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及对GDP的修正

点击数:736 | 发布时间:2025-06-18 | 来源:www.jamiot.com

    摘 要:现行GDP因为没反映资源环境的耗减和恶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遭到非议。修正的基本思路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起点,将经济过程对资源环境有哪些用途作为经济产出的投入加以核算,最后求得一国当期经资源环境原因调整之后的GDP,即绿色GDP。

    关键字:GDP;绿色GDP;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修正


    GDP过去被一代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所推崇,觉得是可以反映经济秩序中有关供给、需要、失业等议题的有用依据,是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进步及其进步程度的非常重要指标。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伴随人口的激增,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加剧,大家渐渐认识到传统的GDP指标体系已不可以正确反映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程度及可持续进步能力,由于它没核算砍伐森林、污染环境、水土流失、资源枯竭和破坏臭氧层等对经济可持续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未能反映潜在的本钱、潜在的收益及生态社会效益,未能处置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问题,相反,对资源环境的无限制耗用却成为GDP增长的强大助推器和源动力,这是与可持续进步理论相背而行的。因此,积极拓展对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认真研究资源环境耗减和保护对GDP的影响,对健全GDP这一要紧指标具备要紧意义。

    1、资源环境的核算范围和核算指标

    本文研究的只是在坚持可持续进步的首要条件下,与GDP直接有关但被现行GDP忽视的那些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及与GDP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便于采集资料和相对准确地计算,大家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核算内容划分为九大类,即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再生资源和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再来核算资源环境的耗减本钱、资源环境的损失本钱、资源环境的恢复本钱和再生本钱、资源环境的保护本钱、资源环境的替代本钱和机会本钱,及资源环境的改变收入(绿色收入),这六项指标一同构成了应直接调整GDP的价值核算体系。

    (一)资源环境核算的物质指标

    1. 矿产能源资源。主要指标有:矿产能源资源的储蓄量、开采量和产生的废物总量。

    2. 土地资源。主要指标有:耕地面积的耗减数,耕地水平指数,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指数。

    3. 水资源。主要指标有:可用地表和地下淡水资源储量的耗减数,淡水资源污染和水质降低程度,洪涝灾害。

    4. 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有:森林面积,森林的采伐量和采伐密度,森林受灾面积。

    5. 海洋资源。主要指标有:近海水体水平,水体污染程度及近海生物资源降低数。

    6. 草地资源。主要指标有:草地面积,草地面积耗减量,草地水平指数,草地退化(尤其是沙化、碱化)数,草地受灾面积。

    7. 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指标有: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耗减,种群数目的耗减,珍贵濒危物种、极危物种的增加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尤其是湿地的耗减数。

    8. 再生资源。是指通过劳动的投入可以恢复甚至超越原来规模和水平的自然资源。主要指标有:水资源的环循借助,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的林木资源,通过植草增加的草地,通过垦荒、治沙增加的耕地(草地),通过保护手段增加的物种、湿地及渔业资源储量的增加等等。

    9. 环境资源。反映大方保护方面的指标有:温室气体排放量,氧化硫、氧化氮排放量,耗损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城镇区域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反映城市噪声的指标有: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反映固体废物方面的指标有: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生活垃圾的生成量。另外还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泄漏、废弃污染量指标。

    (二)资源环境核算的价值指标

    资源环境的物质损耗(或改变)只有通过价值核算才能进行总括反映,并进入GDP体系,进而对GDP进行相应的修正。资源环境核算的价值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1. 资源环境的耗减本钱。是指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己的侵蚀,致使资源环境的物质总量的耗减,这类耗减的价值反映便构成耗减本钱。对耗减本钱的核算,第一应按上述九大类物质指标及相应的明细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如矿产能源资源的统计分类标准可参照地矿部拟定的规范等等),再依据分类统计的结果核算资源环境的存量、用量和耗减量,及相应的价值量。

    2. 资源环境的损失本钱。也就是资源环境的恶化本钱(Degradation Cost),是指因对资源环境的不合理耗用或缺少有效的保护手段及因对资源环境的人为污染、破坏致使资源环境水平日趋恶化(降低),而对其可持续进步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损失。对资源环境损失本钱的核算,可先依据上述九大类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再依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拟定的资源环境水平标准进行剖析比较,确定那些资源环境没达到相应的水平标准,超标或未达标的差额是多少,对资源环境水平恶化的关联度和破坏程度有多大。在综合剖析的基础上针对不一样的恶化程度估算其损失本钱。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因不可抗拒的非人力原因如自然侵蚀、自然灾害导致的资源环境的损失,它虽然不是直接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与人类活动间接有关,并直接致使资源环境水平的降低和国民财富积累的降低,因此,这部分损失也应计入资源环境的损失本钱之中。当然,这部分损失在修正GDP时,不应全部一次计入,而应确定一个适合的系数分期计入。

    3. 资源环境的恢复本钱和再生本钱。恢复本钱是指大家在开发借助某项资源环境的同时染污、破坏或损耗了另一项或几项资源环境,从而用来恢复被污染、破坏或损耗的资源本来面目的本钱;再生本钱是指将资源环境恢复到原来的规模和水平应计量的本钱和补偿的价值。

    4. 资源环境的保护本钱。是指保证资源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尽可能降低自然力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侵蚀,维护资源环境水平达到肯定水平之上而采取各种保护性手段所花费的本钱。具体包含:资源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维护、更新成本,如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本,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成本等;预防和保护资源环境污染的运作成本;资源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资源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成本;为改变和进步资源环境而投入的成本等。

    5. 资源环境的替代本钱和机会本钱。替代本钱是指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借助时,大家以其它资源替代所需额外支付的有关成本,主要包含研究、开发、建设替代资源的成本。机会本钱是指因对某些资源进行限制性或禁止性开发借助,及因资源环境保护而对某些有关产业、行业、企业进行压缩、调整、关闭,导致资源闲置而产生的直接损失和机会损失。比如因森林的禁伐,致使森工企业关停并转、职工下岗导致的直接损失和机会损失(如造纸业材料紧张、价格上涨);出于资源环境保护重压,政府不能不强行关闭资源耗费大、污染紧急的小企业,由此形成的产值损失和就业重压;出于资源环境保护重压,一些有关企业不能不压缩生产规模,致使部分设施、资源闲置,等等,这类都构成巨大的机会本钱。但从可持续进步角度出发,这种替代本钱和机会本钱的付出是必要的,有益的。

    6. 资源环境的改变收入(绿色收入)。是指国家、企业拓展以保护和改变资源环境为宗旨的绿色管理、绿色生产运动而给人类、自然、社会、企业带来的绿色收入。主要包含因上述九大类物质指标数目的增加和水平的提升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生态效益;国民因环境水平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带来的社会效益;企业因进行绿色设计、绿色开发、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推广等一系列绿色管理活动,创立绿色品牌,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市场占有率上升,销售收入增加,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降低,环保支出降低,同时还可获得政府税收上的打折和奖励,这类都构成了企业的绿色收入,也构成了整个社会的资源环境的改变收入。

    2、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

    怎么样对资源环境的价值进行计量,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一个要紧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物品的价值是由供给和需要的波动决定的,功用和稀缺性是物品价值形成的必要充分条件。资源环境作为特殊的、高功用的、稀缺性资源,其经济价值愈加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市场价值,而表现为“外部性”的非市场价值;第二,资源环境是人类的一同财富,它既是当代不同地区的人,又是将来的人类。因此,资源环境的价值应打造在一个空间(即地域)公平性和时间(即代际)公平性的基础之上。同时,资源环境价值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它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经济开采和借助,其存在本身就具备鲜明的经济和非经济功能。正是资源环境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它的多价值性。资源环境的价值不止是对人类需要和利益的满足,而且也包含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与对地球生物圈系统整体健全、完善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因此它的价值是固有些,不完全依靠于人的判断和评价。“自然界无时不在产生着事物,一定存在在先,存在本身及其创造者是第一位的。每一事物都有价值”。资源环境具备多样性价值,如经济价值、存活价值、选择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生命价值、多样性和统一性价值、精神价值、美学价值等,这就决定了对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应运用多重计量属性和使用多种计量方法。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在1993年修正的SNA体系即“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卫星体系”中,对自然资源的耗减和降级的虚拟环境成本的估计提供了三种可供选择的办法:即市场价估价、保持费估价和依据支付意愿原则的或有估价。笔者觉得,要对资源环境的价值进行全方位、准确的核算,应针对不同资源环境的内在属性和固有价值选择不一样的计量模式,而不是仅局限于上述三种办法。

    依据现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看法,资源环境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现实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1)现实用价值包含直接用价值和间接用价值。直接用价值是指资源环境可直接用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经济价值。其中有些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获得,如矿产资源价值、木材价值、水资源价值等;有些虽不可以直接套用市场价格,但可以通过市场的方法估计直接用的价值。间接用价值是指资源环境并不是直接用于生产和消费的经济价值,它们没直接的市场价格,其价值只能间接地表现出来。如湿地的保护,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这种间接的用法价值可以通过“有没办法”来间接计量,即设想假如没这种资源环境,用其它办法达到同等效果所需要投入的估计值。(2)选择价值是指大家为了保存或保护某一资源环境,以便以后用而作出的预先支付。选择价值仍是用价值范畴,但它所衡量的是将来的直接或间接用价值,以确保在将来不确定的状况下某一资源环境的供给。(3)存在价值是指大家对某一资源环境的存在而想支付的数额,是资源环境以天然方法存在时表现出的价值,这是一种生态价值。存在价值可以通过调查支付意愿或同意意愿来计量。比如美国的自然景观区科罗拉多大峡谷,问卷调查的计算得出,保护这一景观的收益,按支付意愿额高达78亿USD。

    依据以上看法,大家对上述九类资源环境分别进行价值核算。

    1. 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价值核算。因为这三种资源的市场价格较为健全,因此,可以用市场估价法进行核算。即以现期经济活动对上述三种资源的耗减量Qi和相应的市场价格Pi为基础,计算该种资源的经济用价值。但考虑到现行的这类资源的市场价格是打造在资源免费占用,永续不竭基础上的,没考虑到代际的公平性和人与自然的协调性,因此,价格明显偏低,应在此基础上加上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Ps、时间调节系数Pt和环境调节系数Pc,从而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生态价格”。Ps表示资源所有者享有些法定权益,是国家凭着其对自然资源的垄断而获得的权益补偿,它一般通过“绝对地租”、“级差地租I”和“垄断地租”等形式表现出来,国家通过Ps形成专门的资源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资源环境的保护、节省借助,新资源和替代资源的开发、借助等等,以达成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Pt表示资源的将来价值,即因今天的用法导致后代没办法用导致的损失。因为这种损失受将来替代资源或技术情况的影响,准确估计的技术困难程度较大,但当将来的替代资源的本钱小于现在的资源本钱时,Pt=0。Pc表示该种资源的开采及耗用可能对生态环境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综上所述,这三种资源的耗减价值为Ci=Qi(Pi+Ps+Pc+Pt)

    2. 土地资源、草地资源的价值核算。这两种资源宜使用收益还原法,它是依据替代与预测原理,着眼于将来的预期收益,以适合的还原利率折为现值。现以耕地为例计算其每亩价格。

    每亩耕地价格=每亩土地净收益/收益还原率=(农作物种植业的每亩产值-每亩本钱总额-每亩投资机会本钱)/ 收益还原率

    收益还原率一般使用一年期存款利率,再加上风险调整系数和通胀率。

    如此计算出的每亩耕地价格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价格,再加上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Ps、时间调节系数Pt和环境调节系数Pc,即为每亩耕地的耗减价值。其它土地资源、草地资源的价值也可按此办法计算。

    3. 海洋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价值核算。之所以核算这两种资源的价值是出于对生态平衡及自然与社会协调进步的考虑,因此,对这两种资源应重点核算其生态价值,宜使用的办法是维护本钱法。它的基本思路是:为不损害海洋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数目水平和水平水平,大家在肯定时期内需要降低或防止某些经济活动,替代某些经济活动的产出结果,不改变产出但通过应用新技术替代某些经济活动的投入,不更改经济活动本身但同时拓展预防资源耗减或恶化及恢复资源的活动等等。这一时期因采取以上行动而发生的损失和成本即为该时期的海洋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维护本钱。对这两种资源的核算,使用“有没办法”基本上也能达到相同的结果。与市场估价法相比,维护本钱法在理论上愈加符合可持续进步的思想。

    4. 再生资源的价值核算。因为再生资源一般都有较健全的市场价格参照系,因此可套用市场估价法,其核算过程在前而已有讲解。

    5. 环境资源的价值核算。环境资源的价值实质上是一种存在价值,是环境资源以天然方法存在时表现出来的价值,因此,这种价值只有通过调查支付意愿或同意意愿来计量,即针对环境资源的数目和水平变化,大家为了防止能察看到的变化所想支付的货币数额。但因为这种估计结果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而缺少统一性、可复核性,靠谱性和有效性程度较差,因此需要与其它办法结合起来运用。常见的办法有:

    (1)复原本钱法。它是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恢复到原状所需本钱进行估算的办法,适用于环境污染对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的破坏的价值估算。

    (2)替代品评价法。当某项环境资源的价值没办法直接核算时,可通过估价替代品,即某项与所要估计的项目大致具备同等功用或相等牺牲的项目的价值来确定环境资源价值。这种办法主要用来估算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风险所折合的价值量。现在海外多使用Misham公式计量,其公式为:

    E1=∑YtPTt(1-r)-(t-T)

    式中E1为人体健康损失费;Yt为预测个人在t年的薪资收入额;PTt为某人从T年活到t年的概率;r为T年到t年的有效社会贴现率。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病人的医药、医疗成本损失用下式计量,E2=∑Pnx1Pnx2Pnx3Yn(1+Y)-(n- χ)

    式中E2为医药医疗费总额;Pnx1为年龄从χ1活到n的概率;Pnx2为从χ2活到n并有劳动力的概率;Pnx3为从χ3活到n有劳动力并仍在工作职位上的概率;Yn为n年的薪资收入。因为国内学会的资料有限,故多使用Misham公式的变型来间接计量因为环境污染对人类导致的损失。其它的办法还有数学模型法、综合剖析法等。

    因为大家已经剖析和给出了各种资源环境的计价办法,在此基础上,就能依据资源环境核算的价值指标所确定的内涵,对上述资源环境的耗减本钱、损失本钱、恢复本钱、再生本钱、保护本钱、替代本钱、机会本钱和资源环境的改变收入(绿色收入)进行评估和较为准确的计量,从而为最后探讨资源环境原因对GDP的修正做好筹备。

    3、资源环境原因对GDP的修正

    资源环境原因对GDP修正的基本思路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起点,将经济过程对资源环境有哪些用途作为经济产出的投入加以核算,求得一国当期经资源环境原因调整之后的GDP,即绿色GDP。其调整的基本原则是:

    1. 因为现行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的市场价格没包括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和环境调节系数,资源价格明显偏低,从而减少了企业的资源消耗本钱,虚增了企业收益,这部分虚增的价值应从GDP中扣除。

    2. 资源环境的耗减意味着原有社会财富积累的净降低,由此增加的产值是虚拟的,需要从GDP中扣除。其计算公式为:本期资源环境的耗减量=期初的资源环境资产+本期增加的资源环境资产-本期耗用的资源环境资产。依据本期不同资源环境的耗减量,乘以相应的资源环境价格或价值,即为该种资源环境耗减的经济价值,其累计额应从当期GDP中扣除。

    3. 资源环境的损失本钱是由资源环境水平的恶化或降低引起的,它直接致使社会财富积累的降低,应从GDP中扣除。具体计算公式为:

    本期某种资源环境的损失本钱=本期该种资源环境恶化或降低的水平和数目×相应资源环境的市场价格或生态价格或估计价格

    对因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应作具体剖析。比如,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爆发的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2550亿元(China Daily,1999),因为这种洪水属百年一遇,导致损失的直接缘由是天灾,因此,这种损失对GDP的修正可采取分期摊销的方法,即在肯定年限内,把损失额平均分摊于各年的GDP,并从当年的GDP中扣减。但对其它正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损失,如台风损失、赤潮损失、地质灾害损失等,应直接扣减当年的GDP。

    4. 资源环境的恢复本钱、再生本钱和保护本钱,因为这类本钱的发生并没致使资源环境水平的提升或数目的增加,只不过使资源环境维持或恢复到原有些水平,因此,它没创造新的社会财富。而现行GDP核算过程中,则把这类恢复本钱、再生本钱和保护本钱都计入了GDP,形成灾害越大→恢复性投入越大→越能拉动GDP增长的怪圈,好像成了灾害有益了,难怪1998年大洪灾后,有的学者要论证灾后重建对GDP的拉动用途了。因此,这部分投入成本需要从GDP中扣除。当然,对资源环境采取的恢复性、保护性手段,不可能全是简单的修复、再生,而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改变,对于这部分投入,不应从GDP中扣除。

    5. 资源环境的替代本钱和机会本钱都是为保护资源环境免遭耗减和恶化而发生的,是一种价值牺牲,在现行GDP核算过程中已得到真实而适合的反映,因此,无需再作调整。

    6. 资源环境的改变收入(绿色收入)是因资源环境的数目增加和水平提升带来的,是国民财富的净增加,应该成为影响GDP的正因子——即增加项。

    综上大家可以得出:修正后的GDP=现行GDP-因加入资源环境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环境调节系数而降低的价值-资源环境的耗减本钱-资源环境的损失本钱-资源环境的恢复本钱、再生本钱和保护本钱+资源环境的改变收入

    4、结束语

    作为一项现在国际上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的国民核算的前沿课题,本文的研究还是粗线条的,只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下面还需要特别强调几个有关的问题。

    1. 核算绿色GDP不是要取代现在用的GDP,但绿色GDP作为现行GDP的一项要紧的补充性指标,对现行GDP的修正和健全起着极其要紧有哪些用途。虽然这种修正和健全需要借用于更多的综合、虚拟估算等技术,在操作上还有很多困难,但大家“应该采取一系列步骤(即便它们是不健全的)来改进现有些工作,而不是把精力仅仅限于对不健全性的漫无止境的攻击上”。

    2. 因为资源环境要点海量,计量极其复杂,借鉴资源环境经济核算领先国家的经验,如工业化国家的美国关于环境防御支出数据的编制,法国的自然遗产帐户,挪威关于石油、森林、渔业等要紧资源的核算;又如进步中国家的墨西哥关于石油的耗减、环境资产的降级、森林砍伐和土地耗用的核算,等等,再结合国内的现实状况,笔者觉得,国内现在应重点核算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制编出相应的实物量表和价值量表,以此测算出经过资源环境原因调整的GDP。

    3. 资源环境各项数据的统计和核算,主要应依托于各资源环境主管部门的业务核算大全资料和企业的环境会计资料,再辅之以必要的专项调查,以获得全方位、系统、客观的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和科学的推算,来求得本期资源环境的各项数目、水平指标。

    4. 资源环境的核算既涉及到宏观主体,即国内境内所有拥有资源环境资产的部门、机构单位,还涉及到各微观主体,即直接占有、经营、管理、耗用各项资源环境资产的企业单位。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拟定颁布资源环境核算的宏观准则,国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应相应拟定《资源环境会计准则》,具体规定资源环境资产的概念、计量、计提、摊销、核算,与宏观主体与微观主体之间的衔接和协调等内容。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紧急问题委员会(EITF)自1989年以来先后颁布了《清除石棉成本会计》(Issue89-13)、《环境污染处置成本的资本化》(Issue90-8)、《环境负债会计》(Issue93-5);除此之外AICPA于1996年10月公布了Statement of position(SOP)96-1《环境修复负债》公报,提出了企业应付自己负担的修复环境负债进行会计处置的方针。欧盟也于1993年颁布了《经济管理·审计计划法》,规定企业会计要编制环境报告书,应揭示影响环境的七个项目等等。可见,只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都打造了各自相对健全的核算体系,才能保证资源环境核算的准时、准确,并趋于健全。————————————

    参考文献:

    〔1〕吴优,曹克瑜. 对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问题的考虑〔J〕. 统计研究,1998,(2).

    〔2〕高敏雪,谷泓. 对环境经济核算的总体认识〔J〕. 统计研究,1998,(3).

    〔3〕薛伟. 可持续进步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J〕. 统计研究,1996,(6).

    〔4〕周德群,陈宝书,李玉顺. 环境资源计价与煤炭工业可持续进步〔J〕.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8,(4).

    〔5〕谢洪礼. 关于可持续进步指标体系的评述(二)〔J〕. 统计研究,1999,(1).

    〔6〕卓文燕等. 符合可持续进步需要的社会总本钱核算〔J〕. 会计研究,1998,(7).

    〔7〕国家环保总局. 中国环境情况公报〔N〕.中国环境报,1999-06-17.

    〔8〕沈振宇等,关于递耗资产会计几个问题的探讨〔J〕.当代财经,1999,(6).

    〔9〕戴亦一. 绿色GNP核算问题研究〔J〕. 统计与决策,1998,(3).

    〔10〕蒋尧明.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GDP〔J〕. 当代财经,1999,(9).

    〔11〕叶平. 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5).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