽然让人拔

    ③钱耒:《东方今报》08版 2005年3月29日
    去46根闸瓦钎,致使列车没办法开出,紧急危及了行车安全并扰乱了正常的行车秩序。经过调查,民警发现3名年龄在12-15岁之间的青少年是该案的作案者。
    3个孩子将闸瓦钎以每根1元的价格卖掉后,便到网咖里“冲浪”去了。④
    (七)犯罪方法成人化
    交通的进步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也给犯罪分子的流窜作案带来了便捷,他们作案十分猖獗,青少年犯罪也具备了这一特点,他们要么受人引诱离家出走,要么向往外面的生活结伴外出闯天下,外出后又没生活来源,同时还梦想过着富豪的生活,有一部分青少年非常快就走了犯罪的道路,四处流窜作案,给防范和侦破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并且其犯罪方法出现了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化、随便化、突出性向自动化、成人化、预谋性方向进步,不再局限于盗窃、见财起意的突出性案件,而是出现了蒙面打劫、偷窃、持刀强奸及流窜跨作案的成人化犯罪行径。
    (八)犯罪成员女人化
    在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女人的比率大幅度大升。资料显示,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违法犯罪的男女比率为100:
    1,但目前已接近10:
    1。多数集中在卖淫、吸毒、打劫、故意伤人、杀人等案件中。
    女青少年犯罪除去数目和比率的上升外,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男士化,一些女青少年开始涉足过去由男士“一统天下”的某些违法犯罪;二是擅长借助其“性角色”作案,因此作案的“成功率”大大提升,社会风险性明显加剧;三是从单独作案向团伙作案进步,在男女混杂的团伙内,女人发挥着特殊有哪些用途;四是具备较明显的自甘堕落性和腐蚀性;五是部分女人犯罪有从被害人变为害人者的特征。女青少年犯罪的增加及其风险性的提升,是国内青少年犯罪紧急化的要紧标志。⑤
    2、青少年的法律误区
    青少年对法律的误区多种多样,我汇总了以下两点:
    误区之1、我年龄小我怕哪个。青少年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因此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给予特殊的保护,如设立监护,拟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就使一些青少年产生错觉,自觉得偷的东西数额较小,我们的年龄也较小,仿佛不满十八岁便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实不是如此的,国内刑法第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打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显的极为要紧。
    误区之2、不偷不抢不犯法。日常有的青少年觉得不偷不抢不犯法,用不着学
    法知法。其实不是如此的,日常大家总是在狭义上理解了法律定义,把法律理解成为形式法律,觉得只须不犯罪,便不违法,这是大错特错的。国内的法律从其效力及拟定机关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效力最高的是宪法。第二,是基本法律,如刑法、民法等。第三,是行政法规。这类是国内最主要的法律类别,在青少年范围中有不少专门的法律,如《中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类法律的针对性非常强,应得到青少年的遵守。

    ④宁 坚《聚焦铁路沿线青少年犯罪》铁路出版社2004年版
    ⑤王 牧:《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版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