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信息失真的近况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常见、范围广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常见,涉及到的单位数目多、范围广,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单位,既包含上市公司,也包含非上市公司;既包含国有企业,也包含集体和私营企业;既包含企事业单位,也包含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等。比如:2007年财政部共检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8398户,就对其中1092户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处置处罚,同时对145户企事业单位移送主管部门及司法部门处置,对215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对498名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处罚,这里面还不包含情节轻微、不作处置处罚的单位。而财政部对各单位2001年的会计信息水平检查中,被检查的192户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资产不实、所有者权益不实和收益不实等问题;对各企业2002年的会计信息水平检查中,被检查的152户企业也都全部存在资产不实、收益不实等问题。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深、风险重
近些年,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较深,会计作假的数额大,企业的资产、所有者权益和收益紧急失实,影响深远,对国家和社会公众导致的损失巨大,紧急扰乱了国内的社会经济秩序。比如,财政部对部分抽检企业2007年的会计信息水平进行检查时,共查补税款10.7亿元、收缴罚款2152万元,并对一些事情进行了调账处置,对一些单位移送给有关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处置。又如,在2006年的会计信息水平检查中,发现天津天海集团公司会计信息紧急失真,财务管理相当混乱,将借助外国政府贷款购置的价值7.2亿元的船舶长期挂往来账,未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其下属子公司天津海运股份公司连续两年伪造银行存款1.5亿元,以隐瞒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等等。
这类不真实或紧急失真的会计信息已成为国内经济日常的一大公害,它严重干扰了国内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导致了很多国有资产流失,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依据不真实或失真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误导政府监管部门,使监管部门不可以准时发现、防范和解决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如此也为贪污腐败、行贿纳贿等违法行为和经济日常不好的风气提供了温床。
2、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什么原因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内在缘由,也有社会监督不力等客观原因。具体地说,会计信息失真是什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缘由
长期以来,上级考察下级在经济活动管理中的成绩,主如果以收益和产值来衡量的,只须有收益产值,下级就有了政绩,有了政绩就能提高,从而带来更多的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同时,作为全方位反映企业财务经济情况的主要渠道,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及其他用会计资料用户的判断和决策。正是因为这种影响,会计主领会因偷税或者促进股市筹资等不一样的目的,对会计信息进行一些有违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处置。在此过程中,会计职员出于对自己工作、报酬、职务等私人利益的考虑,总是会屈从于单位领导人的意图,从而丧失职业道德,进而致使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监督不力
一是社会监控系统不完善。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虽然设置了较多的行政执法机关和社会监督力量,但事实上各自为政,不可以协调一致地拓展工作。二是审计检查中不可以严格执法。一些部门只不过为了追求肯定经济利益,只不过想通过收费,甚至分成等形式到企业中捞一把,对一些违法违纪状况视若无睹,或者以罚代法了之。三是会计职员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发挥。伴随国内《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进一步推行,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而怎么样有效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非常不错地解决,于是在企业中常见出现了“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怪现象。四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不力。有的企业虽然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却与财务机构是一套人马,对财务机构本身根本就不可以推行监督,还有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仍是一片空白,那就更谈不上监督了。
(三)会计职员素质不高
有的企业领导为了达到我们的某种目的,常常需要会计职员使用各种违反纪律的方法和办法,对会计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有的财会职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不可以有效地制止违法违纪行为;还有的财会职员本身业务不精,有意无意间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当然,在客观上因为近期几年会计方面的改革频繁,不可以全方位地颁布新准则,导致一些财会职员不可以准时获得、学会准则、法规等,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3、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是什么原因多方面的,风险是紧急的,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当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
(一)加大法制观念、健全会计法规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单位领导人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使之能带头遵守财务规范和财经纪律,积极支持会计职员创使监督职责,自觉同意监督。同时,还应健全会计法规建设。《会计法》中规定:会计职员对虚假、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收入支出不予办理。但在推行《会计法》的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常见、处罚难办”的现象仍很多存在。为此,需要进一步健全《会计法》的可操作性。比如,将不真实信息提供给国家、社会和投资者,并导致损失的职员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应给予重罚,但缺少处罚的具体标准和细节,操作起来非常难学会。所以,应提升《会计法》的可操作性,使会计法规体系愈加规范,愈加科学。会计职员只有遵循《会计法》的规定工作才能防范和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二)打造完善会计信息水平监督体系加大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
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会计信息的监管,打造检查和处罚的联动机制,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职能用途和监控用途,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加强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中介组织的监督用途,要逐步达成企业会计报表需要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对注册会计师业务加大监督、管理,以利于净化执业环境提升执业水平。加大监督力度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大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对查出的问题需要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置,对有关职员处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哪些用途,打造注册会计师审计规范。
(三)加大会计诚信建设,强化对从业会计职员的职业培训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职员素质问题。这里的素质是指全方位素质,既包含政治素质,又包含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会计职员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要严格实行国家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规范,增强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维护国家财产安全;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要虚心学习,熟知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规范,提升会计业务技能,学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切实加大内部财务管理,准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可见,会计职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会计职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水平。另外,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会计工作管理,要支持会计职员依法行使职权,坚决为因坚持原则而遭打击报复的会计职员申张正义,提升会计工作在企业营运管理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