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领会

点击数:214 | 发布时间:2025-02-13 | 来源:www.ksdkrw.com

    谈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大伙第一想到的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校中厂,厂中校”,“教学做一体化”等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词汇,以上说法,在教育部《关于全方位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若干建议》(俗称16号文)中也有详尽的讲解,但高职院校进步不一,有的进步较快,能做到校企合作、企业对接,但大多数学校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一般,即便是进步最好的高职学校依旧有教室、有实验室,学生还是要在其中上课,怎么样合理的利用校内现有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效最好,是摆在大家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要紧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质做法,谈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领会。

    1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使用灌注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教学中照本宣科,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脱离行业、企业的实质,学生难得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很难真的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1]。

    有些教师缺少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沿袭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法,不可以真的准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反而会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2]。这类问题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的的达成。

    高职教育对教师的需要是非常高的,他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还要有独具特点的教学艺术,也就是常说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质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这就需要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的对教师的需要。但真的达到高职教学需要、专业范围有肯定造诣的“双师型”教师实在太少。有些有一些理论常识,有些有肯定的实践经验,不少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总是有名无实。

    高职层次的学生常见理论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及自觉性还有待提升,纯粹的课堂教学很难吸引学生,到课率及听课率总是不高。教学成效较差,很难达到教学目的。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2 改进的思路与对策

    基于以上状况,我系在数控、模具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中尝试进行教学改革。第一对人才培养策略进行调整,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我系人才培养策略的基本模式是使用二加一教学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在此基础上,对该专业所需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进行梳理,将关联度较高的专业课程集中调整在第三或第四学期,依据该学期课程的关联度,将课程分成几大模块进行教学,考虑到老师常识、能力的局限性,使用多师同堂的方法来弥补。

    以我系11数模班为例,本学期该班五门课程进行整理,分成三个模块。

    模块1:《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和《冲裁成型模具设计》为一个模块,使用任务驱动法或项目引领法,适合的加入一些实习内容。时间为8周。

    模块2:《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由原来的纯理论教学转化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时间为3周。

    模块3:《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机械商品测试》两门课程合二为一进行教学,不再单独开设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使用项目驱动法,在一体化教室上课和实习。时间为8周。

    以上三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准时间分配上相互独立,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模块一的设计内容,可以在模块2、三中具体推行,也就是说,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期结束时,要可以看见自己设计加工的商品。

    所有课程综合后,以项目驱动法来进行教学,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师配备的过程中,设立主讲老师和辅讲老师。具体过程如下:教师配备(两个或三个教师,理论与实训教师结合)→每周具体任务→完成任务(学生学习过程与完成任务过程)→剖析本周完成任务成效,找到问题并准时解决→每周考核→下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系部及教学部门随时进行教学检查,以督促教学的正常化。在教学办法改革实践中,大家使用学生分组,交叉学习,突出多边互动,这有益于充分开发和借助教学资源、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升专业教学成效。现代企业很看重团队精神,通过这种教学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通过教学办法与方法的改革,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

    看重教改班的建设过程及成效评价,系部常常深入教改班级,按期知道学情信息,按期进行教学反馈,按期进行经验总结,并以多种评价方法进行成效评估。促进教学改革不断健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改变传统的考试办法,由原来的试题考试转变为能力测试,学生只有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中安排的所有项目,才能通过该课程的考核,如此不只在教学改革上向前推进一步,而且还能让学生真的的学会专业技能,最大程度的适应市场的需要。

    3 教学改革后的成效

    通过一年的尝试,学生常见对这种教学方法持积极的态度,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认可率达到90%以上。依据对教改班级同学的考核,理论成绩通过率都是100%,操作成绩的通过率也达到90%以上,总成绩出色的达到30%以上。而以前没实行教改的班级,就连理论的通过率都达不到80%,就更不需要说操作了,由此可以看出教改的成效是很好的。

    4 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需要,除去有丰富的理论常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能紧跟市场的节奏,知道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并且能熟练学会。有的老师来达不到如此的需要,教改困难程度较大。

    4.2 设施陈旧落后数目有限是教改的另一难点,没办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总是是几人一台设施,影响教学成效。

    4.3 教师重压大,除去教学重压以外,还有安全重压,虽然是多师同堂,但仍没办法顾及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机电类教改实训,教师总是需要花不少精力关注学生实习安全。

    4.4 练习消耗高。以前的教学模式总是是集中一段时间实训,教改之后是全程在实训室进行,对设施、材料消耗是巨大的,有限的资金很难承受任务需要[3]。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教学办法改革也势必成为提高教育水平的永恒话题,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办法改革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学的其他环节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教学办法改革也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办法改革不单是办法论自己的问题,而是需要牵动教育教学的整体。所以教改是一条比较漫长的道路,在这条路上需要师生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成功。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