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概述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状况下,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调配资金的管理形式。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入支出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方法。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一律注销银行账号会计机构和会计职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分配、单位包干、分散核算的规范。这种规范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其适应性,但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打造和健全,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为了加大财政资金收入支出的治理和监督,规范计核算行为、促进会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信息水平和财政资金用效益,打造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治理运行机制。因此,全方位拓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2、会计集中核算的积极推动作用
1.提升了会计信息水平
会计核算中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会计中心统一核算,改变了以往各单位财务由领导说了算,会计职员作为所在单位的一员,出于自己利益考虑及领导重压,造假账的现象。从根本上提升了会计信息水平,为政府决策资源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定量剖析基础。
2.提升了财政资金的用法效率
各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中心的核算账户上,统一管理,科学适当的安排资金,保证各部门资金用的首要条件下,准时在各用款单位之间拓展调剂,时刻学会财政资金的活动和节余状况,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解决了资金拨付过程中的闲置浪费问题,有效预防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达成了提升财政资金用效益的最后目的。
3.加大了会计监督
纳入会计中心管理的单位所有支出都通过会计中心一个账户进出,进行会计统一核算,预防各单位各自为政,将单位财务收入支出全过程置于财政监督之下,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支出和凭证可以需要有关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增加了单位财务收入支出的透明度和自我约束力,真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大廉政建设,有效地控制了滋生腐败的产生。
4.为部门预算奠定基础
实行部门预算,各预算单位需要打造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打造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分户管理”,可以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靠谱、翔实的基础资料,从客观上也加强了财政部门推行部门预算的力度。需要单位正常经费按年度预算编制分月用款计划,专项经费按肯定的程序和规定,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办理,会计核算中心直接将专项资金划拨给提供商。
3、会计集中核算的局限性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难控制
因为核算中心的会计职员独立于核算单位,并且具体办公地址也不在核算单位,故对所核算单位业务活动的来龙去脉不太熟知,对核算单位发生的经济事情的“知情度”较低。单位报账时,会计职员只能依据单位报来的单据是不是合法来判断。只须单据合法有效,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不是真实,会计需要办理报销业务。所以说,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信息的水平得不到规范上的充分保证。
2.会计核算与财产管理相脱节
会计中心将记账、算账工作进行了集中,而财产物资等需要反映的客观经济事物仍分散在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各核算单位的实物资产不可以进行按期清理整理,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有的资产已到报废清理年限却门可罗雀,会计账务失去了监督牵制用途。
3.会计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
会计中心主要负责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及监督的政策变化不可以准时学会,如此会计中心就没办法推行财政监督。而财政部门觉得预算单位统进了会计中心,以为“一统就灵”,也同时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漏洞。
4.往来款项不可以准时清理
因为核算中心职员对各单位状况知道较少,加之部分单位又不可以准时主动报账,导致有些往来款项年复一年的挂着,久而久之形成了呆账死账,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4、健全会计集中核算的什么时间设想
1.健全内外监控规范,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加大固定资产管理,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可以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健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规范,完善固定资产账务审核规范,严格规范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需要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打造起财产物资实物账,严格规定固定资产清查规范,按期组织职员进行财产物资的整理和核实,严格按规定程序办投资理财产物资增减变动和领用手续,按期和会计中心的总分类账进行核对,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同时财政部门、会计中心通过按期全方位清查与不按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准时学会固定资产的变动状况。
2.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现在会计中心平时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假如将会计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着重预算实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状况,可以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会计中心更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同时需要加大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不是应该支付、怎么样支付,而不可以在支付完了事后才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进步,必需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3.加大往来账款、债权债务管理,打造按期核算及清理规范。
核算中心职员要深入核算单位一线,对核算单位的业务知道一些,并尽量参与核算单位的管理,按期清理往来账款,防止长期挂账,对呆死坏账进行清理上报,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复后调整,严防借助往来款项调节财政收入支出。
4.以会计集中核算为平台,达成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的融合。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目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要紧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用法效益和加大会计监督,有益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减少财政资金的运行本钱。这样来看,两项规范的改革主体和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规范之后,,财政部门不再对预算资金层层下拨,只向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总指标和月度用款计划,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降低了很多的库外资金的无效、低效运作,使政府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愈加无往不利、游刃有余。解决了国库、会计中心与专业银行之间人为的频繁的资金划拨、结算和对账等问题。从而大大提升会计信息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达成了支出预算化、账户国库化、核算完整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