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实证会计理论与国内的实证会计研究

点击数:919 | 发布时间:2024-12-24 | 来源:www.qunkongxitong.com



    去年国内出现了不少介绍实证会计理论的文章,也有人运用海外的数学模型验证国内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这对弥补规范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推进国内会计研究的进步,无疑有着要紧意义。本文试图从整体上剖析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在实证会计理论中的地位和用途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而指出国内实证会计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促进合适国内国情的实证会计研究的进步抛砖引玉。

    1、有效市场假说与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是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

    实证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奠立于1986年,以瓦兹和齐默尔曼的合著《实证会计理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实证会计研究的宗旨是讲解现行的会计和审计实务并对将来的会计和审计实务作出预测,其研究重心是会计选择行为。围绕这个重心,实证会计理论涵盖如下范围: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该范围主要研究EMH和CAPM的确立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意义。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该范围研究在有效市场假说下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角逐性假说的辨识。该范围研究与有效市场假说相角逐的机械性假说。会计数据、破产与风险。该范围研究有关会计收益与破产及风险间的关系,它是在前述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收益预测。该范围研究有关会计收益的时间序列特质的证据。对该范围的研究,势必应用了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信息披露管制理论。该范围研究对公司信息揭示进行管制的原因所在。研究表明,事实上没有对公司信息揭示进行管制的明显理由。管制是基于相对本钱与效益的经验性问题。有效市场假说依旧是该部分必要的研究首要条件。订约程序。该范围研究会计在企业及其经理职员的订约中有哪些用途。研究中也需要运用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报酬策略、债务契约与会计程序。该范围研究会计程序对报酬策略、债务契约的影响。在给定市场有效的首要条件下,结合运用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程序上的变更或许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会计与政治程序。该范围研究政治活动对管理职员选择会计程序的影响。会计选择的实证性检验。该范围研究对各种有关会计选择行为的验证。股票价格的检验理论。该范围研究强制性会计程序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主要剖析工具依旧是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契约理论在审计中有哪些用途。该范围研究契约理论对会计和审计实务的讲解。

    剖析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围,大家可以看出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逻辑是:第一验证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在市场有效的首要条件下,剖析各种与会计程序选择有关的原因,寻求影响会计程序选择的有关变量,然后剖析促成这类变量发生变动是什么原因,进而达到讲解和预测会计和审计实务的目的。假如市场是无效的,则会计收益与代表公司价值的股票价格的有关性就没办法考证,从而也就没办法考证影响会计收益的各种会计程序选择发生的真的缘由。换言之,没有效市场假说,实证会计研究就成为无本之木。而没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就没办法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验证。因此,是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奠立了实证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就是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从国内的实证会计研究的近况看,常见地强调对有效市场假说的介绍和对它的三种效应的验证,而忽略了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在实证会计研究中有哪些用途。其实,自实证会计理论形成之时,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就相辅相成地成为实证会计理论的基石。在研究中割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只重视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研究和验证,实质上是走入了误区。资本资产计价模型确认期望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而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就是寻求背离已被模型确认的上述关系的情况是不是存在;假如存在这种情况,则市场无效;反之,市场有效。由此可以看出,CAPM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对EMH验证的成败。

    2、有效市场假说与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出现时的理论研究背景

    有效市场假说由尤金·法玛提出于1970年,后成为投资理财学中的著名假说。依据法玛的概念,有效市场是满足如下条件的证券市场:投资者都借助可获得的信息力图获得更高报酬;证券价格对新的市场信息的反应飞速而准确,证券价格能完全反应全部信息;市场角逐使证券价格从旧的均衡过度到新的均衡,而与新信息相应的价格变动是相互独立的或称随机的。因此,有效市场假说又称随机漫步理论。依据有效市场假说,在有效市场中没有非正常收益。评估市场有效性的剖析办法分为两大类:将实质收益率与在假设市场是有效的条件下应有些收益率进行比较;进行模拟买卖策略的测试,察看这类策略能否提供超额收益。在有效市场假设下,运用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和随机游走模型得出应有收益率,再用此收益率测试察看到的收益率的波动是不是符合有效市场假说。然而,这类测试均为“双重测试”,既对市场有效性测试,又对模型本身测试。这种对察看到的已达成收益率和统计测试的办法称为“间接测试法”。与此相对应,依据一组市场数据使用某种买卖策略来察看能否产生超额收益的办法称为“直接测试法”。

    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刚开始是由夏晋、特雷纳和林特纳在60年代中期提出的,是对风险怎么样定价和度量的均衡理论。其根本用途在于确认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揭示市场是不是存在非正常收益。一般记为:E=RF+〔E-RF〕βj式中:E—第j项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RF—无风险资产收益率E—市场组合资产的预期收益率βj—COV/VAR=第j项资产不可分散风险的量度

    该模型打造在如下假定的基础上:市场是由理性而厌恶风险的、力图使其预期消费功用最大化的投资者组成。这类投资者用标准差来度量资产组合的风险和收益。该假设提供了风险度量的尺度。所有投资者在进行其投资决策时,都有一个普通的时间期间。该假设使得对预期收益的计量结果具备意义。所有投资者可以免费获得信息,具备完全一致的市场期望。在不一样的系统性风险中,投资者之所以选择不一样的投资组合,是由于他们对风险的偏好不同。市场是健全的。即没有能左右市场的投资者;没有买卖本钱和差别税收;所有资产可无限分割。存在着一种无风险资产,所有投资者均能以无风险利率RF进行借贷。

    随机游走模型的假设首要条件就是有效市场假说,该模型有哪些用途于揭示市场收益分布是不是呈随机状,本质上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没不同。其在实证会计研究中的意义远不如资本计价模型,所以本文不予细述。

    有效市场假说萌芽于本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因为股份公司在社会经济日常所起有哪些用途日益强大,证券投资特别是股票投资成为大家要紧的投资工具之一,市场对投资剖析工具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要,这迫使投资理财学家和会计学家创建新的理论来满足现实需要。当时美国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水平,已经足以满足经济剖析专家的应用需要。而美国证券价格研究中心所打造的大型计算机数据库也促进了对剖析过程中形成的假设进行试验性验证。主客观条件的拥有,促成了对股票价格性态与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关系的研究。当时的乔尔·迪安、莫迪利亚尼及米勒等人通过应用经济剖析来解决投资理财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投资理财理论的进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创建了定量描述股票价格和风险关系的理论模型CAPM。为了限定模型的应用环境,随后又创建了EMH。与此有关联是,这段时期也是美国会计理论进步的黄金时期。1957年,面对来自各界对会计理论研究近况的批评,美国会计师协会会长阿尔文·R·詹宁斯提出应看重会计定义,并将重心从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从而推进了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研究重心的转移,使得打造和承认一套统一的会计理论体系非常重要,而非以往对具体办法的强调。作为倡导看重基础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1955年和1957年,R.J钱伯斯和理查德·马德斯切分别在《会计研究》杂志上著文,试图打造一种比以前具备更大内聚力和适用性的会计假设和原则为基础的会计理论整体结构。事实上,在确立会计原则之前,钱伯斯和马德斯切分别在三个方面对当时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它们没逻辑的一致性:它们缺少普及性;它们的结论是不可检验的。而后他们于1964—1967年间又分别在不一样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成就,他们觉得,假设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就连它的有效性也打造在一个推理严密的验证基础上。为此应打开对会计理论检验的大门。他们觉得应存在是同意或不承认会计理论的规范,理论应能同意其提出者以外的人的严格检验。或者,至少应将可检验的假设与价值判断和概念不同开来。检验意味着保证理论与其所大概的后果维持相符。假设不应被作为基础的全部会计原则和规则中的任何一个驳倒,每条原则都应与所有些假设和规则维持一致。而且,还可以通过判断用某一规则的长期效果是不是大于用它所付出的代价,是不是不亚于用另一准则有哪些好处,相互对照着对规则加以检验。上述看法可谓开实证会计理论思想之先河。这类看法已经涉及后来的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重心—会计选择行为,而当时的规范会计理论不可以为会计选择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首要条件。恰逢其时,投资理财理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的创立,为实证会计理论思想的进一步进步提供了理论先导。如此实证会计研究者就自然地在研究中引入了EMH和CAPM。可以说,假如没会计选择行为,实证会计研究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证券市场是世界各国配置社会资源的要紧枢纽,会计信息披露对证券市场信息需要的满足程度成为衡量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要紧原因。而研究会计选择行为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正是揭示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效果最好的渠道。60年代早期,会计研究中常见地隐含如此的假说,即会计报告是获得公司信息的唯一来源。因为经营者具备选择会计程序的灵活性,在上述假说下,经营者可以随性地报告公司经营营业额从而欺诈市场。通过夸大报告收益,经营者就能抬高公司股票的价值,如此股票市场不只没办法对高效率和低效率的公司加以区别,而且没办法对这类不一样的股票进行合理定价。这样,会计收益就不是计量公司价值变化并使股票价格成为资源配置的正确信号,这无疑是说明会计收益对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没意义。进一步可以推论当时的会计规范体系毫无价值可言。由于对于股票市场而言,会计收益是一个会计循环的最有意义的结果。有效市场假说觉得“唯一来源”假设不成立,假如会计收益和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实证性联系,那样即便不是根据经济学概念的收益进行计量的会计收益仍将是十分有用的。这说明会计收益的披露对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是有意义的。它驳斥了当时甚嚣尘上的会计收益无用论,维护了当时会计规范体系在证券市场中的地位,从而也显示了实证会计研究的意义,促进了实证会计研究的进步。

    3、有效市场假说与资本资产计价模型所面临的挑战

    大家都知道,实证会计理论或有效市场分为三种形态,即,弱势有效市场、次强势有效市场和强势有效市场。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就是验证上述三种形态之一是不是存在。然而,假说与模型都有其赖以成立的首要条件条件,EMH隐含的首要条件是市场为完全角逐市场、无买卖本钱及所有信息都会非常快被市场参与者领悟并立刻反映到市场价格之中。运用CAPM的几个首要条件条件如前文所述。因为存在严格的理论首要条件限定,而现实经济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结果,假说和模型在讲解和预测现实经济问题时,有时就给人以顾此失彼之感。到了现在,EMH和CAPM已面临如下悖例:1月效应。1976年,有人研究表明,1月份的股票收益率是一年中最高的,至少是其它月份的股票收益率的两倍。不只这样,一般情况下,夏天和秋天的股票收益率要比春天和冬天的股票收益率要低得多。依据EMH,一年中的每个月份的股票收益率应大体一致。显然,1月效应悖离了EMH。买卖周的日效应。研究者发现,在美国股市上,星期一的平均收益率常为负数,而星期三和星期五的收益率则为正数。该现象在英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股市也存在。除此之外,大家还注意到节日效应,即节前的几天收益率非常高,而节后的收益率一般较低,仅仅当节后恰逢周末时会变高。该效应的存在乎味着投资者依赖定时购买可以赚取超额收益。这样,买卖周的日效应表明次强式EMH或CAPM中两者之一是不对的,或者两者都是不对的。假如CAPM是对市场风险和收益关系的正确计量,那样,EMH就肯定是不对的。由于,买卖周的日效应表明市场价格不可以够正确地调整以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假如EMH是正确的,则CAPM一定错误。由于,肯定存在另外的风险原因没被CAMP发现,或者说运用CAPM没办法界定该情形下的市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也大概是EMH和CAPM都错,因而用EMH和CAPM没办法讲解买卖周的日效应的存在。星期五—13号效应。在美国,这种可怕的效应发现于1987年,它意味着每年中的13号并且是星期五的这一天,对投资者而言是个灾难日。事实上,每年中的13号且为星期五的这类天的年平均收益率为-36%,这一年中的其它星期五的年平均收益率为正的+43%以上。尽管每年中的13号且为星期五的天数低于3天,但该效应确是EMH或CAPM的有力的反证。市场的过度反应。80年代中期的美国,财务研究者发现,在对EMH验证期间,证券价格波动幅度非常大,一些投资者朝赚金山,暮为乞丐。这说明市场可以操纵和欺骗。这种现象明显与有效市场假说不符。在此后的察看中,类似的现象亦数见不鲜。投机泡沫。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使得某一证券价格极度偏离其价值的案例,在各国证券市场屡有发生。这种现实的存在,不可以不说是对EMH和CAPM的一大讽刺。因为上述悖例的存在,致使了大家对EMH和CAPM的日趋强烈的批评。1987年十月15日到19日,美国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剧烈降低。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曾言:“没有任何明显的可以使股票的价值出现30%的差别的原因。”有效市场专家在此批评前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4、对国内实证会计研究的考虑

    近年来,国内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在会计理论界似成燎原之势,现在已有较多的文章在介绍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办法,而且也有少部分研究职员尝试性地进行了国内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甚至已有结论表明国内的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已呈次强式。考察国内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近况,大家会有如下发现:较多的人士重视实证会计办法论的探讨,其中也比较了规范与实证研究办法有什么区别。过分强调EMH的介绍或对EMH的检验,常见忽略对CAPM的考察和研究。在验证国内市场有效性的过程中,常见地缺少对EMH和CAPM的运用首要条件的考证和剖析。上述第一点是理论研究需要重视而且应该倡导的。而后两点假如不加以关注和引导,就势必将国内的实证会计理论研究导入歧途。

    进行任何一项研究,第一应该明确其目的为什么,不然研究就会迷失方向。如前所述,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是会计选择行为,其目的在于讲解和预测会计和审计实务。从更直接的意义上说,其目的就是讲解现行会计准则赖以存在的原因和用途,预测将来会计准则拟定的走向。正是基于如此的目的,为了研究证券市场的会计选择行为,实证会计理论引入了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假如市场是无效的,则需强化市场博弈规则的打造和健全,现行会计准则大概面临体系性变革或被完全废弃的危机。假如市场是弱式有效的,则市场博弈规则需要健全,现行会计准则体系有修改的必要。假如市场是次强式有效的,则市场博弈规则基本健全,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基本符合市场需要,但仍然存在对内幕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的必要。假如市场是强式有效的,则市场博弈规则十分健全,现行会计准则已满足市场需要。当然,实证会计研究中,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决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恰恰是研究的开始。次强式有效市场的存在,对于投资理财学的意义在于:依赖所有公开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剖析,没办法赚取非正常回报。而对于会计研究的意义却不仅这样,它只不过给有关会计选择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首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国内实证会计研究中存在绕着EMH打圈而不再深入的现象。

    正如本文的第二部分所述,在间接测试法下对EMH的验证,不能离开对EMH应用首要条件的剖析,更不能离开对CAPM应用首要条件的剖析和对CAPM本身的验证。第一,国内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股票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市股份企业的股本中,国有股和法人股占较大比重,而国有股和法人股现在还不参与二级市场的流通,并没做到同股同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的股票市场是一个不完全角逐市场,因此对国内股票市场有效性的验证,其实又隐含了一个首要条件,即所验证的市场是一个大大缩小了的不含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市场。关于国有股和法人股买卖市场的有效性及其对会计选择行为的反应和影响,需要特别研究。因此,现在一些研究者以对社会流通股价格变动的研究得出深圳和上海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有关结论不可以作为将来对国内会计选择行为进一步研究的首要条件。第二,考虑到CAPM和EMH所面临的挑战,研究中不可以简单地照搬西方的研究结论。一是由于至现在为止,尽管实证会计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但,实证会计学派的精英们尚不可以解决CAPM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样本聚集问题,对于EMH所面临的批评,精英们也没给出叫人认可的讲解。而美国市场出现的有效市场的悖例,国内市场上也有类似的情形,更为紧急的是,国内证券市场的政策性效应十分明显,非会计性信息对市场的影响较大。二是由于现在国内的会计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因为各种非会计规范原因的影响,国内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数据有相当程度的失真,大大影响了统计样本的可信度。这是国内实证会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第三,会计研究绝不是数理统计,而只能在必要时以数理统计为方法来达到会计研究的目的。目前看来,美国实证会计研究钻入了数学牛角尖,过多地运用数学模型来讲解和预测现实的会计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在非常大程度上由美国经济学研究评价标准的大方候所至。当今美国有名的经济刊物常以是不是运用数学来描述、讲解和预测经济现象作为刊用与否的要紧标准。受功利主义的驱使,经济学研究中过多地运用数学模型,甚至滥用数学模型。因为确立模型时严格的条件限制在现实经济日常很难符合,模型的运用结果自然很难叫人心甘情愿折服。所以有人批评经济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玩数学游戏。会计的实证研究目的在于以规范研究结果为首要条件,验证规范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进而讲解和预测会计、审计实务。任何背离这个初衷的实证会计研究,势必是故弄玄虚。鉴于此,在以后的进步中,国内的实证会计研究不可以照搬海外的研究办法,而应更多地依据国内的国情,探索出合适国内国情的实证会计研究办法。最后,目前国内实证会计研究应该侧重于市场对会计信息需要的研究,国内现行的会计规范体系拟定当初,过多地考虑了政府需要,忽略了其它需要。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就应该也需要看重政府需要以外的其它需要,而关于市场需要,过去少有涉及,这是国内实证会计研究应该负担的责任,也正是其用途可以充分发挥之处。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